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逆神齿轮 > 第22章 温故而知新

第22章 温故而知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推杯换盏间,云上村已经月明星稀。酒足饭饱后,霍森大醉酩酊。被小王子等人搀扶着回到了房间,倒头就睡,睡了一个最安稳的酒。

    早晨醒来,霍森发现床头已经有了一碗醒酒汤,一看就知道是阿依朵准备的。

    “阿依朵,真贴心。”霍森心想。

    洗漱完毕后,霍森按照日常的修炼,进入了冥想状态。在青晕进入第三层以后,池塘里的青色小鲤鱼,又大了许多,随着自己修为的增加,它也在不断的成长中。

    今日在古庙中,霍森并没有花特别多的时间在练习拈花指和火花爆裂,毕竟这些是需要日积月累才可以不断的达到新的高度。霍森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认真思考学堂里每一学科具体要开展的内容。

    作为文学堂的主要负责人,文学堂的课程设计刻不容缓。关于文学堂上课的内容,其实霍森自己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了。在这个世界,既然时间已经走到了汉朝,那么汉朝之前的历史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现在让霍森唯一不能够确定的,就是这个世界可以修炼,有不同的属性,也有不同的功法。就是不知道,诸如孔圣人、李耳这样的圣人,是否也有属于自己的功法,他们,是否还在?

    对于孔孟之道,对于儒家,作为一个史学家来说,霍森是心存敬畏,甚至受益匪浅。其中关于教育、品德、为政等多方面的论述,也是成为了华夏国文化的重要内核。在华夏国汉武帝时期,董子提出的“独尊儒术”,也从那个时候奠定了儒家的地位。而现在这个世界,正好是汉武帝时期,不知道,是否已经开始了。

    但是无论这个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关于推广孔孟之道,让更多的人知道“仁”,知道何为“君子”,也是霍森想做的。至少作为基础学科,让他们明白“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或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之类的学习之道,奠定学习基础,也未尝不可。

    所以,《论语》、《春秋》必然是文学堂必修课。尤其是《论语》里的诸多经典,也许刚开始读的时候,会略有生涩,可是它却胜在经久不衰,越品越明白其中之意。

    除了《论语》之外,孙武的《孙子兵法》也是必修课。孙武被称为“兵圣”,他所著的《孙子兵法》是被誉为兵学盛典,历朝历代都有研习。里面记载的谋略、战术,逻辑缜密严谨,这是不可多得的。

    云上村未来的规划注定了不会局限在一个小山村里,那么这里的孩子必然是要走出大山的。文韬武略,既要丰富内涵,又要懂得计谋。武学堂未来一定会有带兵作战的实操课,那么配套这些实操的,就是兵法。兵法和实战,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一体两面,避免孩子学习成为了“纸上谈兵”之流,或是一介武夫。

    文学堂这两门课是必修课,现在霍森纠结的是不是要将一个关于语言艺术类的学习,纳入进来。霍森曾经在大学时期,非常热衷于辩论,从辩论当中,悟出和学习到了诸多道理,并让自己所涉猎的知识,越发的广泛。如果要对辩论追根溯源,其实辩之一道,要到春秋战国时期。所谓的战国四君子,包括合纵连横等等这些历史典故,其实无一不是用三寸不烂之舌,舌战群儒,来说服君王实现更深层次的目的。辩才,有时候恰恰就是可以不费一兵一卒,获取最大的剩余价值。

    可是,略显可惜的是,对于辩论,华夏国并无延续至今,有详实记录的史书,也并无总结。霍森略微纠结的,就是在没有任何史书参考的情况下,如何开设这门课。纯理论,不太实际;如果过分纠结于口舌之争,那么是否会适得其反?

