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试炮(1)
三甲第十八名,并不是一个很低的名次。但如果,想要在朝廷里,有所作为,那这个名次显然是不够看的。
“怎么了。”朱标玩味的看着陈则武。
从陈则武表情的疑惑,再到错愕,然后是释然,朱标全都看在眼里。
陈则武也是突然想到,朱元璋和他说过,朱标似乎有些排斥夏元吉。主要的原因其实就是,夏元吉的行事风格和陈则武特别的相像。
朱标不想看到,朝廷上有第二个陈则武的出现。
“皇上,你看这个人。”陈则武指了一个人的名字。
这个人,陈则武从来没听说过,也没在任何的史书上见过。不过,这个人所提出的东西,让陈则武都感到有些吃惊。
朱标看了一眼,有些不悦,“这个人,倒有些像是酒后胡言。”
陈则武翻开这个人的卷子,这个人卷子里,阐述了西南的重要性。甚至说出,西南不稳,天下不稳的话来。
虽然这话,说的确实有些激进。
但在那么多的写着“西南不宜,当退守播州”的卷子里,这份卷子显得十分的出众。
看了看名字:赵岿生。
“怎么,你觉得他说的不错?朕却觉得,如果云南,真如你所说,那云南断不可弃。朕也从来没说过,要弃云南。只是,朝廷双线用兵,已是不易。若是再有一些学子,在百姓中鼓吹,那朝廷有当以何自处。”
陈则武沉默了,确实,正如朱标所说的那样,在民间,的确有人在鼓吹朝廷对西南的国策。
这些人,有些在说,朝廷都从西南罢兵,有些则是在说朝廷会一直对西南用兵。
无论是哪一种,只要朝廷选择了另一种,那就会在部分百姓中,造成朝廷威信的缺失。
突然,陈则武想到了前几日,他在家里研究火铳的时候。
街上有人在传军报,古耳城大捷。
直到今天,陈则武都没有看到从辽东发来的折子。现在,陈则武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个所谓的古耳城大捷,实际上并不存在。
没看到折子,那就也是说明,没人在朝廷上说这件事。
那么,朱标和朱元璋,就不会通过正常方式,知道这个所谓的大捷。如果陈则武猜的不错,这个在大街上喊的古耳城大捷,应该只是喊给百姓听的。
想到这儿,陈则武依旧没想明白,“皇上,这几日,可有从辽东来的折子。”
朱标摇摇头,“辽东来折子,你这个南书房总领总领大臣难道不比朕清楚。现在的折子,可是先到你南书房,再到奉天殿。”
从奉天殿出来,外头下起了雨。
这是今年春天的第二场雨,算一下日子,快到清明了。到那时候,陈则武还要和朱允熥,一起去中都凤阳,祭拜祖陵。
把衣服裹紧,陈则武加快脚步,顺着出宫的路出去。
从奉天殿出宫,有三条路。其中一条,是直接出奉天门。另外两条路,一条是往承安宫的方向。另一条,是去往景仁宫的方向。
承安宫前,有一条小路。这条小路,延伸进一个竹林。
在竹林前,陈则武看到了本不应该在这里出现的几个太监。他们穿着印绶监的衣服,正小心翼翼的抬着一个大木箱子,慢慢的往竹林里去。
“你们,干什么呢,抬的什么东西。”陈则武叫了一声。
这不是他在多管闲事,而是他是殿前军的统领,就是专门负责皇宫内外的安全。
几个太监一哆嗦,箱子掉在地上,里面散落出几个炮筒。
陈则武快步赶上,打开箱子,里面是满满当当的炮筒。这些炮筒,全都是京师大营的制式。
印绶监,主要是掌管掌管古今通集库以及铁券、诰敕、贴黄、印信、图书、勘合、符验、信符。总的来说,就是皇家私人图书馆。
掌管文书的司绶监察,搬运着京师大营的炮筒,十分不寻常。
“哪来的。”陈则武并不废话,冷冷的问道。
几个太监跪在地上,“陈大人饶命,这些炮,奴婢们是奉了曹国公的令,搬到这儿的。至于是要做什么用,奴婢们也不知道啊。”
这些炮筒,全都生锈的厉害。很多,已经不能使用了。
但按照大明律,这些已经报废的炮筒,应该由专人去处理,而不是这些司绶监的太监们。
“曹国公在哪。”陈则武又问。
太监指了指身后,“曹国公让奴婢们先行,他在外头,马上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