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唯才是举
听了冯芳一番话,一旁的郭嘉冷声道。
“龌龊之人必怀龌龊之心。”
“奉孝,懿德兄确实出言不慎,想来也是无心之言……”
李虺见气氛不对,担心这位郭靖的老丈人要与手下最重要的军师不和,赶紧解围。可冯芳却并不以为然,理直气壮的道。
“自冯某进得堂来,汝等便在为太守大人诉说昭姬小姐人品遭遇。而蔡中郎一说到昭姬小姐便吞吞吐吐,这岂非是要与太守大人和昭姬小姐说和姻缘?冯某只是见蔡中郎难以启齿,这才好心替蔡中郎将心中之言道出,反倒落得不是,实是好人难做。”
郭嘉虽也鄙视冯芳,可听冯芳之言也不无道理,只能怪自己没想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蔡琰的事。
“自作聪明,此事非汝所想这般龌龊。”
冯芳不服气道。
“婚姻之事有何龌龊?既然太守大人出手相救,得保蔡中郎父女性命,昭姬小姐以身相许,报答太守大人救命之恩有何不妥之处?”
冯芳的话倒是让郭嘉一时语塞,顿了顿道。
“师妹只是想与老师一样也能出任学堂的先生,只因身为女子多有不便,又恐太守大人不允,故此……”
李虺听郭嘉说蔡琰只是想要当一个老师,而自己和冯芳都把事情理解错了。要不是蔡邕和蔡琰已经离开,李虺怕是已经臊的找个地缝钻进去了。
其实像蔡琰这样的才女想要当一个老师,这在后世是十分平常的事,而且后世女性当老师的简直不知凡几,可这事放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可就大大不同了。虽说汉朝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并不像宋朝以后受到所谓的儒家理学影响而变得十分低下,可想要作为儒家文化传播而为人师表,那是与女性为官一般不现实的,这也是连郭嘉这样的放浪形骸之人也对此难以启齿的原因。
不过对于蔡邕、郭嘉二人深感为难之事,对于李虺而言简直不值一提。要不是这个时代的教育普及率极低,李虺是根本不介意任用女性为官为吏的。
其实在汉朝以前,就有女性为官,而且还是出任宰相。商王武丁的王妃妇妥,就是历史上第一位女宰相。而武丁的王后妇好不仅主持宗庙的祭祀,而且曾几度率领大军出征立下奇功,应该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这在卜辞与安阳小屯发现的妇好墓中都得以印证。
既然早在商代就有了女性为相,那么李虺更是不会在意满足蔡琰只是想当一个老师这么朴素的要求。
“奉孝,你与伯喈先生多虑了。昭姬小姐只是想在学堂做一名先生,又是要当太守,李某有何不允之处?凭昭姬小姐的才学,就算是出仕为官,以李某之见也未尝不可。”
李虺简单的两句话,在场的郭嘉、戏志才、冯芳都愣怔当地。李虺见三人反应,摸了摸一脸的络腮胡须笑道。
“李某铁匠出身,不在乎那许多规矩。如今治下已不再只是豫章一郡之地,新得郡县皆需有才之士治理。此时天下已然乱起,大争之世已至。倘若依然因循守旧,如何与诸路诸侯相争?从今往后,李某治下不论寒门士家,不论男女老幼,唯才是举,但若有才,皆可举仕。”
李虺这一番剽窃自曹操的“唯才是举”着实令郭嘉与戏志才震惊,而冯芳却似乎一知半解。
“太守大人,如此唯才是举,如何得知其才?况且有才无德,只怕……”
李虺听冯芳的话不由好笑。
“你也配说有才无德?也不先拿镜子照照自己。”
想归想,可话却不能这么说。
“懿德兄,此事容易。凡欲为官者,先需应考,优异者取之,平庸者淘汰。”
听到这冯芳更是一脸懵b。
“应考?考什么?”
李虺道。
“礼、乐、射、御、书、数,此六艺皆考,只是不做重点,当以治国之能为主,择优而用之。凡录用者,当先以了解民生为主,从吏员做起,逐年考评,择其优而升,凡有过而废。”
冯芳道。
“太守大人之意便是功赏过罚?”
