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杨家
沈刚子去了杨狗蛋家,看着他家里穷的连吃饭的桌子都是缺一块的,直接拿了四十两银子给他们做新房
本来杨狗蛋是不想要的,但沈刚子说了,这是给他没有见过面的侄子侄女的,而且再过几年几个儿子娶媳妇又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杨狗蛋只能千恩万谢的收下了,沈刚子临走之前还给了个玉佩,有杂色,不是很值钱
“这是大伯给你做的,你留着,以后遇到什么困难了就去靖城找沈家,拿上这块玉佩,沈家人都认得”
在大伯去世后,五叔做生意大挣了一笔,供小叔考上了秀才,小叔被榜下捉婿,留在了京城,也一直帮扶着沈家老小,故而小辈才能人才辈出,才三十出头的沈刚子就当县令也是这一辈中的佼佼者了
而这不过也是来镀金的,县令这种小官也只是他的踏脚石
留在靖城的沈家逐渐成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家族,故而早亡的大儿子儿媳就成为沈老太太的心病,子孙辈都知道这事
知晓要来城春县,沈刚子也老早准备了不少东西
沈佳醒来时半天没听到有人的声音,挣扎着醒来发现床头放着有茶壶,连忙灌了好几口,这才缓过神来
四下打探着这房里的情形,又黑又小的房间,看着有些年头了,身上盖着被子,薄薄的不冷,看不到门外窗外是什么样子
休息了一会儿,摸索着从床上起来,这才看清屋里除了床就一张桌子,歪歪斜斜的靠在窗子口,上面空落落的,床尾一个掉了漆的柜子,看着不大,打开,里面整整齐齐的放着四季的衣服,看着干干净净的没有补丁,一角放着零零碎碎的一些头花,看着这黑小的土屋,没想到原主父母对她还挺好,都舍得买头花
原主有个哥哥叫沈知安,已经十七了,本来该相看姑娘娶妻了,但是半年前征兵的时候被征走了,西北蛮夷准备很久了,这场仗看样子还要打很久
征兵是强制性的,每家出一个,沈佳佳四叔小叔虽然说是分出去了,但是没有分家,而且四叔身体不好是个病秧子,四叔家大儿子才十三,小叔穿街走巷当个卖货郎,一直到前几年才安定下来,娶了一个有钱人家的独女,直接住那边了,都没回来过,只有沈知安上了
说实话,沈知安更多像是他外公,满身书生气,而且也在读书方面颇有天赋,年纪轻轻就考上童生
本来准备接着考能考上秀才,奈何爷爷去世,也就是杨狗蛋去世,耽误了几年,现在又被强制征兵,银子都不好使
当然,也没有银子,毕竟杨兆娃只是个黄土里刨食的农家汉子,只送沈知安一人读书就全家勒紧裤腰带生活了,不过好在沈知安懂事,也没有书生的迂腐,常空闲时间抄书挣钱给家里补贴家用,存下来的零花钱还会沈佳佳买头花,给沈知林买糖果,也会农忙时下地,或者休沐时上山砍柴
这么好的哥哥
想到这,沈佳忍不住叹气
比起沈知安这种别人家孩子的优秀,弟弟沈知林就就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典型了,素日里有大哥管着,还能安静一会儿,等大哥读书去,就原形毕露,已经十岁了,衣服没有一天是干净的,本来脾气就不好的沈母赵秀芝更是一天打三顿,他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
赵秀芝也是个命苦的,有个秀才爹,但是原配留下个女儿,不能亏待
自己娘年纪轻轻给人当了后妈,对原配女儿好的不行,又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子读过书识字,现在已经是他们村村长了
小女儿也受宠,嫁了个有钱人
就这个二女儿,出生的不是时候,家里穷,等能干活的时候就一直没停过,后来甚至为了抵债,把她让别人家做活干到十六七岁,成了大姑娘了
被路过的杨兆娃看见说要娶回去,急着摆脱主家虐待的赵秀芝连忙应下,她母亲不愿意,还吵过架
现在过的穷也不愿意回娘家借钱周转,心里怨恨那些事,以至于变得特别唠叨,脾气也不太好,逢年过节为了面子还会买些好点的东西回娘家
沈知安考上童生的时候可让她扬眉吐气了好一段时间,直到公爹去世才收敛一些
杨兆娃虽然族里排行老三,但是在他爹这是老大,按规矩得跟着爹娘住在老宅,侍奉爹娘
杨狗蛋去世后,只剩下杨奶奶一个人,她搬出主屋,住进了西侧房
沈佳从里屋出来,外间也是一间卧室,应当是杨兆娃夫妇住处,出了主卧,还有一间挺大的客厅样式的房间,门外是不小的院子
东侧房住的是沈知安兄弟两,现在沈知安不在,就沈知林独占一间房,外间是留给沈知安的书房,给他读书写字温习功课用的
院子里左右两边都自留了菜地,看样子现在正值夏季,黄瓜豆角之类的长的都蛮好,院子左侧是厨房,门口有一口井,沈佳顺手摘了一条黄瓜,打上水洗了边逛边啃
右边有条小道,顺着走通往后院,也是菜地,不远处就是农村旱厕,方便种菜用,靠着西侧房后面几尺处是猪圈和鸡笼,一只长的半瘦不肥的白猪,鸡笼里有一只公鸡,四五只母鸡
杨奶奶年纪大了,但身体一直很好,此时没有农活,应该拿着鞋底坐在村头大榕树下跟别人家的奶奶闲聊
就是不知为啥杨兆娃夫妇和那个调皮捣蛋的沈知林为啥不在,可能砍柴或者找猪草去了
啃完黄瓜,把黄瓜蒂随手扔猪圈里,看着猪哼哼着来吃一口,沈佳转身回到前院,院门是关着的,试着打开过从外面锁起来了,无奈只能回里屋接着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