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谋杀三国 > 第284章 神医华佗

第284章 神医华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荀彧听说背不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要受罚,倒是来了兴趣。

    “但不知要受何等处罚?”

    张桐道。

    “这处罚倒是不重,要么做俯卧撑,要么罚抄写,再不然就罚多跑几里山路。”

    荀彧奇道。

    “因何背不熟这几条军规便要受罚?”

    张桐道。

    “我家主公说,做人有做人的根本,当兵也要有当兵的根本,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咱当兵的根本,当兵连自己的根本都不知还当什么兵。”

    荀彧闻言若有所思,过了一会才醒悟过来,拱手道。

    “失礼失礼,打扰了诸位雅兴,在下告辞了。”

    荀彧一转身,却发觉身后郭嘉不见了,四下望了一圈,却不见踪影。

    张桐道。

    “先生是在找与先生同来之人吧?”

    荀彧回过身道。

    “正是。”

    张桐道。

    “适才那位先生似乎是觉得太热,解衣下楼去了。”

    荀彧赶忙道谢,告辞下楼去寻郭嘉去了。

    郭嘉被一通火锅吃的汗流浃背,此刻正在酒肆门外的商道边上宽衣解带,任凭冬日的冷风灌入怀中。荀彧见状,赶紧上前制止。

    “奉孝,如此不怕寒气入体,又在榻上卧床不起。”

    郭嘉笑道。

    “既已至南昌,自然是要叨扰志才。即便嘉染了风寒,也不需再劳烦文若了。”

    将外袍裹了裹,郭嘉又道。

    “文若以为这火锅滋味如何?”

    荀彧听郭嘉如此询问,倒是来了兴致。

    “不想这李虺竟有如此巧思,这火锅滋味确实不凡。只是‘君子远庖厨’,身为一郡太守,不思治理郡县,安定民生,却行些旁门左道之术。不过此人治军倒是颇有些法度,军民之间倒是和睦,那个什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倒甚是有趣。”

    郭嘉道。

    “那军汉说出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条款,嘉便知这李虺已收豫章军民之心,其根基已无人可以撼动了。”

    两人说话间,打扫完战场的两个下人,腆着肚子,横着从酒肆中跨了出来,郭嘉见了挥手示意荀彧及两个下人复往前行。

    行不多久,见路边有一家粮行,铺面倒是不小,却是门庭冷落,不见有人来店中买粮。两个伙计懒洋洋的靠在门框上晒着太阳,爱搭不理的扫视着路过的行人,却不见殷勤上前。

    郭嘉、荀彧见状均觉有异,二人不约而同的停住脚步。

    “奉孝,此间粮行因何无人光顾,生意竟如此萧条?莫不是粮价太贵,百姓根本买不起?”

    郭嘉扫了一眼店内,冲着荀彧一努嘴。

    “文若没瞧见吗,那店里售卖的皆是精米,普通百姓岂能买得起如此奢侈之物?怕是店中的粮食原不是为卖与百姓的。”

    荀彧略一思索,微微点点头。几人又往前行了约莫两里地,路上又见到两家粮行,虽然规模和档次都有不同,可店中所售皆是精米,也同样无人问津。

    荀彧见状好奇之心大起,索性迈步走进了一家粮行。原本无精打采的伙计,见荀彧进得店来,立马焕发生机,上前殷勤接待。

    “贵客驾临,不知尊驾要买多少粮食?”

    荀彧扫视了一圈,见粮斗之中尽是白花花的精米,随手抓了一把询问道。

    “此精米卖价几何?”

    伙计闻言伸手朝墙角的价牌一指道。

    “此乃往年的陈米,如今只卖七十五钱一石。贵客若是买的多,七十钱一石亦可。若是诚心,六十五钱亦可商量。”

    伙计的话令荀彧大吃一惊。

    “便是陈米何以只卖七十五钱一石?如此今年新米又卖价几何?”

    伙计道。

    “今年的新米也只卖一百二十钱一石,贵客若买,一百一十钱亦可。不知贵客到底要买新米还是陈米?”

    荀彧疑道。

    “中原之地,黍米亦要卖到三四百钱一石,如此精米已近千钱一石,何以南昌精米只卖百余钱?莫非今年风调雨顺,南昌周遭尽获丰收?”

