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背论语
黑王和栗色青鬃马都是公马。因为没有母马,所以不存在争夺繁育权的问题,只是两者之中有一个处于领导地位。当然这个小群体中自然是黑王是老大,只要没有人驾驭,黑王去哪里,栗色青鬃马也跟去哪里。
眼下,黑王正带着新伙伴熟悉周边的环境。坡上,坡下,河边,农田到处转悠,甚至还自己带着栗色青鬃马到马厩里找囤积的干草。
李虺和叶雄看着都觉得好笑,典韦却在一旁不是滋味。李虺心里清楚,可嘴上却没法说。提的多了,反而更让典韦心里不好受。眼下最好是赶紧把两把双刃斧造出来,也能转移一下典韦的注意力。
晚饭时,戏志才听说李虺回来,也抱着酒坛子来凑热闹。不大的屋子挤了六个人,再加上火炉中燃烧的煤炭,在这严寒的冬夜里,显得格外温暖。
典母吃过饭便进里屋休息了。外屋里剩下李虺、典韦、叶雄、郭靖和戏志才。
李虺将这一路上的事都说了一遍,叶雄也在一旁补充,听得典韦如同身临其境。郭靖瞪着眼睛边听便吃,嘴就没停。戏志才边听便喝,微闭着眼睛摇头晃脑,时不时嘴角翘起,露出狡黠的笑容。
酒至半酣,典韦和叶雄越聊越投机,两人一只手拿着酒碗,一只手比比划划地“切磋”着武艺。
戏志才喝了一碗酒,嘴里含含糊糊道:“学涛,此番河内一行,收获颇丰啊。”
“志才知我也。”李虺也喝了口酒润润嗓子。
“哈哈哈……”戏志才已现醉态。“学涛这一路可是收获两员大将和一支队伍啊,这两斤黄金花的太值了。”
“就是云长手上的人太少了,才五十几个。不过我听云长提起,这些人都是能吃苦耐劳的佃户出身。想来只要调教的好,也能成一只精兵。”李虺接茬道。
“就是不知这叶雄和你说的那个关羽,比起闻生来如何?可堪大用否?”戏志才问道。
“此二人皆勇冠三军之辈。伯伟虽说弱于闻生,甚至都不一定是前些日来过的文丑的对手,那也是天下一流的悍将。至于关羽,绝不下于闻生之勇,天下能出其右者,寥寥无几。”李虺“实事求是”的评价了一下叶雄和关羽。
戏志才边听边捻须沉思。“学涛,如你所言,这前前后后已有五人可用,且个个都是骁勇之士。如此太平道之乱一起,便是我等图谋大业之时了。”
李虺一听戏志才又在念念不忘造天下的反,不由得苦笑。“志才,勇略虽然足备,可文韬尚且不足。志才虽为当世大才,可人力总有穷尽。若是志才能劝说奉孝与我等共谋大事,方才稳妥。”
提到郭嘉,戏志才忽然面露难色。“奉孝处,忠已书信试探。奉孝只说天下之势尚不明,欲往文若处闲居,观天下之变而动。”
“哦。”李虺已大致明白郭嘉的想法。“奉孝莫不是想通过荀家的势力助其入仕?”
