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谋杀三国 > 第153章 开荒筑城

第153章 开荒筑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吾隽见李虺这么说,也只好答应了。李虺带着李严,由侯勇带一个排的警卫护送着,随吾隽及一众县内大小官吏朝柴桑城而去。

    临行前,李虺交代魏延将队伍往东开进二十里,在距离彭蠡泽不远的处找适合的地点扎营。营寨要扎得足够所有兵马和俘虏安顿,主要的工作都由俘虏来完成,兵马主要负责监督和警戒。魏延领命,与张晟商量具体实施的细节去了。

    李虺与李严并马而行,吾隽为了陪同太守大人,也只好骑了一匹马。一边走着,吾隽发现李虺马上挂着一条铁棍,背后还背着一个皮套,看露在外面得金属握柄,猜想也是一件兵器。心想这太守是个武将出身,走到哪这兵器都是随身携带,不免内心微微有些文人的傲娇。

    毕竟这个时代的士人是不太看得起武将的,原因自然是治理天下靠文不靠武。在大汉朝长期的太平之下,士人逐渐的确立了统治地位,相较于那些仅凭战功而获封赏的武将,并不太瞧在眼里。

    进入城中县衙,大堂上早已布置好了酒宴。待李虺及诸人落座,各式的菜肴流水般端了上来。

    李虺见到酒宴的档次就知道这柴桑县令虽不算奢靡,也是生活相对优越,想必也是江东世家子弟出身。于是出言问道。

    “吾县令家乡何处?”

    吾隽赶紧回答。

    “回太守大人,下官乃吴郡乌程县人。”

    李虺一听这位吾隽是吴郡人,心说这吴郡尽是江东的士家大族,什么陆氏、顾氏、张氏、朱氏……不过这个姓“吴”的倒是没听说过。只是李虺其实是不知道这吾隽其实是姓“吾”而不是“吴”。如果李虺搞清楚了这一点,就会想到“吾粲,吾孔休”这个名字,同时也能搞清楚这个吾隽的真正身份。

    吾隽为了向新上司表达诚意,又开始介绍起县内的其他的官吏。李虺倒是并没有太在意,只是大致的听一听。不过能够得出一个结论,这柴桑县除了县令之外,基本上都是本地的士家子弟。由此可见,这柴桑真正的实权其实是在这柴桑的士家贵胄的手里。

    吾隽这个县令,虽然也有一些权力,可实际上恐怕也被这些士家子弟的官吏分走了大半。还不知道这豫章太守的实权还剩下多少?

    酒宴上,李虺只负责与柴桑众官吏饮酒,而李严则负责试探各个官吏的治政能力。只过了一个时辰,李严已经将这些官员的能力都摸得差不多了,李虺与李严交换了一下眼色便起身告辞,借故军中还有军务离开了柴桑县衙。出了县城,李虺与李严向着东北方向而去。

    大约半个时辰,李虺便看到了前方的一片灯火,并伴随着呼喝嘈杂之声。顺着火光和嘈杂声,李虺一行人又往前行了几里,已经看到了座落于彭蠡泽之畔尚未完工的庞大军营。

    李虺当先来到营门前,只见把守营门的都是魏延的暂一团将士,营寨内还有张晟骑兵营的骑兵在来往巡视。看得出,魏延和张晟已经分好了工,先期将营寨的外围搭建了起来。骑兵负责巡逻,步兵负责把守,暂一团主力和农三师的将士看押俘虏分区搭建内部的营帐。

    李虺进了营寨,吩咐侯勇去找魏延和张晟到大帐议事。侯勇领命去找魏延、张晟二人。

    来到中军大帐,李虺与李严下马入帐。不多时,魏延、张晟、陈到和沙摩柯相继进入帐中。

    众人落座,李虺开口问魏延。

    “文长,营寨搭建的如何了?”