李虺闻言一笑,心中有了另外的打算。
“懿德兄如此理解也不为过,有大功者自然论功行赏。似懿德兄这般有功之人,自然可量才而用。何况眼前还有一大功摆在懿德兄面前,只不知懿德兄可有兴趣?”
冯芳现在依附于李虺,自然也想立功来稳固自身的地位。听说有一件大功,赶紧追问道。
“哦,但不知是何功劳?若在下能有效力之处,自然不会推辞。”
李虺伸手捋了一下胡须,露出一个坏笑道。
“懿德兄可愿去一趟长安?”
冯芳一听“长安”二字,脸色一变道。
“太守大人,在下刚从长安逃出来,如何还要回那是非之地?”
李虺道。
“懿德兄,如今的长安乃是李傕、郭汜把持,王允早就被逼坠城而亡了。那李傕、郭汜原为董卓部将,懿德兄定然相熟,有何惧哉。”
“哦?”
冯芳被李虺的话一提醒,脸色这才有所缓和。
“但不知太守大人欲遣在下往长安何事?”
李虺见冯芳上套,想了想道。
“懿德兄也知如今李某治下已有了六个郡,其中荆南有四郡,扬州有两个郡。李某现下官职仅仅一太守而已,权领六郡之地名不正,言不顺。此次征讨丹阳,得汝南吕范建议,上表朝廷自领荆州刺史以辖荆南四郡,再请封征虏将军以表征讨山越之功。可如今李某再朝廷之中并无相熟之人,只懿德兄与李傕、郭汜有旧,故此要烦请懿德兄前往长安,贿赂李傕、郭汜助李某领荆州刺史,获封征虏将军。”
冯芳闻言眼珠转了转道。
“原来太守大人是让冯某去与李傕、郭汜行贿,此事倒是不难,况且王允老贼已死,冯某有何惧哉。”
李虺见冯芳答应,赶紧加上一句。
“此事若成,当重谢懿德兄。”
冯芳听到“重谢”二字,虽不清楚李虺准备以何相谢,却想到凭自己即将成为郭靖的岳父,算是与李虺成了儿女亲家,想来李虺也不会怠慢了自己,于是也没追问如何重谢,便欣然应允,告辞而去。
送走了冯芳,李虺看了看郭嘉。
“奉孝,昭姬小姐之事还请转告伯喈先生,李某并无任何反对之意,昭姬小姐便作为伯喈先生的助手即可。书院之事尽皆交于伯喈先生,只要不改变学堂原有的教学,李某便不多问,至于今后南昌书院如何办学,伯喈先生可与李某商议定夺。”
郭嘉此刻如释重负,又恢复了往昔的放荡不羁。
“不想主公竟然如此开明,还是嘉浅薄了。早知此事如此简单,嘉何苦吞吞吐吐,以致令那冯芳竟生出龌龊之念。”
戏志才闻言却哈哈大笑道。
“奉孝,那冯芳所言有何龌龊之处?主公一方英杰,昭姬小姐一代才女,此天作之合,奉孝竟以为龌龊,此是何道理?”
“嘶~”
郭嘉猛吸了一口气,好像突然反应过来了一般。
“志才之意是撮合主公与师妹,令主公成为老师之婿。凭老师的名望,天下才得之士岂非竞相来投?如此嘉便做师妹的媒人,劝说老师答允此事。至于主公的媒人~那冯芳适才已当众为主公与师妹提过媒妁之言,这个媒人就让冯芳做了即可。”
李虺一听两人当真开始谋划起自己与蔡琰的婚事了,下意识的有些拒绝之意。
“奉孝,志才,此事万万不可。我这出身怎配得上昭姬小姐,况且我已是有妻室的人了。再说昭姬小姐刚过二十,我都三十好几了,这年齿也不相当,这事还是算了吧。”
戏志才笑道。
“主公适才还要唯才是举,无论士家寒门,此刻却怎的又担心起出身年齿之事了?”
