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曹家小院
李虺听裴元绍所说感觉情况十分可疑。
“都被杀散?全跑了?”
“主公,属下也是命人打听出来的,实际详情却也不知。”
“不对呀,如果都被杀散的话,迟早还会重新聚集起来。豫州一带一马平川,被杀散的黄巾却又消失无踪,能跑哪去呢?”
戏志才摇着羽扇笑道。
“怎么可能消失掉,恐怕是被那支士家武装都招降了。”
“哦,依志才之意这些黄巾是被收编了?那这支队伍不是更加庞大了吗?那这样一支队伍如何能销声匿迹呢?”
“主公,咱们能在颍川将五、六万黄巾悄无声息的消失掉,这支队伍又如何不能销声匿迹呢?”
“莫非也藏于深山之中?可豫州一马平川之地,哪有可以藏匿兵马的地方呢?”
“主公可记得这支队伍是在何处伏击黄巾的?”
裴元绍生怕李虺忘了,赶紧提醒道。
“主公,是在砀县。”
李虺听到砀县这个地名,并没什么反应。满脸疑惑地 看着戏志才。
“主公,他们定是去了高祖龙兴之地了。”
戏志才一句话提醒了李虺,不禁失声道。
“芒砀山?”
“主公正是。”
“原来是这样,这个家伙还真是可恶。这些不都是在学我军的手段吗?难不成我军驻扎两山之事已被人知晓了?”
“此事倒也未必,想必这支人马背后也有一大才之人。此人通观黄巾之乱,于颍川,汝南之战的细节之中推敲出主公的策略。当然,去年冬天为应对粮食不足而进行的抢粮行动恐怕也暴露了一些蛛丝马迹。此人便以主公的所作为依照,便私下组建了一支精锐兵马藏于芒砀山中,其意恐怕是要与主公一争长短啊。”
听了戏志才的分析,李虺一脸钦佩的竖起了大拇指。同时心里更加确认这支兵马的背后之人肯定是曹操。
“元绍,谯县曹家,夏侯家。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一定要给我安插进眼线去,给我调查清楚那个死于陉山伏击战的曹操是不是躲在哪个犄角旮旯里装死呢。还有曹家的曹仁、曹洪、曹纯,夏侯家的夏侯惇、夏侯渊、夏侯廉,这些人的行踪举动,统统都要给我随时掌握。”
“主公是怀疑这支精悍的兵马乃是曹操所建?”
“正是。”
“可是,曹操未死又何以见得呢?”
“志才,沛国,有实力的士家肯定不少。可有实力又有姻亲关系就不多了。这曹氏与夏侯氏两家皆是谯县大族,又有世代姻亲。据传当朝大司农曹嵩本是夏侯氏之子,过继给了时任大长秋的宦官曹腾为养子,如此两家更是成了骨肉至亲。曹嵩为官多年,因权导利,曹家可谓富甲一方。有此等实力,再加上两家的人才,曹操若是当初真的装死以躲避朝廷的追究,暗中却积蓄力量招募兵马,待乱世到来,便可图霸一方了。”
李虺凭借自己对历史背景以及曹操本人的了解,大体分析了曹操装死的理由。
戏志才也点头表示认同。
“主公,为今之计切不可因此事而乱了方寸。我等当以主公之战略为根本,积蓄实力,待时机成熟,则迅疾南下,扫平江东,稳固后方。再留下一支精锐兵马于确山之中,在中原之地埋下一颗钉子。中原乃平川之地,易攻难守,只要主公所谋一五计划能够实现,想必反攻中原,并非难事。”
李虺琢磨了一下戏志才的话,觉得确实如此。眼下还不是劳师动众,去找曹操晦气的时候。那样除了过早暴露自己的实力之外,恐怕也得不到多少好处。只不过自己还在为搞死了三国大boss曹操高兴了没多久,结果发现这boss就是boss,还真没那么容易搞的定。这不禁让李虺想到当初烧死的刘备会不会也没有死?
