第 172 章 北方联军
尽管袁绍竭尽全力地镀金自己,效仿陈胜、吴广装神弄鬼,甚至汉高祖刘邦神话自己出生的套路,但这一切在惨淡的收成和久攻不下的战事面前显得如此无力。fengxuanme冀州的将士和百姓们对他的这些努力并不买账。
这一年,北方遭遇了大旱。北方本就干旱少雨,烈日炙烤下,本应该郁郁葱葱的田野现在却是一片荒芜。
尤其在幽州和凉州,百姓低头在土地上寻找着一切可以食用的植物。草根被小心翼翼地挖出,树皮被用力地撕扯下来。缺乏镰刀和锄头等工具的百姓们手被树皮割得鲜血淋漓,但他们仿佛感觉不到疼痛,只是机械地重复着剥离的动作,只因它们能稍微缓解一下腹部饥饿的痛楚。
幽州、兖州、凉州、弘农郡等北地受损严重,而早早就兴修水渠、广凿水井,在燕绥的要求下初步建设起来了一套抗旱抗洪体系的中部州郡——豫州、兖州、徐州等地受的影响则有限。
因此饶是袁绍起草的讨伐檄文写得义正言辞、情感激昂:“战事连连,百姓流离失所。绍必剑诛馋臣,匡扶社稷,望诸位倾尽全力,还天于晴朗,救民于水火。”但在干旱导致粮食短缺和水源不足情况下,军队根本没法突破燕绥将兵的防线。
人才投奔方面,倒是不少人去袁绍帐下,在袁绍手下比在弘农郡的朝廷那混得要好。因为昔日的文武百官被凉州将兵们反复劫掠后,已经穷困潦倒到天下皆知了。
再加上郭汜打败了李傕,挟持了汉灵帝在位时的那一帮文武百官,俊才们都不敢前往长安和弘农郡了。郭汜的下个征战对象很明显就是张济,两人已经在弘农郡西侧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摩擦,互有胜负。
不过中原百姓对他们也兴不起多少怜悯,前些年中原大旱和瘟疫肆虐的时候,也没见这些尸位素餐的官员有什么作为,朝廷的救济粮连影子都没见到,反而税赋一年比一年重。被凉州军掳掠而去,也算是恶人自有恶人磨了。
郭汜的态度明显要嚣张很多,毕竟他和张济不一样,没有其他诸侯在侧的威胁。长安西部广袤的凉州军阀,马腾、韩遂已经同他修好,打算在瓜分地盘中得到一杯羹。而在弘农郡东侧就是兵多粮足的洛阳,所以张济不得不腾出大量的兵力来放在东部防守燕绥。这样西部战线就捉襟见肘了起来,被郭汜打败只是时间问题。
中原诸州因为燕绥打破知识和出仕垄断而利益受损的守旧之人,举家迁徙至冀州的不下百户。他们四处游说并号召世家大族前往冀州,鄙视那些通过大考进入官场的儒生和贩夫走卒:
“以前家中存粮不到一石的人,没资格商议天下大事,诸州大考招聘进来的不少儒生穷困潦倒,衣冠尚且难以齐全,哪里懂得国家之政、州县之事,和他们一起共事,简直是对我们的侮辱!还有那些贩夫走卒,不过懂一些奇淫技巧、靠着在工坊夜校学到的简体字居然就能从政,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他们的投奔,当然得到了袁绍的热烈欢迎。
“若是没有引路人,
这些人怎么敢轻易北上?”谋士们讨论过要如何处置这些人的问题:“必然是有曹操、荀攸等人背后手笔。”
在徐州安稳后燕绥已经回到了颍川阳城,但会议没空次次参与。在中原的政治中心阳城,以燕绥为首,陈宫、郭嘉、戏志才、诸葛亮等谋士们围绕的内阁,已经形成了朝会议事的习惯。
不过因为出差和事务繁忙,除非大事发生或者每十日一次的旬会,到会的人并不多。之所以是旬会,是因为中原官吏在假期计算上统一更改为了旬假制度,即每月逢十(即十日、二十日、三十日)为假期,放假两天,称为旬假。
马钧气鼓鼓地说:“这相当于他们带着在中原大地赚到的钱去援建冀州,不能轻易放人吧!”