李虺苦着一张脸道。
“志才,这是两码事。”
郭嘉不失时机的插口道。
“主公,两码事也是一码事。”
“哎呀,奉孝,你们两个合起伙来欺负我这个老实人呀。”
李虺没戏志才和郭嘉轮番攻击的有些急了,佯装怒意道。
“我可是你二人的主公,你两个却合伙来害我?”
“哈哈哈哈……”
戏志才和郭嘉闻言双双大笑,戏志才忍着笑开口道。
“主公,我等怎会害主公,此乃两全其美之事。主公不久便要领荆州刺史一职,再加封征虏将军,这出身之事便无从谈起了。若主公迎娶昭姬小姐,成为蔡大家的女婿,如此天下有识之士必然过江来投。主公治下已不再只有豫章一郡之地了,急需文武之才辅佐。有了官爵声望,才会有才能之士来投呀。”
李虺顺着戏志才的思路想了想,觉得有些道理。可对于新社会一夫一妻制的根深蒂固,却又让李虺有些思想挣扎。
“可我已经有了妻室,这让昭姬小姐做妾室怕是伯喈先生也不愿吧?”
郭嘉道。
“老师虽为人正直,却非古板之人。况且师妹也曾嫁过卫仲道为妻,只是那卫仲道无福,自己撒手人寰而去。如今师妹已念过二十,老师自也是急于要将师妹嫁出去的。待嘉为老师开解一番,想来让师妹与主公做妾氏也未尝不可。”
说着,郭嘉便要起身而去。李虺赶紧叫住郭嘉。
“奉孝且慢,还有正事未曾与奉孝商议。”
郭嘉道。
“哦,主公还有何事?”
“唉~”
李虺叹了口气道。
“今日原本是有要紧之事与志才、奉孝商议,可却是被伯喈先生与昭姬小姐之事所扰,已至未能切入正题。”
戏志才摇扇道。
“主公莫不是为六郡兵力不足之事烦恼?”
李虺一听戏志才话语正中自己心事,突然来了精神。
“哦,志才既已知我心事,自然有计教我。”
郭嘉道。
“主公,此事主公尚未归来之事志才与我便以计议过了。”
李虺急道。
“哦,原来志才与奉孝早已有了计较?”
戏志才道。
“主公,原本我等预计今年夺占武陵、零陵、桂阳三郡,豫章兵马尚能应付。可周瑜自作聪明,却乱了我等先前的打算,加之吴景、孙贲自投死路,使我等多占了长沙和丹阳一个半郡,如此原有兵力便捉襟见肘了。”
李虺道。
“确是如此。我意将原长沙的黄巾俘虏尽数释放,择其优者编为两个团,余者再择其优者编入生产建设兵团,所剩尽数还其为民,志才以为如何?”
戏志才轻摇羽扇,开口道。
“主公所虑不无道理,只是这些黄巾俘虏乃是中平四年之时所俘的,此时已是初平三年,早过了六七年了。其中多数已近不惑之年,且多年充作苦力,不宜转而为兵。如今新得荆南四郡,且这些黄巾俘虏又皆出自四郡,不如尽释其归家为民,以充四郡人口,令其感念主公之恩德,以收四郡民心。”
听戏志才所言,李虺也觉得挺有道理。
“志才之言甚是,倒是忘了时过境迁,已是六七年光景了。可若是将之尽数归家为民,以充四郡人口,则六郡兵马不足又当如何处之?”
戏志才道。
“主公可还有二十万大军,何以弃之不用?”
“二十万大军?”
李虺被戏志才的话说得登时懵b。
“志才,何来的二十万大军?”
“哈哈哈哈哈……”
见李虺一脸茫然之状,戏志才哈哈笑道。
“主公怎将管仲严忘却了?”
“大师兄?”
被戏志才一提醒,李虺一把拍在自己的脑门上。
“哎~呀~怎将青州黄巾彻底忘记了。”
戏志才淡淡笑道。
“主公,豫章百姓之中便有七八十万是从青州转运而来,留于青州的黄巾尽皆精锐,想来其中也有不少这些百姓的亲人。主公可命管仲严从青州黄巾之中抽调两万兵马,自海上运抵豫章。想来青州各路黄巾首领自然有些不大情愿,然十取其一,且尽由其自愿,想来凡有亲人在豫章者,必会情愿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