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欲灭陶谦,必先取兖州!
曹操解决了一个心病,但关于陶谦想害他老爹曹嵩这件事,曹操也没忘了。
于是,聊到最后,曹操就提到了此事:“子扬,陶谦欺人太甚,但我父亲没死,这件事他完全可以来个死不认账。如此,难道我就只能吃个哑巴亏?”
曹羽知道曹操这是想对陶谦动手了,但现在还真不是和徐州开战的最佳时机。
“如主公所说,这件事别人不知道,陶谦确实可以不认账,只要他的名声不坏,那我们就不宜贸然出兵,免得反而坏了自己的名声。”
“当然了,我们既然和陶谦已经结仇,那这件事自然不能不了了之!”
听曹羽这么说,曹操心里舒坦了许多:“那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曹羽认真地说到:“若我们对徐州出兵,兖州各郡必定人人自危,届时必定会给陶谦帮忙,所以欲灭陶谦,必先取兖州!”
曹操愕然:“我们和兖州各郡并无冲突,这要如何取了兖州?”
曹羽顿时笑了:“主公忘了有天子在手?给兖州州郡官员一份诏书,调他们来洛阳做官,谁不来,那就是抗旨不尊,到时候发兵讨伐他们,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曹操起初一喜,但继而又犹豫起来:“就怕如此一来,天下各个州郡都要对我们警惕起来,一个搞不好,我们便会受到诸侯的围攻啊!”
但曹羽却不以为意:“当初讨伐董卓诸侯都没出多少力,如今我们奉旨办事,谁会多管闲事?再说了,朝廷对地方官员的任免本来就是最正常的事情,谁也挑不出毛病!”
曹操想了一阵,感觉这说法勉强可以说得过去,于是苦笑道:“既然子扬都这么说了,那就这么办!明日我就请旨,提拔兖州的州郡官员入洛阳任职!”
……
翌日朝会上,曹操首先就录尚书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陛下,如今天下未稳,臣操持内外事务,实在繁忙,故而举荐荀文若录尚书事,以后由他来和陛下接洽朝务。”
刘协一听,心里还有些想笑,他自然知道曹操脖子被割的事情,被大臣们拿捏了这么久的刘协,在曹操这里属实是扬眉吐气了一把。
本来这几天他还担心会不会遭到曹操报复,结果,曹操只不过是想推掉这差事!
一时间,刘协对曹操倒是多了许多好感,感觉这正是个真心辅佐自己的贤臣,于是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了曹操的提议。
“既如此,那以后就有劳荀文若入禁和朕碰面了。”
荀彧愣神了片刻,赶忙站出来领旨,心里虽然明白曹操这是不想屡屡遭受虎贲威胁,但曹操能把这种差事交给他,他这心里十分感动。
“主公信得过我,必是子扬那边也对我多有美言!以后我必不负主公和子扬,既要办好差事,却也不能和天子太过亲密!”
荀彧暗暗提醒自己,不过他还是小看了刘协的本事,如果他一直录尚书事,那过个十年八载的,最后一定会被刘协拉拢过去。
曹羽见荀彧眼里满是感动,立刻知道荀彧对曹操更多了许多忠心,心里顿时放松下来。
“等他在这位置上干个几年,天下局势稳定之后,我就举荐别人换了他,免得他最后还是没法逃脱宿命!”
曹羽暗自嘀咕的时候,曹操又开始表奏兖州诸侯来洛阳做官了。
“陛下,朝中官员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颠沛流离,有的死了,有的跑了,有的辞官,有的被罢免,导致如今朝中缺了不少官员!陛下既然回归洛阳,理当补齐官员,以彰显朝廷威仪!”
曹操的话让刘协更加感觉到浓浓的温暖。
其实他也知道,他现在就是个傀儡皇帝,不光在曹操这里只是个傀儡,就是放眼天下,都没哪个诸侯愿意听他的话。
他也知道朝堂上缺了不少官员,但想到自己吃的是曹操的粮,就一直不好意思开口补缺。
现在曹操主动提出此事,刘协这心里自然美滋滋的。
不过他还是谦虚地拒绝了一下:“曹爱卿果然心系国事,只是若要补充官员,就要考虑到他们的俸禄问题。朕听说咱们的军粮也就勉强够用半年,若是补录官员,就怕会消耗不少钱粮。”
曹操却更加坚定:“为陛下分忧,臣就是变卖家产都愿意,何况,臣虽然钱粮不少很充足,但也不至于因为几个官员的俸禄,就穷的给不起了!只要陛下愿意恢复汉室荣耀,臣绝无二话,必定鼎力相助!”
刘协听他这么说,立马大喜:“既然你有此心,朕一切就听你的!”
曹操于是大声道:“那臣就举荐几位贤才,让他们来洛阳任职!第一个,就是兖州刺史刘岱,刘岱之前会盟中小有功劳,后来镇守兖州,安抚百姓有功,如此贤才,自然早该调回朝中任职!”
刘协一听,顿时愣住:朕在长安让诸侯来见,却根本没有一个人到,刘岱是兖州刺史,已经在兖州站稳了脚跟,现在让他来洛阳,他肯定不乐意!这曹操是打算自取其辱?
一边的杨彪却一眼看出了曹操的打算。
“曹操,这是要借此收复兖州啊!若刘岱同意来洛阳,那曹操肯定会表奏自己人出任兖州刺史,以此控制兖州,若刘岱敢拒绝,那就是抗旨,最后必定受到曹操的讨伐!看来曹操这是要开始对天下诸侯动手了!”
但虽然意识到曹操的想法,杨彪却没有出面劝阻,因为曹操此举,也是代天子试探兖州州郡心意的,而且还是汉室收回天下州郡控制权的第一步,这事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想法,杨彪这个时候还要出面附和曹操的提议,以此宣誓汉室的主权。
“陛下,孟德所言极是!刘岱功劳不少,而且他本身就是汉室宗亲,这个时候,理当回朝辅政!陛下宜立刻下诏,不光是让刘岱回朝辅政,还要让天下更多的贤良之士入朝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