诸葛亮拍了拍小伙伴的肩膀,情绪稳定的他微笑着递给马钧一块鲜花饼,安抚他的情绪。马钧一口咬下,心中的怒气似乎也随之消散了不少。
戏志才冷静道:“但走了正好有利于中原的安定,留下来的会逐渐接受大考,同化为从业道德和意识形态相似的人。”
陈宫也同意戏志才的意见,需要放一个口子:“我也是觉得,管起来反而容易造成逆反。”毕竟主公已经顶着巨大的压力在打破门阀士族对知识、阶层的垄断:“不如放这些人出去,些许钱粮损失,和中原的长治久安相比,不足以放在心上。”
诸葛亮也在衡量利弊,建议说:“平安离开的代价,得是他们广袤的田产和蓄养的大量仆从没收为官府财产。”
众人微微颔首,田产可是大事,他们需要好好计较一番,出台和完善一个离境税,让官吏们在操作的时候有据可依。
讨论了一会儿,郭嘉说出了一则情报:“我听说沮授也在建议袁绍搞考试,不过要参加考试的人都得经过举荐。”也就是说,是他们士族子弟内部的游戏。他继续道:
“袁绍虽然出身好见识广,却在识人用人方面显得颇为迟钝。他无法准确地分辨出哪些人是真正的人才,哪些人只是平庸之辈。还有一致命的弱点,冀州的官场一直很稳定,没有受到黄巾的破坏性冲击,既得利益者不会让荀攸和沮授等人有发挥的大余地。”
“考试固然重要,但公正的考试成绩和恰到好处的工作岗位安排也是关键,这是冀州无论如何努力都学不到的东西。”戏志才也觉得威胁不大,补充道:“不论多少人才流失到冀州,这些骨子里接受不了大考的人,都不是我们要用的人。”
燕绥做的大考和历史上的科举考试可不一样,兴起于隋唐的科举考试选拔的都是纯读书人,中举后要下派到地方任职,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他们能做的有限,日常工作主要依靠当地滑不溜秋的吏,这些在当地深耕的吏可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们不想做的事情,天王老子来了也支使不动。
豫州、徐州等地的大考汲取其中的教训,选拔的先是去做实务的吏,让他们熟悉了底层的治理体系后再慢慢往上提拔。而且选拔官员不拘一格,更注重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情。比如说业绩突出
的工人也能成为中层干部,再通过政治考核后进入相应体系做官。这也是许多迂腐读书人以及被打破了利益团体的世家豪族无法接受的地方。
马钧眨巴着眼睛说:“这样一来,袁绍还算是帮我们把内部的叛徒筛选出去?”
“总比留在我们官吏内部腐烂好,少了自命不凡的人也好,强制让这些人下沉到基层耐心和百姓解释文书和法条,调和基层矛盾,他们或曲解律令、或懒政怠政,还要和监督部门搞游击战,反而会激发百姓矛盾呢。”郭嘉耸耸肩,要想将官员队伍完善地建设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是急不来的,意识形态和人才都得慢慢培养。这也是燕绥不能同意众谋士们暂停快速扩张之路的主要原因。
于是,在众人的商议和燕绥批复下,这些迁徙至冀州的守旧之人如愿离去。
偶尔看到蜿蜒离去的车辆,上面还绣着整整齐齐的家族徽章,燕绥没有放在心上:“没事儿,现在笑得多开心,日后就会有多后悔。”
燕绥非常笃定,毕竟谁都无法阻拦时代前进的脚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百姓开智,中原的发展日新月异,生活质量也会显著提高,可不是他们偏安一隅做个土财主能比得上的。
