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斩杀华雄
孙坚见长子初战告捷,军心士气可用,随即挥军掩杀,直杀至关前,关上箭石如雨,孙坚急攻不下。于是引兵回至汜水河畔屯住,使人于袁绍处报捷,又往袁术处催粮。
袁术接到孙坚催粮的书信,心中暗自琢磨。
“孙坚乃江东猛虎,若攻破雒阳,诛杀了董卓,其功劳当无人可及。此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若不与孙坚粮草,其军必散。便无功而还,待攻破虎牢,攻入雒阳,功劳自是人人有份,自不会叫其独占大功。”
其时,孙坚杀荆州刺史王睿,收其部众粮草,兵马已达数万人。路过南阳时,孙坚向太守张咨借粮,张咨不肯。于是诱杀了南阳太守张咨,夺其兵粮。在一定程度上,孙坚帮助袁术掌控了了南阳郡,并且与袁术结盟。不过,即便如此,袁术还是打算不给孙坚发放粮草,坐等孙坚兵败。
孙坚在虎牢关外等了数日,不见袁术发粮草至军中,正要派人往袁术处催粮。忽有一稚嫩之声从角落传来。
“此时无粮,正可斩杀主将华雄。”
众人正惊疑间,只见大帐角落中转出一人,正是周瑜。
“公瑾此言何意?”
孙策抢先追问道。
“我军无粮,军心不稳,何以斩杀敌将华雄?”
周瑜未及弱冠,又并未穿着甲胄,只是头戴一领绩巾,腰间斜插一柄宝剑,手拿一卷竹简,微笑言道。
“我军周遭定有关上细作窥伺,若我军无粮,细作必然报于关上得知。华雄若知我军无粮,必率军前来劫寨。我军自在营帐中多多堆放柴草,待华雄率军劫营之时,以火攻之,华雄必败。即便未死于营中,也可于虎牢关必经之路伏兵,定然一战斩其首级。”
孙策闻言满面喜色。
“公瑾之计定可一战而胜。”
孙坚低头沉思,细细琢磨周瑜之策。越想越觉周瑜此计看似简单,却环环相扣,只是此战即便斩杀了华雄,可粮草却还是没处着落。
“公瑾贤侄,此计虽妙,可斩杀华雄之后,我军粮草从何而来?那袁术终究不发粮草,我军终是要退兵而走。”
周瑜淡淡一笑,躬身一礼道。
“伯父请恕罪。”
孙坚疑惑不解道。
“贤侄何罪之有。”
周瑜道。
“小侄未请将令,擅自扣下一批粮草,并未交于总督粮草之袁术。如今正屯于荥阳以西的虢亭附近。我军斩杀华雄之后,便退军虢亭。待诸侯大军兵至虎牢关下,伯父再与那袁术在盟主袁绍处理论。尽可状告袁术,不发粮草,贻误战机,致使华雄被斩,我军却无力攻关,以致功亏一篑。且看盟主袁绍如何处置。”
孙坚闻言大喜。
“哎呀,贤侄此举当居首功啊。不知贤侄何以擅自扣下粮草?”
周瑜轻笑问道。
“伯父此行大部粮草来自何处?”
孙坚脸上略有尴尬之色道。
“除长沙府库与向豫章所借之粮外,大部为斩杀荆州刺史王睿、张咨后,取自荆州、南阳府库的。”
周瑜又问。
“那敢问伯父,袁术驻兵何处?”