    霍森仔细想了想,决定还是不单独开设课程,而是与《论语》一起,边学边讨论。一些合适的论述,则可以单拎出来,让大家进行辩论。这样寓教于学,也未尝不可。

    确定了两门基本要学习的科目,霍森还准备在这个时候开启学习诗词。说到诗词,华夏国的第一本诗歌总集《诗经》是务必要学习的,这在这个世界,应该是已经有了完本。紧接着,就是试着汇总整理一下汉乐府诗。这个时期的汉乐府诗,应该是刚刚开始盛行,但是未必有人整理成册,霍森准备边整理,边教学。

    另外,华夏国的历史当中,还有魏晋文学,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想到这里,霍森只能默默的对那个世界的先贤说声对不起了。因为自己来到的这个时代,远超于他们,所以,自己根据回忆整理出来的所有东西,作者署名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霍森。

    大概梳理完文学堂的科目,术学堂的学习内容也是要整理一下的。毕竟胡玄和阿依朵在实践部分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理论的部分,可能还没有太多系统。

    在孔圣人同一个时期的古希腊,是一个文化无比繁荣的时期。不管是“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是数学家阿基米德、欧几里得和毕达哥拉斯,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霍森可以确定的是,在现在的汉朝,应该没有把这些数学思想传递过来。但是,霍森不敢想的是,在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在西方的古希腊是否也发生了变化?柏拉图的柏拉图学院是否还在?亚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关于物理和数学的诸多理论,是否发生了变化?几何之父欧几里得,又有了什么了不起的研究?至于毕达哥拉斯的勾股定理,在华夏是否已经有了对应的算法?

    古希腊优秀的术学思考和现在这里的术学基础,霍森,将会在术学堂里做整合,也许真的会带来不一样的火花。

    至于工学堂,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郦道元的《水经注》,都将会融入进去。而且,如果将工业革命或者是近现代的一些商业思维加入进去,工学堂会成为云上村重要的经济来源支点。工学堂,看似是技术类学科学习,但是霍森想要打造的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工学堂。结合霍家占星人的特殊技能,也许,这也有可能打开一个缺口。

    医学堂,苗药和中草药是必需要整理成册记录的。当然,《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百草纲目》,霍森也只能说声抱歉了。未来的医学堂,也会和工学堂一样,成为云上村极为重要的商业版图。

    而最后剩下的武学堂,霍森其实没有太多发言权。他根本就没有在武力方面,可以教给别人的经验。唯一能够传授的,只能是通过属性的选择,把火花爆裂传授出来,至于其他的功法,得等霍森掌握了以后,才有可能传授。

    把所有关于学堂,分学堂的想法和计划梳理了一遍以后,霍森已经有了一些信心,毕竟先筹划,再实施,远比走一步看一步的强。这些梳理完成后,那么接下来就是把这些知识,落实到书本上,真正的可以去实现教学。

    因为阿依朵的纸,尚未研发完成,甚至,笔也还没有开始完全改进成功。时间不等人,霍森只能稍后快速的介入研究,加快进度了。在这之前,因为古庙可以通过冥想和把内容念出来,就可以形成完本,那么这段时间,就多花点时间,在这上面,先形成完本了在说。而且这个本身对于霍森来说,就是一种修行。不论是古庙对作品的青睐,增加气晕;还是从霍森自身来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观点,这都是一种必须要进行的修行。

    于是,霍森没有迟疑,便开始了口诵完本教材的操作。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花了半日,《论语》完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又过了三个小时,《诗经》完成。

    不过这两本书,都是已经有了完本,那么对于霍森来说,只是复习了一遍,并无在功劳簿上,有所增益。

    完成这两本后,为了配合《诗经》,霍森开始整理唐诗宋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明月几时有,白酒问青天……”

    ……

    《将进酒》、《蜀道难》、《登高》、《但愿人长久》……一首首经典的唐诗宋词,就这样从霍森的嘴里说出,随着霍森的诵读,在功劳簿上,多了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字;在庭院的小树苗上,多了许多青绿的树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在霍森丹田里的小霍森的脑后,第三层青晕,已经越来越深,这代表着,这些古诗词对于霍森的修炼来说,无异于大补药。

    “今天就到此吧。贪多嚼不烂,若是一下子弄得太多,不知道会不会适得其反。”霍森长吁了一口气,决定今天就暂时休息。毕竟在古庙外面,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虽然在门上有拿着草纸标记“请勿打扰”,可是又有谁知道,会不会有特别的急事呢?

    说急事,急事到。霍森刚回来,小王子焦急的声音就从窗外传来进来:“霍森大哥,阿爸有事找你,让你赶快到祖厅去!”

    看来,事情并不简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