“再者,袁绍手里又有多少职位能给他们呢?自己的嫡系还斗得厉害呢。”谋士们也赞同主公的看法,只是他们思考的是另一个方面。
公元196年,郭汜和张济的矛盾已不可调和。弘农郡在郭汜攻势加大下,已经完全丧失了对洛阳的牵制作用。
从燕绥手里没有讨到半分便宜的其他北方军阀因为大旱,粮草支持不住而撤兵,北方联军已完全失败,袁绍盟主的名头名存实亡。
曹操悲哀的发现,若是燕绥北上攻打冀州,尚且能激发冀州、幽州、并州、辽东、凉州军阀们的同仇敌忾,但现在燕绥按兵不动,防线又如铁桶一般,这样的情形下要不了多久北方军阀们就要陷入混战了。
天灾人祸导致的粮草不足,已经让他和袁绍出现大矛盾了。曹操部下粮食告急,三番两次去催促,袁绍的大儿子袁谭就是不发粮。
曹操欲和袁绍理论,袁绍却避而不见。
与此同时,袁绍的二子欲将曹操军队并到自己军中。
袁绍的几个儿子斗法,谋士们也是各有心思。再加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军中的粮草供给只能优秀给嫡系。
为了保存自己一万余将兵,曹操带兵愤愤地离开了冀州中心,效仿离开冀州权力漩涡的张扬,去了汉胡杂居的并州。
他倒是想南下打出一块富庶的地盘立足,但燕绥的重骑兵、三弓弩和炸/弹堪称无敌的存在,根本打不过,只能选择无强大军阀的并州下手。
但并州没有强大军阀也是有原因的,当年并州刺史丁原带着吕布、张辽、高顺等猛将南下洛阳,到了中原后并州将兵们就再也没回去,还把妻儿接来了中原,这和并州的贫瘠有很大关系。兵力空虚后,并州就愈发混乱了起来,胡人的部落、小军阀还有黑山黄巾军等,各种势力
在这块广袤又贫瘠的大地上艰难求生。
和张扬一样,曹操在和当地势力作战中占据了绝对上风,效仿豫州骑兵在马背上安装了双边马镫和高低马鞍之后,骑兵杀伤力翻了两三倍!配合东汉独有的盔甲,连擅长在马背上作战的匈奴和羌人都不是他们的对手。
于是,靠着劫掠胡人得到的资本,曹操在并州安顿了下来,有了立身之所,再也不用看袁绍眼色行事。只是,那一腔匡扶汉室的热血彻底冷了下来。
在燕绥眼里并州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铁矿等矿产资源,但在诸侯眼里不是啊,他们没有开采和冶炼技术,这些东西不过是些铜烂铁。
曹操也很无奈,靠着挖草根磨成粉混在粮食里勉强填肚子的军队再得不到补给,就要靠抢掠百姓为生了。不得已,他只能用豫州想要的矿产来交换粮食和种子。虽然知道对方会用矿石来锻造武器,变成更强大的存在,但显然他别无选择。
这一年北方旱情严重,当权者们因为征战,不但没有赈灾,对百姓的剥削也没有丝毫减少。因此冀州、弘农郡不断有流民偷偷南下,到燕绥的治下讨生活。
既然曹操、荀攸、沮授等人放任青壮年外逃,必然别有用心,里面说不好有多少奸细。因此针对流民们南下和往东迁徙的现象和应对,谋士们在会上讨论了起来:
“不能以貌取人,不管男女老少,皆有可能是扰乱民心、攫取情报的敌人,不如将流民们阻拦在城外。()”
诸葛亮看了一眼坐在主位上,神情淡淡的燕绥,反对道:不可,主公以仁治州,岂能见死不救?而且救治灾民,可以动摇他们军心啊。()[()”
马钧也连忙补充说:“如今主公推行城镇化建设,正是用人之际,流民们中能支撑着走到豫州边境的,不乏技艺精湛的手艺人、士人、商贾及壮士,均弃之不用未免可惜。”
戏志才摊手手,想到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方式,建议说:“主公,不如将人先拉去做苦力三个月,观察一番。”
燕绥托腮:“其他人觉得呢?”