    魏延拱手答道。

    “主公,中军营寨已经扎营停当。后营已初步完成,左营也完成了一半。末将打算将俘虏置于右营空地,兵将轮番在外围看守。待前营与右营完工之后,将俘虏分置与四营之中,想来应该万无一失。”

    李虺听着魏延的汇报,脑海中便出现了整个营寨的平面图。这就是个所谓的五方大阵,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方位布置的。心想这魏延倒是有些道道,看来历史上魏延的前半生一直是怀才不遇,直到遇到了刘备才得以施展,难怪魏延对于刘备忠心耿耿。只可惜,这样一员良将最后还是死于了蜀汉内部的政治斗争之中。

    “文长辛苦了,这扎营之事就按照文长的意思办吧。待大军齐集之后,营寨还要外扩,并且要从南面的山中采石筑城,在此处再建一座柴桑新城。来年,石猿山与确山的兵马以及百姓都要陆续南下,这里北邻长江,东靠彭蠡泽,用来安置两山的军民正好合适。另外,周泰、蒋钦二人的水军也可就近驻扎在彭蠡泽,同时在建一座造船厂,为水军打造战船。”

    李严听李虺提到要在这里筑城,脸色顿时一变。

    “主公,此处土地多为盐碱地,又多丘陵、沼泽,不宜筑城养民啊。若是要安置主公治下百姓,还是分于各县安置为好啊。”

    李虺笑着点点头道。

    “方正所虑不错,这好的土地都在那柴桑城附近,又多控制在城中那些士家手中。难道要我的乡下百姓去给他们做佃农吗?”

    李严的思维有些跟不上节奏,疑惑的问道。

    “那主公的意思是?”

    “方正不知,这盐碱地只需将表面这一层挖掉,下面还是很好的土壤,可以用于种植一些产量较高的经济作物用以改良土壤。挖出的盐碱土正好拿去修建长江大堤,也不用担心没地方用,还能保护开垦出的农田。而沼泽之中的淤泥乃是上好的肥料,可以用以提高土地的肥力。将这些沼泽的淤泥挖出来,然后再把那些高高低低的丘陵全部挖掉,用挖出的土将沼泽都填平。再把挖出的那些淤泥当做肥料,混于回填沼泽的泥土之中,如此过不了两年,这些新开垦出的土地就能种植粮食了。”

    李虺这一番理论彻底颠覆了在场所有人,大家完全没有想到在世人眼中根本无法耕作的盐碱地和沼泽,到了李虺这里竟然能有如此大胆的想法。

    李严猛然醒悟,大呼道。

    “原来主公带来这三万多俘虏,用以在此。”

    “哈哈哈哈……”

    李虺见李严反应过来自己的用意,当即大笑道。

    “方正果然知我。这筑城、开荒需要颇多人手,这些黄巾俘虏正好可以用来挖山填泽,修筑城池。此外这里还将是我柴桑水军的驻地,也需要屯兵驻扎,这基础设施建设可是至关重要的。”

    李虺不经意间冒出了一句后世的专用术语,李严等人一下子都没有反应过来,脑子转了半天才明白这话的意思。

    “主公所言甚是,这些俘虏可都是精壮劳力,总不能白白浪费粮食养着。这开荒筑城不仅仅要在柴桑实施,豫章各地无主荒地和丘陵、沼泽比比皆是,只要有足够的人口,这样的开荒筑城完全可以照办其事。只是这人口都在各县之中掌控,这没有人口开出的荒地和修筑的城池又有何用?”

    魏延、张晟对于这些内政之事完全是一窍不通,只能大眼瞪小眼的在一旁发呆。陈到和沙摩柯更是已经开始打瞌睡了。

    李虺这时忽然想到当初给戏志才解释占领江东的策略时对戏志才所说的话。

    “方正可知山越?”

    “山越?这岂有不知。山越遍及整个江东的山区之中,以越人为主体,混杂了相当的汉人和其他一些民族,形成了部落群居的一个山贼群体,故称为山越。以彭虎、费栈、祖郎、尤突、潘临、严白虎等为首,常袭扰县城,祸乱地方。”

    李严虽身为长沙郡丞,可是对于山越却也十分了解。因为不仅是江东各郡有山越,就连荆南的零陵、桂阳一带也有山越。作为相邻的长沙郡,自然是对山越有所了解的。

    李虺见李严对山越如此了解,便笑着说道。

    “若是我军将山越剿灭,虏其民而为我所用,方正以为如何?”

    李严这下明白了李虺的用意。这一郡的山越加起来怎么着也顶得上一个县的人口数量了,若是把这些山越转化为民,那就完全可以单独设立一座县城了。

    “主公之计甚妙,这些山越放在那里就是祸患,不如将之收拢为民,为我所用。”

    李虺却摇摇头,笑道。

    “不可。这些山越可不像那些黄巾俘虏,他们可都是真正的山贼,短时间野性难驯。可不像这些黄巾俘虏之中多数都是普通的农民,只需稍加教化便可为我所用。”

    李严眉头一皱,问道。

    “那主公清剿山越为何?”