    伙计闻言苦笑道。

    “何止南昌周遭丰收,今年豫章境内各县俱皆丰收,且都是收获两季。郡府还发给百姓良种,一亩地收成竟是往年的两倍有余。往年一亩地至多能收一石多稻米,今年有多数地方一亩都收了三石还多。这地里粮食收的多了,郡府的赋税却少了,如今豫章境内赋税俱是二十税一,而且新开荒地免税三年。这下百姓手里尽是余粮,哪里吃得完,多余的粮食尽数卖了,这粮价跌了何止五六倍。”

    荀彧听到这打断了伙计的话头。

    “郡府的税收的少,那这地租难道各地士家豪强却不收了?凭白让百姓手中多出如此之多的余粮?”

    伙计道。

    “看来贵客不是豫章本地人士。现如今这豫章多数土地都归郡府所有,各县将土地都分给百姓,只要缴纳赋税不用再交地租了。况且,郡中军屯也好些年了,开垦的土地早就是上等好地了,现如今也都分于了各地百姓,军屯的队伍已转向平都、石阳、庐陵一带去开垦山地丘陵的土地去了。据说是叫什么‘梯田’,若是成了,这南方山地也能多产稻米,到时这豫章的粮食便更不值钱。那些过去的士家豪强囤积的粮食,如今都不值甚钱了,只能做陈米卖了,价钱自然不及今年的新米。”

    荀彧捻着下颌的胡须,轻轻地摇头又点头,边听边思索着。郭嘉却在旁开口询问。

    “伙计,着豫章米价如此低廉,中原之地又米贵如珠,尔等何不将豫章之粮运往中原之地,或是临近郡县出售,岂非一本万利。”

    伙计闻郭嘉之言,摇头叹道。

    “客人说笑了,您这主意各大粮商和士家豪强们早就想到了。可想到又如何?太守大人料事如神,早在半年前就下令,凡豫章之粮不得有一粒出境,若有余粮,郡府可按市价购入。但凡私自运粮出境,尽皆处以终身苦役。说明白点,就是去深山中挖矿。莫说终身,便是五六年就能把人活活累死,哪里还有人敢以身犯险。”

    郭嘉与荀彧听了伙计的话对视了一眼,转身朝店外走去。荀彧从怀里摸出一小串五铢钱递给伙计。

    “叨扰多时,且莫见怪。小小心意,切莫嫌少。”

    伙计见荀彧虽没买一粒米,却给了两三斗米的赏钱,赶紧接过连声道谢,将二人送出门外。

    郭嘉瞅了一眼荀彧。

    “看来这个李虺野心不小啊。”

    荀彧点头道。

    “开荒增产,限制士家豪强,平抑粮价,以此囤积粮草,其志绝非一郡之地,恐早晚便要吞并整个江东之地。”

    郭嘉笑道。

    “何止如此,豫章粮价如此低廉,却不许一粒流出豫章。中原之地却米贵如珠,若此消息流入中原之地,只怕大批百姓便要携家带口奔入豫章。届时,中原诸侯治下之民渐稀,粮价愈发昂贵,各诸侯屯粮愈加困难。无粮不足以养兵,无兵便不足为战。反之,豫章粮价低廉,粮草充盈,随时可扩军征战。单单以粮草消耗,恐也无人能消耗得起。一旦粮草耗尽,士气便荡然无存,如此何人可以抵敌?”

    荀彧默然点头。

    “奉孝此言不假,只是李虺此举乃是夺占士家与豪强之利。若只是处置一两家为恶的倒也罢了,可将豫章所有士家豪强尽数盘剥一边,此终非正途也。”

    二人边走边聊,又行出里许,忽见前方一座高大院落前排着长长的队伍。队伍中男女老少,各形各色,看似杂乱,却在有条不紊的缓缓前进,不时还有手执兵器之人来回巡视,维持队伍的秩序。

    郭、荀二人缓步来到切近,见那院落的大门上悬挂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书“仲景国医馆”。二人见到“仲景”二字,不由一惊,荀彧道。

    “‘仲景国医馆’?莫不是前长沙太守,南阳张机,张仲景?”