鲜少硬心肠下来的司马朗叹气道:“这……总不能把人都拉去做苦力,也不能见死不救,对方是吃准了我们绝对会将人留下来,才对所有流民放行,如今真是左右为难啊。”
诸葛亮补充说:“根据地理书上的解释,我们现在处于温暖湿润期转冷的过渡期之中,日后旱灾频发的概率很大,咱们制定策略是否得考虑长期性和统一性?”要是灾民们继续南下,或者黑山黄巾军为了活命来投降了呢?中原制定的政策总得有统一性吧。
燕绥一边喝茶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大家不必担忧,这个事儿很简单。”
听燕绥这么一说,大家便知道——得,果然对方吃准了主公自恃能力强,且拒绝灾民会有损形象,主公这是要大包大揽了,不会要祭出什么法宝来吧?
青天白日,不知道主公又要变出来什么东西,众人连忙问:“主公有何妙计?”
燕绥没使用系统,镇定自若笑道:“
() 妙计谈不上,只是文若先前写信提到若有流民南下,烦请安排到交州,交州正缺移居的汉民。”
交州可是当今的越南北部、广西和广东一带,地广人稀,距离中原路途遥远,让他们到缺人又无法轻易逃脱和传递消息的地方去,去了自然就掀不起浪花来了。
其实,发生饥荒的地方往往是缺少水源、人口众多的北方地区。大地干裂,百姓们只能吃草根、剥树皮。甚至到最后,连一片绿色都看不到。但在扬州、交州等南部地区,尤其是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的交州,森林里有各种野菜、野果和可食用的树叶,饿死人的现象并没有北方那么严重。因为人少,他们更担忧的森林里面毒虫、野兽等的威胁。
田丰略一算账,便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是,主公,这一路足足有两千里,遥远的路途上流民和随行将士的损耗粮食不少,还得预防流民偷跑和生乱,着实费劲。”
“有兵卒们监督出不了大乱子呢,而且也不用运送粮草平白损耗,流民到了郡县,就让监督他们的长官出示公文,由地方管饭。”郭嘉不紧不慢地在会议室挂着的地图上面划拉出路线,这一路都是有余力的郡县,到了交州境内流民们可以用劳动力来换取地方政府的饭吃,正好给交州修路铺桥带来劳动力:
“对真正的灾民来说,可不会挑剔一天吃多少顿饭,只要给口吃的,就绝对会乖乖走到交州干活。”
不过也有人提出异议:“只是这样一来,总部对交州的补贴又要增加了,对交州的支援,已经成为财政的负担了。”
沉醉在书海的吕蒙最近刚读了一本民族同化的书,连忙说:“根据书上民族融合的思想,想让交州长治久安,引入汉人与当地同化,是最快最稳妥的啊。从长久来看,即使有补贴的消耗也是利大于弊吧。”说着,期待地看着燕绥。
燕绥赞许地点点头,不愧是创造出了吴下阿蒙成语的吕蒙,小少年现在旁征博引,说得多好多流利啊。
戏志才亦笑道:“开疆拓土,普天之下节,日后日月所照,旌旗猎猎,皆我华夏之疆土,诸位,听起来是不是很让人心潮澎湃?”
不管听起来多诱人,在座的深谋远虑之辈也不会被轻易触动。
“理论如此,但不同种族之间势必会有冲突,若是演变成内乱,反而会反噬自身。”田丰蹙眉道:
“昔年武帝派六七万骑兵从河西走廊出发,十几万人随行补给,包括几十万匹战马、运送物资的骆驼等牲畜,然而等到了目的地,还活着的有作战能力的士兵,基本就只剩下两三万人,可见开疆拓土的物资消耗有多快。”
“元皓说得在理,开疆拓土,普天之下节也是以耗气运为代价的啊,武帝造成的国库亏空,也让昭帝头痛不已。”说着,司马朗暗暗观察着燕绥的神色。
然而燕绥并没有将谋士们的暗示——哦不对已经是明示了,放在心上。她看着地图,突然出声道:“我们应该建设一条新的丝绸之路!”
众人一脸疑惑加震惊:“丝绸之路,那不是
昔年张骞出使西域的长安之路么?”主公不会是突然筹划发兵攻打长安吧!
刚才还在喝茶的陈宫连忙正襟危坐:“主公,此话怎讲啊?”若真兵发长安,那时机未到啊,不是说好的蛰伏一段时间么?