    “换。”

    李虺掷地有声的说出了一个字。

    李严拍着脑门想了一会,突然双眼圆睁。

    “主公莫不是要换取士家私藏的人口?”

    “哈哈哈哈……”

    李虺爽朗的大笑。

    “正是。士家之所以发迹多半便是这私藏的人口。这些为奴之人,朝廷无法收取赋税,士家便以此白白的囤积了大量的财富。有了那些山越,我以二换一,从士家手中将那些多年耕作的奴隶换来。那样开出的土地有人耕作,修筑的城池有人居住,我等所收的赋税也会越来越多。这些重获自由的奴隶自然是对我这个太守更加忠诚。”

    李严听李虺说到这,接着补充。

    “那些山越就让那些士家带回去慢慢调教吧,多浪费些粮食,也不错。”

    听到李严说让士家浪费粮食,魏延和张晟也来了兴趣,顿时帐中诸人纷纷放声大笑。

    第二天,李虺带着李严由张晟率骑兵护送,继续南下往豫章之所南昌进发。魏延继续留守大营,等待第二批到来的兵马和俘虏。

    这次因为队伍比较庞大,没法像上一次来豫章为管亥找青蒿时那样乘船南行,只能沿着大路向南进发。队伍冒雪向南经过了历陵,海昏两县,李虺顺便在李严的陪同下到县城中宣示了朝廷任命自己为新任太守的圣旨,表露了自己的太守身份。

    经过海昏的时候,李虺想起了第一代的海昏侯,汉废帝刘贺。这位被废黜了帝位不算,还要撤销昌邑国,改为山阳郡,继而被贬为海昏侯的汉武帝刘彻的孙子刘贺生前,命运多舛。即便位登九五,由于是藩王入主的关系,在朝中势力全无。结果,被霍光为首的士家集团轻易的废黜了帝位。

    想想自己这个外来的太守,若是手中没有一支数万的兵马,想要坐稳这豫章太守一职,怕是也不容易。庆幸的是,李虺早已为这一天做好了准备。手下军民十余万,一线作战部队就有四五万人,二线的生产建设兵团也有六七万人,其余还有数万家眷和百姓。

    仅凭着一线的精锐作战部队,就完全可以在豫章郡站稳脚跟了。再加上生产建设兵团和普通百姓,完全可以实现军屯和民屯相互补,大力开发土地资源,摆脱对士家的依赖,反过来制约士家的势力,从而坐稳这太守之位。

    终于,此行的目的地南昌就在眼前了。李虺大张旗鼓,骑兵三营七连开道,八连、九连殿后,李虺和李严居中。队伍来到南昌城北门,负责守门的军卒见来了一队从所未见的骑兵,正想上前盘查。猛然间只觉得脖子一凉,低头一看,一把样式古怪的钩镰枪正搭在自己脖子上。那镰刀形状的倒钩寒芒闪烁,锋利异常。

    “你想干什么?”

    那军卒抬眼一看,一位白袍将军坐在马上,手中钩镰枪只要稍一用力,估计自己脑袋就得搬家。

    “将军,敢问你们是哪里的队伍?来此何干呀?”

    张晟听这家伙说话声音越来越弱,到最后已经开始发抖。“噗嗤”一声乐了出来。

    “听好了,这是朝廷圣旨亲封的新任豫章太守李大人的队伍,今日特来南昌赴任的,还不速速让开。”

    “好,好,好,我这就让开。还请将军把长枪挪开,小人怕脖子不太结实,万一碰着了,怕是小命没了。”

    张晟见这家伙是个胆小鬼,也没兴趣再吓唬这个兵卒。一抬手,将钩镰枪撤了回来。

    “还不快滚?”

    张晟一声大喝,那守门兵卒顿时像兔子一样跑了。

    --

    作者有话说:

    关于彭蠡泽这个地名在本书中的错误,再此向各位书友表示歉意。之前所能找到的关于汉末和三国时代的地图,由于清晰度的问题“蠡”字一直没有能够看清楚,所以只能根据模糊的品字形外形大致推测像是“鑫”字。一直以来始终使用的都是这个错误的名字。今日在后汉书中查询彭泽的地名时发现有注解“彭蠡泽在西”这五个字,于是才意识到一直以来都在使用错误的名称。再次向各位书友表示歉意,如果哪位书友发现书中有哪些问题,欢迎大家及时提出。谢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