孙坚凝眉疑道,
“自然是南阳郡鲁阳。”
周瑜道。
“袁术驻兵鲁阳,亦在荆州之地。伯父斩杀荆州刺史、南阳太守,夺荆州之粮为己用,袁术岂能不生起嫉妒之心。瑜素闻袁术贪财好利,平定黄巾之时,就曾四处搜刮黄巾所掠财物。此节袁术虽未提及,心中定然觊觎。况且,伯父‘江东猛虎’之名远播,此战若是首建奇功,袁氏弟兄面上自然也不好看。故袁术断伯父粮草之事,瑜早已料定,故与袁术交割粮草之时,便私自扣下一批。并于伯符借兵千人,遣其运粮至虢亭,以备不时之需。”
孙坚总算明白了周瑜的用意,以及暗中所做的一切。深感这少年心思缜密,与自己这些只知持勇拼杀的武夫相比,料事更为长远,不由心中打算重用周瑜。
当夜,孙坚军中因断粮而出现逃兵。第二天,这个消息便传到了虎牢关上。
李肃闻报,当即对华雄道。
“将军,你我二人今夜各引一军从小路下关,我绕袭孙坚寨后,将军击其前寨,孙坚定然可擒矣。”
华雄当即从之,传令军士饱餐,趁夜下关。
当夜月白风清,李肃与华雄来到孙坚大寨时,已是半夜。两下相互夹击,鼓噪杀入,直抵中军大营。
李肃见到对面的华雄,又想想一路并无孙坚兵马阻拦,当即大叫一声。
“不好,中计矣。”
话音未落,只见四面八方有火箭射来,大营中的军帐,迅速被大火点燃。李肃与华雄夺路而逃,麾下兵马相互践踏,被困火海之中,顿时死伤无数。李肃、华雄带领亲卫骑兵一路冲出火海,直朝虎牢关奔去。
刚跑出三里第,之见对面大路上火光四起,一彪人马拦住去路,为首之人,正是孙坚。
“华雄匹夫,速速前来授首,免得我江东猛虎亲自动手。”
华雄见状,已无退路,只能拼死夺路而逃,索性更不答话,拍马舞刀,直取孙坚。李肃见华雄杀奔孙坚,自然也明其意,当即率亲卫骑兵随后冲杀过去。
此时孙坚与华雄已然交战在一处,李肃本想去帮华雄,不料一员小将挺枪杀了过来,李肃只得挺枪相迎。
小将正是孙策,两人初一交手,李肃顿时大吃一惊,没想到对面小将看上去年纪不大,武艺、力量尽在自己之上。心中一怯,没留神之下,被孙策一枪挑中肩膀,李肃大叫一声,撒手扔了长枪,拨马奔斜刺里跑去。
华雄正与孙坚大战,两人正是棋逢对手,不相上下。可如此一来,华雄便被拖在阵中,想要脱身,已十分困难。
华雄与孙坚战了二十余合不分胜负,孙策见状,拍马前来助战。华雄以一敌二,顿时落入下风。扫了一眼麾下亲兵已死伤殆尽,料知突围无望,打算像李肃一样奔斜刺里夺路逃走。哪怕绕道逃回虎牢关也算保住一条性命。
不料华雄稍一分神,被孙坚一刀划伤左臂,吃来唱的伤口血如泉涌。华雄大叫一声,右手抡刀横扫,逼退了孙坚父子二人,拨马直向斜后方逃去。
孙坚哪里肯舍,拍马便追了下去。孙策也率军紧跟其后,追赶华雄而去。怎奈华雄所骑乃是西凉上等好马,孙坚父子的坐骑乃是南方战马,脚力相差太大,竟被华雄渐渐落下。
眼看华雄就要逃出视线,将孙坚父子远远甩掉。忽听一声战马长嘶,紧接着“扑通”一声落马坠地之声,还伴随着“当啷啷”兵器落地之声,孙坚父子惊疑不定之际,战马已来到华雄坠马之处。
眼看华雄正要起身逃走,道旁呼啦啦冲出数十名孙坚军兵卒,挠钩套索齐上,当即将华雄制在道中。孙坚见状,哪容多想,手起刀落,斩下华雄首级,只留下一具无头尸体立于道中。
斩杀了华雄,孙坚这才想起,不知是何人伏兵于此。正要询问之时,只听周瑜的声音从一旁传来。
“恭喜伯父斩杀华雄,立此大功。”
孙策一听是周瑜,跳下马上前问道。
“公瑾何以在此?”
“日间布设埋伏之事,无意发现此处有一小道。担心若有敌将从此路绕道而逃,岂非难受全功,便带了数十兵卒伏于此处,以绊马索拦截逃窜之敌将。不料今助伯父斩杀了这华雄,倒是始料未及。”
孙坚大喜,问道。
“公瑾贤侄,如今华雄被斩,大营已烧,我军是否撤往虢亭?”