广积粮,缓称王可是主公自己说的。因此即使已经雄踞中原,成为中原大地的王者,燕绥依旧是刺史的官职。
他们还在利用各地文理学院和武学院,力争早日培育选拔出大量新官吏,日后占领了其他州郡,便会立即解决基层控制力不足的问题。
燕绥已经和谋士们商量好,待占领了冀州、弘农郡、凉州、益州等地,便效仿汉武帝迁茂陵令,将当地豪族都迁到自己眼皮子底下——颍川来生活。
当年秦始皇也曾迁徙流六国贵族到咸阳,以减轻其对地方的影响力。但不论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这法子都未曾治本。
究其原因,还是未有足够的官吏补足当地势力迁徙造成的空白,久而久之,新的世家豪族产生或旧火重燃,中央对地方势力的控制依旧失败了。
所以,燕绥汲取教训,准备届时中高低三层官吏们都大换血,借着战争的机会直接将地方势力重新洗牌。这比地方稳固了之后再改革受到的阻力要小很多。毕竟,战争是很残酷的。不少诸侯在占领城池后可是会放纵手下烧杀抢掠三日的。在战败后,不管是没收田产还是迁徙富豪,都是最容易推行的。但要想后续统计人口、分田地到需要人手中,那得有足够忠诚的军队和一大批有素养的官吏们。
“哦,我用丝绸之路打个比方,”燕绥倒是没留心谋士们的心情,满脑子都是京沪线、隋唐大运河、科创走廊之类的类比概念,但每一个拿出来都无人理解,只能用丝绸之路来做比喻:
“这一路有颍川郡、南阳郡、长沙郡等重镇,长达两千公里的南北大交通,若能发展成络绎不绝的商道和连成点面的南北城市群,必然对促进南方荆州、交州经济有显著作用。”
戏志才提醒说:“但是主公,中原的粮食、丝绸、瓷器、铁器、农具等可以源源不断地南下广受欢迎,但交州盛产的珍珠、象牙、犀角、玳瑁、珊瑚以及各种香料和热带水果,在中原未必有庞大的需求,光靠甘蔗产糖,可不足以支撑商路。”
“书上也写过基建的投入并非是肉眼可见的巨大商业利润,”诸葛亮反驳说:“有句话叫做山高皇帝远,足以形容本地当权者的恣意妄为和肆无忌惮。所以昔年始皇才要修筑闻名天下的驰道,而主公做的不仅仅是交通通达,从修路上来看,南下修筑的水泥路也即将完工,主公要做的是软性的基建,经济和信息的发展啊。”
“孔明说得没错,借助一条成熟的商路,能够沿路促进城镇的繁荣,甚至会涌现出几个重镇,因此成为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燕绥笑道:
“而且有南北的大动脉在,对地方的管控和监督更方便,即使在未来的千年,地方割据和分裂的局面也难以形成,有助于国家大一统的形态。”
司马朗依旧忧虑道
:“主公说得是长远之道,但眼下旱情未解,各地需要赈灾,北方又有诸侯们虎视眈眈,不易消耗太多存储啊。”
田丰也无动于衷,百年和千年大计虽然听起来很有诱惑,但他们选择活在当下。豫州和荆州虽然粮食充足,但也经不得多方的消耗,还是得提醒主公减少支出才是。
“大家别担忧,交州开垦出来的田地能够一年两熟,有些特殊的地方甚至能够一年三熟,要不了多久他们不但能够自给自足,还能够靠旅游业盈利呢。”燕绥安抚道。
“主公怎么忽然提及到旅游业上去了?”