“忠也觉得奉孝是如此打算。”戏志才摇头叹道。“奉孝还是舍不得士家的名头,还想这恢复郭家的士族地位。天下至此,竟然还存此念。奉孝何其愚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奉孝虽为天下智者,也难免有所虑不周之时。况涉及家族之兴复,难免关心则乱。一时不查,在所难免。”李虺安慰戏志才。
四个人喝到很晚,郭靖也陪到很晚。由于有了火炉和火墙,屋里一点也不冷。
天太晚了,索性几个人全部横在地上睡了。李虺给炉子里加了两块煤之后,也躺下睡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五人起床吃了早饭。戏志才开始教典韦读书,郭靖也跟着一起学。李虺听了一会,居然是在背论语。
“志才,这段时间,都在教闻生背论语?”李虺问道。
“是啊,有何不妥吗?”戏志才迟疑道。
“闻生现在不是要做学问。眼下最重要的是先教他识字,之后再学些兵法韬略和行军布阵之法。至于圣贤大道日后再慢慢学也不迟。”李虺有些无语。
戏志才笑着解释道:“治学自然是以德为先。圣人之道乃立身之本,不修身何以……”
“治国平天下,是吧?”李虺直接打断了戏志才。“志才,一年,只有一年时间。如你所说,要等个十年八年的闻生才能学习兵法韬略和行军布阵之法,黄花菜都凉了。”
“何谓‘黄花菜都凉了’?”戏志才大惑不解。
“没什么。”李虺有些急躁。“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志才你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将闻生变成能够统军的将才,而不是只会背一部论语还不知其意的匹夫。”
戏志才回味着李虺说的话,点头道:“是忠所虑不周,幸亏学涛提醒,险些误了大事。”
叶雄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插嘴道:“什么大事?”
“没什么,眼下还与你无关。你且随我打造兵器,练练刀法。日后再随闻生一起学习兵法韬略和行军布阵之法。”李虺有些不耐烦。
“何时打造兵器?”叶雄听说打造兵器,顿时来了兴趣。
“今日便开始准备。”李虺道。
“大哥,是给俺打造双斧吗?”典韦急道。
“你好好读书识字,表现好就先给你造。表现不好那就再说。”李虺拿出了当大哥的姿态要挟道。
典韦立刻正襟危坐,一脸认真的表情。看的李虺差点没憋住要笑出来。赶紧拉着叶雄出了屋门。
李虺出了屋门,开始犯难了。这大冷的天,粘土都成冻土了。屋里地方倒是暖和,可地方太小又施展不开。屋外天寒地冻,怎么做坩埚呀。
李虺想了想决定还是先给叶雄打一把大砍刀。自从与典韦合力打造了金刚杵之后,李虺对这种拧麻花的方式更有兴趣了。
事实上,在汉末三国时代主要是铁匠的力量问题决定了百炼钢法一次性能打造出的匀质钢量很少,最多只能满足刀、剑、长矛之类的兵器的用量。如果让一个铁匠用百炼钢法一次性打造出几十斤的匀质钢,那实在是勉为其难了,压根就打不动。
这可不像后世有了各种机械手段,打铁都是用气动锤自动捶打,还有冷轧机可以轧制出固定厚度的匀质钢板,加上先进的加热方式,让打铁变得相对容易。使后世一些小的铁匠作坊打造的铁器比这个时代的工匠大师打造的还要好得多。
不过,李虺用的拧麻花的方式也可以大致使数十斤的百炼钢质地均匀,再加上大力重锤的加持,只是打造一把大砍刀的话应该不是问题。
“伯伟,你的大刀有多重?”李虺问叶雄。
“四十五斤,不过加上刀杆,差不多有五十斤左右。其实再重一点洒家也使得动,只是当初铸刀的时候实在是没钱了,才铸了个四十五斤的。”叶雄解释道。
李虺一想也对,这一斤铜就是一金,那可是五百钱,这四十五斤可就是两万两千五百钱。虽说青铜里还掺杂了铅、锡等金属,但含量也不可能过高,他这把青铜刀的价值也不比两斤黄金少多少。
“那再给你加五斤铁,凑个整数,五十斤如何?”李虺问道。
“行,都听李兄的。”叶雄道。
