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暗盒
青木方正,边框镶银,扣子正中嵌着颗珍珠,小巧精致,像是个首饰盒。
“压箱底的老古董啦我进门那会儿听我家那个提起过一次,但从未见着,直到老爷子临去前,才拿出来。”
“这里面是什么?”
妇人转身进厨房,转眼端着一盘桔子出来,“我哪知道啊,就是听我家那个说,这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弄失不得。”
方回端端正正地拿着盒子坐下,寻思着要不要打开。
女童捏着瓣桔子晃悠悠走过来,“姐姐~姐姐”地叫着,示意给方回吃。
方回细细看了看她的脸,和自己小时候照片上的样子眉眼间确实有些相像,若按照父亲所说,论起来和自己也算有血缘,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她的头。
女童倒是丝毫不怕生,顺着她的手靠在她的膝盖上,又眨巴起眼睛盯着她看。
“哟~这娃认人,看着倒是和你亲。”妇人卷着袖角开始收拾正堂上的盘碟。
殷儿翘起脚尖,伸手够方回膝上的盒子,不知拿来的力气竟将哪个扣子上的珍珠一把扯了下来,盒子一下子弹开了。
“哎呀,叫你胡闹,看我怎么收拾你!急死人啊!”妇人气恼恼地扯过殷儿的胳膊,拉到一边朝屁股上结结实实地抽打了几下。
看来是注定,注定要打开,注定要面对。
“算了,孩子不懂事,别伤她。”方回揽过殷儿护在自己身后,随后直愣愣地盯着盒沿露出那条缝隙看,看了一会儿,就伸手打开了盒子。
是一沓纸!
又不单纯是纸。
准确说是一封封保存完好的信,但没有邮戳,也没封口。
“姐姐~姐姐”殷儿扯着方回的衣角,胖乎乎的小手指着想要够盒子。
妇人一把将孩子抱开,使了使眼色,“拆了看看!”显然,说这话的时候,她也是在给自己壮胆。
方回抱着盒子坐下来,看了看正堂上的黑白像,拆了第一封。
甲子年腊月十五
白色的信纸上毛笔字工工整整,单有这一行字,方回顺着继续拆了第二封。
辛酉年正月初八
第三封第四封
直到最后一封,看见“1989年4月25”时,她才陡然明白,这每封信上写的都是什么意思——或许,是某个人的生日?
因为最后一封,1989年4月25,正是自己的生辰八字。
信“唰”地全部掉落在地上,方回害怕得紧,她忽然想起a时饭馆了,小姑娘一脸无辜和自己争执,下单的就是面,方伯若有所思地说道,“又逢生辰,顺颂时宜。”
原来这都不是巧合。
“姑娘,没事吧~”
妇人见方回脸色苍白,瘫坐在椅子上不出声,急急地走过来,推搡她的身子。
方回也听不清她在说什么了,脑子里全部都是a市面馆里的种种情景。
“砰!”一没留神,殷儿一伸手,把木盒结结实实推在了地上。一个小铃铛从盒子底部弹了出来。
原来盒子底部还设了暗格!方回蹲下去捡铃铛,忽然看见,紧贴着盒底还有一张被折起的纸张,拿起一看,竟是张契约。
山心处,准相告,定赏银。
落款是,甲子年四月十五。方德盛李南柯
方德盛,李南柯?
方回这才猛然知道,方伯用的竟是祖上先人的名字,用这个名字引自己来这里,想必种种因缘和这张契约有关。
李南柯,李南柯,那又是谁。
山心处,准相告,定赏银
方回来回念叨着这几句话,忽然就想起来,那日在寺院里,方丈那句“南柯一梦锁九重,魂引无间几方回。”
“山心处,画中像。”
南柯?莫非就是这个南柯?当时还以为是取自南柯一梦,没想到竟暗含人的名字,山心处,也和契约上吻合。
再一看那铃铛,方回竟有些眼熟,乱颜色和纹理都觉似曾相识,在哪见过呢?
在哪呢?
684!对,是684!
方回惊讶得快要叫出来,所有碎片拼凑在一起,开思路开始慢慢清晰。
是因为去了684才见到了墙上的画像,才会遇见方伯,才会来到这里一切的起源都来自a市那次出差,而出差的根源,是嘉星,是李北木!
如果推测没错,684和李北木都是要继续追下去的线索。
方回的脑子一下子清楚过来,她郑重地跪在正堂前朝方伯磕了三个头,起身和妇人交代了几句,预离开。
就在这时,突然听到屋外有“砰砰砰”的敲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