“因为旅游能促进消费和经济,带动交州发展。”燕绥笑道:“只是现在大家还没有这种观念,若真能让旅游成为日常的消费,那会给交州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许多人辛苦了一辈子,在寒冷的冬季会想到温暖的地方像候鸟一样度过冬季。而且年轻学子们会想开拓眼界,不光要一览众山小,也要见识宽广的沙滩、清澈的海水和壮观的白浪啊。”戏志才道:“我看啊,咱们可以在学校里举行游学活动,以少量的旅游资金启动交州交流、考察活动,以此打开交州的旅游,等学子们回乡宣扬后,自然有人打消顾虑,想去看看。”
而且有钱人家的学生也会大量消费,采购特产回来。
中原官员体系的福利待遇和薪水都不错,假期也多样化,其实也是旅游的目标消费群体。中原的法定假期包括元旦、寒食、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望日、上元节等,这些节假日的天数并不统一,有放三天的,还有的连上旬假放五天或七天。
众人纷纷道:“这也是个长期的过程,慢慢着手来吧。”
燕绥也能理解,古代人的旅游和现代大为不同,受到交通不便、通信不畅、安全保障不足以及经济实力的制约,不像是现代社会旅游热潮一波接一波,到冬天都快把北海、三亚等风景优美、气候温暖的地方挤爆了。
郭嘉轻咳一声,将话题拉了回来:“发展经济,吸引外来人才和学者到交州工作和学习,引进他们的知识和技术,为交州的发展提供支持,主公忘了——还有一个最快捷的方式。”
燕绥疑惑歪头:“什么?”
“大考啊,”郭嘉眨眨眼:“豫州可是有不少学子落榜呢,有人跑到徐州去参加大考,成绩还不错,主公记得不?”
那可不,这么多州大考,教育底子最厚、最先兴办学校和书院等机构的,就是豫州。算下来,豫州考试最卷,职位也最少,官场晋升也最激烈。
燕绥眼前一亮,怎么把省考吸引外来人才这一项给遗漏了呢?因为交州汉人少、大都文化水平不高,他们之前都没有举行交州大考的想法。即使是在现代,各省市考公务员和事业编的难度还差距特别大呢,因此不少人才选择竞争压力较小的非东部区域。
“这个办法切实可行,而且能快速吸引人。”燕绥摸了摸下巴:“只是需要支援下考试和阅卷,不过这算不了什么难事。”
田丰点
头:“是啊(),这样一来()_[((),考生还是自愿去交州从政和建设的,政府补贴这块也能省下了。”
“元皓兄这块可省不得啊,”郭嘉出声反对道:“高薪养廉在交州绝对有合理性和有效性。”
田丰可不喜欢高薪养廉这一趟,蹙眉道:“官员的职责是为百姓服务,这可是写在豫州律法里的东西,清廉可是对他们的基本要求,如果连这个都要高薪才能维持,又怎么能让人信服他们的职业道德,做到公正执法、廉洁奉公呢?”
官员待遇这块谋士们不是第一次争执,戏志才见燕绥没说话,便打圆场道:“但官吏也要赚钱养家啊,为了避免他们铤而走险和加强对诱惑的抵制力,有些补贴也是必要的嘛。”
“交州地处偏远,和中原交流少,的确如果官员不能保持清廉,就容易出现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问题,所以主公才提出来长达两千公里的南北大交通建设。”年纪小的诸葛亮眼看他们把话题扯远,于是奋力带回来。
“是呢,这新的一带一路可以命名为南北干线。”燕绥摸着下巴回想起中学时候画的铁路线:“等日后收复了并州,便能将矿产资源丰富的呼和浩特和太原连上,成为一道跨越南北的真正大干线。”
如今谋士们已经习惯了主公的野心,只能说不愧是主公,每次说到收复一州的时候,都用的是理所当然的语气。
少年人们倒是没什么纠结,老臣们每次想说什么,看郭嘉和戏志才等人习以为常的淡定模样也都将嘴边的话咽下了,现在也都麻木了。反复琢磨过《封神榜》的他们私底下讨论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连神明都站在燕绥这一方,他们还有什么对汉室虚假幻想的呢?
光是拿出玉米、土豆、红薯、小麦和水稻等高产良种,就无人能反驳主公道君的神奇身份,更别提引入各种先进的制度、精湛的制造技术了和鬼斧神工的医术。
散会之后,陈宫忍不住叹道:“若有朝一日,真有主公所说的火车在广袤的大地上奔跑,贯通南北大干线,也不知道会是何等壮观之象?”!
()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