两人商议定了,开始选料。李虺将大斧的斧柄用铁锤砸断了。由于是生铁的,比较脆,受到猛烈的外力作用比较容易断裂。如果是熟铁,则质地比较软,只会弯曲,不会断裂。而两者的有机结合就成了钢。
这砸断的斧柄称一称就差不多快五十斤了,当然生铁中还含有不少碳,硫等杂质需要去除。这个过程主要集中在锻打的环节。
下面就是要找熟铁了。不过上次打造金刚杵,李虺几乎把家里所有的熟铁器物都用多了,现如今只能再去买一些了。
两人上马去了平乐集,来到了镇上唯一的一家贩铁的商号。李虺大致计算了一下典韦、叶雄、关羽、颜良、文丑几个人的兵器所需的熟铁用量,又想到了郭靖这个小子。
郭靖看似憨憨傻傻,平时话又不多,多数时间都是听这个说、看那个做。可李虺却真实的感觉到了与射雕英雄传里那个大智若愚的郭大侠相同的气质。再加上典韦反馈的郭靖的情况,说这个小子学武的劲头倒是挺足,就是有点笨,学东西太慢了,这些都几乎与小说里的郭靖如出一辙。李虺表示还是挺看好这个郭靖的,打算给他也打造一件兵器。
琢磨清楚之后,李虺干脆买了一百斤镔铁,也就是后世所称的熟铁。想到锰这个重要元素之后,李虺又去了一趟乌苏利的店铺。
来到店门前,李虺习惯性的打量了一下门面。这是前世做设计师的时候养成的陋习,走到哪里都要看看整体的设计、装修得工艺。
不过这里与之前来过的时候没什么大的变化,因为上次来的时候其实已经是到了工程的收尾阶段了。
一进门,乌苏利就热情的迎了上来,双手合于胸前冲着李虺和叶雄行礼。“亲爱的李先生,很久没见了。”
李虺也装模作样,依照上次见面时的样子,单手置于胸前回了一礼。“乌苏利先生,好久不见。”
叶雄看着二人的礼数稀奇古怪,在一旁纳闷。拽了拽李虺的衣袖道:“李兄,你们这行的是什么礼节。洒家怎么没见过?”
“这位是安息国来的乌苏利先生。安息国距离大汉万里之遥,他们的礼节你自是没见过的。”李虺解释道。
“哦,那李兄你这又是行的什么礼?”叶雄又问道。
“这位先生,李先生是用的乌孙国的礼节。”乌苏利抢着回答,表示对叶雄的亲近。
“伯伟,这个我以后给你解释。”李虺打断了乌苏利。“乌苏利先生。我来是想问一问,我要的精钢粉什么时候能到货?”
“哦,李先生。我已经派人去准备你要的货物了,只是来回需要的时间是很长的。现在是冬天,估计现在我的人还没有回到西域。所以您还要等很长时间。”乌苏利的回答也让李虺无话可说。
李虺也明白了现在是不可能从乌苏利这里得到精钢粉了,于是决定看看乌苏利现在手头上有什么自己需要的东西。
“既然如此,那您最近都到了什么样的货物?我可以看一看吗?”李虺问乌苏利。
“当然可以。李先生,您随意看吧。”乌苏利始终保持着微笑和礼貌。
李虺在店铺里转了转,发现了不少上一世他很熟悉的干果,比如葡萄干、无花果干、哈密瓜干等等,不过这哈密瓜现在还不知道叫什么。历史上这哈密瓜原产地是鄯善,因为被哈密王进贡给了乾隆皇帝,才得名哈密瓜。其实叫甜瓜才是更确切的称呼,可李虺不打算直接给它定名。
李虺转了一圈,发现多数都是干货。这也难怪,想一想从西域到中原得走多久,新鲜的货物根本不可能贩运过来。倒是有一种食用菌引起了李虺的兴趣。
羊肚菌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因其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可以治疗消化不良,痰多气短,是一种药膳食材。主要分布在后世的河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等地。至于汉末三国时期中原地区有没有这东西,李虺是不确定的。
既然见到了那就得买一点回去,除了做菜,熬汤之外,还可以用来种植。只要把清洗过羊肚菌的水倒在阴凉,潮湿的地方,就有可能长出羊肚菌来。这也可以提前中原地地区引进羊肚菌的时间。
李虺买了十斤羊肚菌,乌苏利表现出十分的高兴。原来这居然是乌苏利开张以来,真正在店面做成的第一单生意。李虺也比较无奈,安慰了乌苏利几句,付了钱。两人握了手,李虺便带着叶雄出了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