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捷报”(1)
朱元璋洪亮的声音,在大殿之中回荡着。震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神,有些人,这才意识到。朱元璋,这个大明王朝的开创者,他还时刻在影响着这个国家,甚至可以主宰这个国家的一切。
尤其是最后那句:都给咱安分着点,别以为没了锦衣卫,咱就不知道你们都干了些什么,想着什么。
这句话,更是让太多的人,差点直接瘫在地上。
他们意识到,即便是朱标即位,即便大明朝的皇帝换了人。大臣们对于大明开国之君朱元璋的恐惧,依然是在的。这似乎无关于朱元璋本身,还是不是这个国家的皇帝。
“臣请太上皇、皇上,彻查兵部大印丢失一事。兵部乃朝廷重部,兵部大印更是关系到大明朝各大明调动和粮草辎重的征集。若是有人持兵部大印,再假传圣旨,调动大营,后果不堪设想。”
说话的是刚刚当上兵部尚书的铁铉,他是兵部尚书,兵部的大印,他必须全程盯着。
朱元璋笑道,“咱还活着呢,歹人翻不起大浪来。打了一辈子的仗,最不怕的就是打仗了。倘若真有叛军攻进皇宫,咱也能提一剑,威慑贼人。”
好巧不巧,这时,殿外响起三阵鼔声。
在皇城外城和内城,各有一面大鼔。外城大鼔是给老百姓扣阙告状的,沉闷而悠长。而内城的大鼔,则是用来传军报,显得轻快许多。
两者的辨识度很高,而这一次,就是内城的大鼔。
每当这时,朱元璋都会离开奉天殿,亲自出殿门迎接军报。而这一次,他没有动,只是眯着眼睛,迎着外头的光亮。
“禀皇爷、皇上,庆阳八百里加急,庆阳大捷。”负责传军报的将士冲到殿外,又有太监朴天下将军报呈进来,送到朱元璋的手中。
朱元璋点点头,打开折子,“庆阳大捷。陕国公沐英,在庆阳大败鞑子犯边骑兵,杀敌万余,俘敌一万五千人,缴获战马八千匹,牛羊无数。”
朝堂上立刻响起了祝贺之声,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边关的大捷,总能振奋人心。
听着众大臣的祝贺,有的甚至扯到了祥瑞。朱元璋不动声色,冲陈则武招招手,“陈则武,你来,来看看这份八百里军报。”
周围又安静了,陈则武走到龙槛旁,朴天下将那份军报递给陈则武。
看完之后,陈则武心头一凛,要死。沐英在上面写着:洪武十八年,秋收。陕晋宁三边总督,奉兵部调令,往西北庆阳驰援,并且有所斩获。
“看完了嘛。”
朱元璋悠悠问道,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感情变化,而往往这个时候的朱元璋才是最可怕的。
“看完了。”陈则武点点头。
“看完了就说,说给他们听。”朱元璋用手指了指下面的大臣。
陈则武深吸一口气,转过身子,“诸位大人。陕国公领三边总督沐将军,实在今年的秋收时节,收到兵部调令,而奉命往西北的庆阳进兵的。而那时候,是皇上的登基大典。按大明律,不得擅行攻伐。”
说着,陈则武有些怯懦了,他转头看向朱元璋。而后者,也在死死的盯着他,冷冷的说道,“继续说!”
“洪武十八年秋,蒙古鞑子进犯庆阳。而这个消息是兵部传给陕国公的。也就是说,距离庆阳仅百里的陕国公还不知情,千里之外的兵部就已经知道了。”
“从兵部发往大同,陕国公再从大同发兵,却刚好遇到了往庆阳去的鞑子骑兵。下官以为,兵部这是提前了半个月,得知了鞑子将要进犯庆阳的消息。”
陈则武说完了,朱元璋又重新坐在龙椅上。鹰一样的眼睛,捕捉着每一个人的表情变化。
“若是真的有人可以未卜先知,就站出来,咱还要重用你。”
这话说的,让陈则武有些心虚。如果真的是有人未卜先知的话,那他这个穿越者算什么。主要是他真的不知道,鞑子骑兵进犯庆阳的事。
他都不知道,竟然有人知道。或者说,有人能够猜到。
又或者,有人操控着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