“元绍,此次找你前来还有一件事。”
“但凭主公吩咐。”
“前年,我曾与闻生和伯伟去过一趟并州。这件事,你应该清楚吧。”
“属下自然记得。”
“并州之行已经与刺史丁原达成了协议,要在并州开设我们的分号。此事只需找刺史府主簿吕布去办就行了,他会发一道公文给我们,你就在并州九郡都开上分号,方便收集各种消息。不过我已经答应,将这‘云中仙’一律八折卖给刺史府,此事你记住就是。另外去拜见丁原和吕布的时候每人再多送上几坛。”
“主公放心,属下过几天便亲自前往晋阳,定将此事办妥。”
“另外,并州的事办妥之后,就要向幽州发展。幽州骑都尉公孙瓒,此人要严加关注。此人身边若出现一个叫刘备的和一个叫赵云的,立刻报与我知。”
戏志才听到这两个名字,脸上顿时露出诧异之色。
“主公,这刘备不是……”
“志才,这曹操不是也……”
李虺故意没有把话说完,戏志才却也心领神会,点点头道。
“主公何以见得这刘备会去公孙瓒处?”
“志才有所不知,这公孙瓒与刘备乃是同窗。”
“原来如此。可是那赵云又是何人?”
李虺听戏志才问道赵云,突然觉得不知道该怎么说。要是介绍的太清楚了,以戏志才的脑子,岂不要怀疑自己是怎么知道这些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的。可要是随便编个理由,又怕漏洞百出。
“啊……这个赵云乃是常山国真定人。前年离开并州去下曲阳寻找子春、奋若和云长的时候路过真定,听人说起此人勇猛,枪法绝伦,只是未能相见。据说是因为深恨胡人异族,去幽州投奔公孙瓒,所以让元绍留意一下。”
“哦,若是如此,忠以为此人早晚必为主公所用。”
李虺一听戏志才话,当即追问道。
“志才因何有此一说?”
“主公莫非忘记造船一事?”
“造船?”
李虺没反应过来戏志才话里的意思。
“主公,如今天下富庶之地除了中原便是北方冀州。主公若得江东为根基,再组建海军,可沿海北上冀州,进而夺占幽州。如此南北呼应,加之海军在青俆沿海随时可以登岸,如此三面夹击,取中原之地当易如反掌。”
李虺一听戏志才这是重新制定了一个从东向西的平推华夏的战略,不过由此可见这戏志才也绝非等闲。李虺只是给戏志才讲解了一下海军的重要性,戏志才便由此设想出了一个全新的战略。
不过,这个战略计划貌似有点现阶段两大军区态势的放大版。只不过多加了一路从沿海登陆徐州的海军陆战队,这貌似与二战时德国进攻苏联时的战略有些类似。这江东地区的军事力量貌似可以称之为南方集团军群,冀州和幽州可以称之为北方集团军群,好像这两个集团在地理上倒是颇有些相类似的地方。
江东之地,其实并不是长江的东边,因为长江的东头是汇入东海的入海口。事实上江东指的是自柴桑口,也就是后世的江西九江以下,江南地区的东部(也包括安徽省和江苏省的部分江北地区)被称为江东。大致范围为长江以南,罗霄山脉以东的地区。河北可不是后世的河北省,而是对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的统称。这样看来这江东与河北在地理划分上是十分相似的。
而从青俆沿海向内陆发展的则可以称之为中央集团军群。背靠海上补给线,又有南北两大战略集团的随时支援。这个战略确实非常大胆,而且战略眼光也很深远。
汉末三国时代,相对富庶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两岸,也就是此时人们所称的中原与河北。江东也就是后世的江南,此时还是蛮荒之地,土地多为盐碱地,肥沃一点的耕地都掌握在江东士家手里。凭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和江东的人口数量,想要大面积的改良那些盐碱地基本是是很困难的。
戏志才之所以想要北上占据河北冀、幽之地,也是考虑到了河北的土地肥沃是除了中原之外最大的产粮区,这样就可以弥补江东之地产量不足的缺陷。而中原容易受到战乱影响,乃逐鹿之地,一但乱世来临,受到的损失巨大,难以供给战争。所以有两个后方根据地的话,对于争夺中原是极为有利的。