    郭嘉思索片刻道。

    “听说此前张机辞去长沙太守之职,便是推举李虺接任其长沙太守之职。只是那孙坚有四世三公的袁家出面,将长沙太守之位据为己有。至于李虺出任豫章太守之位,恐怕多半是走动十常侍的门路花钱买来的。不过由此可见,这李虺与张机恐怕是早就相识,故此这家‘仲景国医馆’开在南昌便不足为奇了。”

    荀彧点点头表示认同。

    “奉孝之言想来有理,只是张机乃南阳名士,身怀高超医术,更兼身为一郡太守,缘何能与李虺一介铁匠相识?甚至自愿将太守一职相让与他?此中情由,着实难以揣度。”

    郭嘉笑道。

    “既已到了此间,不如拜会一下张机,其中原委自然不难明了。”

    荀彧欣然点头,对于他这样的汉末名家子弟,拜会一位神医兼名士的张机基本就是一件平常之事,可当荀彧趾高气昂的迈步登上台阶想要登堂入室之时,却被一个手执兵器巡视的壮汉抢步拦了下来。

    “干什么?要看病到后面排队去。”

    荀彧回头看了看门前排着的长队笑道。

    “在下并非来看病的。”

    那壮汉道。

    “不看病来国医馆作甚?堂中只有医匠郎中和病人,没事莫要进去添乱。”

    荀彧闻言冲着壮汉微微施了一礼。

    “在下颍川荀彧,荀文若,特来拜会仲景先生,烦请壮士通报一声。”

    壮汉不耐烦道。

    “不看病,瞎添乱。张神医近日不在南昌,去台岭山一带采药去了。”

    荀彧纳闷张机既然不在,这国医馆到底是什么人在给人看病,正欲询问,却听背后一个清朗声音问道。

    “敢问仲景先生在台岭山何处采药?采的又是何种药材?”

    荀彧听身后有人,回头看时,只见一个葛巾布袍的中年人立于身后。那人七尺左右的身高,双目炯炯。手中拄着一根手杖,肩上搭着一条青囊。

    壮汉显然有些不耐烦。

    “台岭山那么大,俺怎知先生去何处采药。俺又不是学医的,自然也不知采什么药。”

    荀彧见壮汉粗鲁无礼,也不询问来人名姓,只想将人打发走了事,不由摇头。随即对中年人躬身一礼。

    “在下颍川荀彧,敢问先生高姓大名。”

    中年人闻言只是笑着拱了拱手道。

    “原来是颍川荀氏荀彧,荀文若,失敬失敬。在下沛国谯县华佗,久闻张机神医开馆授徒,治病救人,此番特意前来拜会,讨教医道。”

    荀彧听说此人竟是当世神医华佗,不禁一呆,正欲开口时,那壮汉却抢着上前施礼道。

    “哎呀,原来是华神医驾临南昌,请恕小的眼拙。我家主公与张神医时常提及先生,早想请先生到豫章来。只可惜先生神龙见首不见尾,形踪难觅,不想今日先生不请自来,我家主公定然欢喜得紧。小的这就去太守府禀报我家主公,请我家主公前来与先生相见。”

    华佗闻言摆手道。

    “老夫不过一介草民,只懂些医道小术,并不善统军治国之术,又岂敢劳动太守大人前来。更何况,老夫是来拜会张神医的,既然张神医不在此间,老夫便先往他处问诊,待来年再来南昌拜会便可了。”

    壮汉见华佗要走,当即拦住,双膝跪地道。

    “华神医,我家主公久慕先生医术高明,早就嘱咐过医馆上下,若是有朝一日,华神医贵足踏贱地,一定要留住先生,我家主公定要与先生一见。若是先生就此走了,小的可是吃罪不起。就算先生帮帮小的,在馆中稍带片刻,小的这就去请我家主公前来。”

    华佗被这壮汉说的有些心软,同时也有些好奇。

    “不知太守大人因何非要见老夫一个游方郎中?”

    壮汉道。

    “华神医,此事小的实在不知。小的不过是从军中一小卒,作战时受了重伤,是被张神医和他的弟子救了一命。只是保住了性命,身体却大不如前,没法在上阵打仗了。主公便安排小的与其他一些受过伤的弟兄来国医馆帮忙打杂,顺便负责维持秩序。您要问我主公为何非要见您,那小的确实是不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