周瑜道。
“伯父所言极是。只是需先遣人往盟主袁绍处报功,献上华雄首级。此外,禀明盟主我军粮尽,虽斩主将华雄,却无力攻城,只得暂退虢亭驻扎。”
孙坚点头笑道。
“公瑾之言甚善,吾当从之。”
随即,孙坚收拢兵马,清点俘虏,派黄盖携华雄首级前往袁绍处报功、“催粮”,自率大军退往虢亭而去。
再说李肃侥幸带伤走另一条小道绕虎牢关,慌忙写告急文书,向董卓告急。快马星夜奔至雒阳,将告急文书交于董卓。董卓闻报大惊,急招李儒、吕布等商议。
李儒刚刚升为郎中令,正想为董卓献策肃清朝中异己,当即想到正可利用这个机会,除掉朝中最大势力-太傅袁隗。
“相国,今失上将华雄,贼势浩大。袁绍为盟主,袁隗乃袁绍之叔,现为太傅。倘或里应外合,深为不便,可先除之。请丞相亲领大军,剿捕袁氏。”
董卓闻言犹豫不决,袁隗虽未有实权,却也是百官之首,如此轻易杀了,董卓也担心人心不稳,不敢轻易杀之。
与此同时,河东白波军又起兵反乱,对洛阳形成威胁。于是急令女婿牛辅以兵三万征讨伐河东白波军,结果大败。
而联军中河内太守王匡派从事韩浩率领兵马,于孟津驻守,另遣泰山兵到河阳津驻守,有与白波军呼应南下之势。
董卓只得分兵北上,从李儒之计,命李傕、郭汜二人虚造声势,向平阴增兵。王匡误认为董卓军欲从平阴县附近渡河,而死守河岸。董卓遂遣吕布与曾在小平津驻兵的张辽率精锐骑兵经小平津渡过黄河绕道偷袭其后。王匡军猝不及防,几乎全灭。王匡得知自己的兵马被全灭后,愤然返乡再次招募兵马。
董卓担心关东联军与白波军两方连络,决定迁都长安。杨彪、黄琬一再劝阻,被董卓免去黄琬、杨彪等的职务。而当初推荐袁绍、刘岱等人升官的伍琼、周毖,此时也认为不能迁都。
董卓记恨二人举荐袁绍、刘岱等人,以通敌之罪将周毖与伍琼处死。随即董卓后悔杀死了二人,可人死不能复生。无奈之下,董卓又重新任用黄琬、杨彪。迁都之前,董卓又与众臣议论要发大军对抗关东诸侯军,但被郑泰劝阻。
董卓为拉拢名士,加上孙坚杀死荆州刺史王睿以及南阳太守张咨,董卓假以朝廷任命北军中侯刘表为荆州刺史,想以此牵制孙坚。使孙坚身在北方,而无法顾及自己的地盘长沙。同时,为牵制渤海太守袁绍,董卓麾下徐荣推荐同乡公孙度做了辽东太守。
随后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驱迫雒阳百姓数百万口同行。途中百姓遭军队抄掠践踏,加以饥饿劳累,死者不计其数。董卓又下令将雒阳的宫殿、官府、民房等全部烧毁,方圆二百里化成一片灰烬。
董卓本人屯兵十万于雒阳,与关东联军相抗。待迁都长安后,董卓为震慑百官,从李儒之计,命李催、郭汜领兵五百,围住太傅袁隗家,不分老幼,尽皆诛绝,将袁隗首级送去虎牢关前号令天下。
随即,董卓亲统马步十万,同李儒樊稠、张济等守虎牢关,令吕布领三万军,去关前扎住大寨,呈犄角之势。
关东联军行至荥阳以东陇城附近,正遇前来报功催粮的黄盖。黄盖献上华雄首级,朗声道。
“启禀盟主,我先锋大军兵临虎牢关下,斩杀虎牢关守将华雄及副将胡珍,末将特来献上华雄首级。”
袁绍闻言大喜。
“哈哈哈哈……孙文台果不负‘江东猛虎’之名,莫非虎牢关依然被文台攻取?”
黄盖拱手一礼道。
“回禀盟主,我军未曾攻破虎牢关。”
袁绍联想到董卓迁都长安,听闻虎牢关主将和副将均被孙坚斩杀,想必定是去了虎牢关天险,这才吓得董卓西逃。可黄盖的回答却让袁绍顿时眉头一拧。
“华雄及副将胡珍尽皆被斩,关中已无大将,何以未曾取关?”
黄盖怒目瞪向袁术道。
“禀盟主,我军兵至虎牢,出战告捷,斩杀华雄、胡珍。随即军中粮草告急,孙将军多次向督粮官袁公路催粮无果。我军粮草已绝,无力攻关,先锋孙将军无奈已退兵虢亭暂时驻扎。”
众诸侯闻言,纷纷扼腕叹息,皆言袁术不发粮草乃误国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