但是,戏志才的这个战略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从河北幽州北部到江东的会稽南部,南北纵向的直线距离将近两千公里,合到汉末三国时代大约是四千八百里(汉朝一里为四百一十五米)。这样长的战线,对于兵力需求、粮草供给都是对于这个时代而言都是相当大的负担。想要稳固的守住这近五千里的战线,兵力至少需要二百万,这还是每一里只有四百人的最低限度,每个士兵的防御范围为一米的情况下。这对于密集阵型方式作战的汉末三国而言,简直是不堪一击的。虽说实际兵力配置不可能如此分散,但是也可见一般,更不要说这百万大军所需的粮草、兵器等后勤方面的供给问题。
再者,这二百万的军队还仅仅是维持住整个战线,想要继续扩张,还需要对外进攻的兵力,维持内部治安、清剿盗匪和负责后勤运输的兵力。这样算下来,最少还需要五十万左右的兵力。按照十民养一兵的最低要求来算,李虺治下至少要有两千五百万人口才能满足如此大规模的军队需求。这可是汉末全国总人口的数量三分之一还多,在经过黄巾之乱和军阀混战之后的天下还能有多少人口存留下来还真不得而知。所以这个战略可以说是优点与缺点都比较突出,要如何选择,李虺还真不好轻易决定。
好在,现在还只是乱世的序幕,经过自己对黄巾之乱的历史做出微调之后,会产生怎样的蝴蝶效应,还真是不得而知。
“志才之策深谋远虑,然一切皆以南下平定江东为根基。如今乱象乍起,天下之势尚且纷乱无序。待尽得江东之地后再议西进还是北上之策为好。”
“主公所言甚是,忠不过临时起意,夸夸其谈尔。如今当务之急乃是以攻略江东,至于如何进取天下姑且不论,当审时度势,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志才所言极是。元绍只管依计而行,如有风吹草动,尽皆报与我知。”
“喏。”
裴元绍领命离去,前去安排前往并州的事宜,以及安插进谯县曹家及夏侯家的细作。另外还要试探一下芒砀山的情况。
沛国,谯县。曹家在这里可是屈指可数的大家族,汉开国名相曹参之后。家族兴旺,多有入仕为官者。
曹家祖宅,占地广阔,屋宇成片。在这片祖宅的东北角,有一个属于曹嵩的弟弟曹炽家的小院子,这里主要是用来放置旧物的仓房,除了曹炽家中的管事之外,普通的下人是很少会到这里来的。
但是近半年来,曹嵩的二儿子曹德每隔三五天,或者七八天就会到这个小院来一趟,有时还会有曹氏的族人兄弟一同随行。
时光匆匆,已是初夏。天气还不算太热,可穿行在曹家大院之中的曹德却满头大汗,不时的用袖子擦着额头的汗水,就连身上的外氅也脱下来搭在胳膊上。
在曹德的身后还跟着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生的八尺有余,体魄强健,此人正是曹炽的儿子曹仁。两人一前一后脚步匆匆,一路上遇到家丁、仆人向这两位少爷行礼,两人都是视而不见,只管径直往东北角的小院子走去。
离小院不远的时候,曹仁放慢脚步,朝四下张望了一下。这里本来平时就很少有人来,今天见两位少爷行色匆匆朝这个方向来,仆人和家丁自然便离这里远远的。见周围没人,曹仁继续加快脚步赶上曹德。
两人一言不发的来到了院子里,曹德关上院门,直奔东厢房。打开房门后,曹德、曹仁快步走了进去。将房门掩上,房间里堆放的都是一些旧家具和各式的杂物。东北角的墙根放着一个很旧的衣柜,还上了锁。
曹德掏出钥匙,打开铜锁,拉开柜门。柜子里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曹德蹲下来,用手往柜子背板的底部一扣,往上一抬,柜子的背板便被卸了下来,这柜子的背后竟然是一扇小门。小门上有一个还有一扇一尺见方的小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