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秦始皇遭遇方言“@#@¥#%%&……&*”
秦始皇和岳飞辞别众人后,离开杭州继续开始他们的行程。
和珅开始想着跟他们一起去,但是后来一想,这两人的行程太苦了,自己估计习惯不了,算了,还是不为难自己了。
花不落则是在临走前,给了秦始皇一块玉牌,上面写着“落花阁大长老秦政”,黑色的玉牌上面镶嵌着一朵洁白的九瓣花,是落花阁特有的标志。
“陛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属下一时手痒,不小心涉入了江湖,顺手建立了落花阁,陛下居庙堂之高,属下处江湖之远,帮陛下盯着点这大秦的江湖,毕竟总有那么一些人,不愿意受官家的约束,但的确有些本事的。”花不落解释道。
“落花阁涉及甚广,以白色九瓣花为标志,陛下见到这个标志就知道是落花阁之人,而您手中的令牌则是最有权威的大长老令牌,可以号令所有落花阁之人。”花不落说道。
“你有心了,不愧是花不落,做事不留死角。”秦始皇点点头,的确,总有那么一些人,不愿意受朝廷的约束,但却也真有点本事,甚至有人还有大本事。
看着这白色九瓣花,秦始皇忽然想起来,昨晚见到花不落之前,那个弹着琵琶唱小曲儿的歌女,琵琶上面和衣裙上面就有着这白色九瓣花的图案。
“岳将军等人是陛下开疆拓土的枪炮刀剑,那属下就做陛下的贴身匕首,亦或是手中暗器吧,他们在明,属下在暗。”花不落诚恳地说道。
“嗯,多谢。”秦始皇点点头,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默默无闻的守护他人的,花不落,不要名不要利,一心忠于自己,真是好臣子啊!
他忽然有些明白天道为什么说伏羲琴自己选择花不落了,因为伏羲琴的特性和花不落很像,伏羲琴用乐器的外表掩盖了自己杀器的本性,花不落亦如此,看似整天琴棋书画诗酒花,实则金戈铁马主杀伐。
花不落飘然而去,秦始皇默默的将令牌收起。
落花阁大长老,这身份,还挺有意思。
岳飞则将临走前和珅送来的一大摞厚厚的银票收好,和珅原话是这样说的:
“哎呀,岳飞啊,你一定要照顾好咱们大哥,多和他吃点好吃的,尽量住好一点,少受点罪,一想到你们一路上的经历,我就心疼呀!我公务繁忙,就不跟着你们了,就让这些钱替我陪着你忙吧。”
岳飞:“……”
这和珅吧,人也挺实在的,这银票,给的可真多!
就算是亲兄弟,也不一定能给对方拿出多少盘缠的啊!
接下来的行程中,秦始皇和岳飞两人虽然身上钱很多,但也没有故意的去奢侈,只是顺其自然的微服私访着,依旧打扮成普通人。
这一日,行至山中村镇,一老妇在卖吃食,买的人还不少。
岳飞和秦始皇闻着味道,觉得很香,于是也走了上去,准备买两个。
看着老妇食车上那像包子又像饼却似乎是油炸的食物,两人有点懵,这是什么?
“老人家,这是什么食物?”岳飞指着食物问道。
“¥&……&”
老人开口说了一串本地方言,非常地道的山里面的本地方言。
岳飞和秦始皇两人一脸懵,这说的是什么话?
“老人家,请您说清楚一点可以吗?用官话说可以吗?”岳飞客气的说道。
华夏非常大,各地有各地方言,因此历代统治都规定或者默认一些语言为通用语言,作为“官话”,现在的普通话也是这样的性质。
官话更确切的说法是雅言。
雅言,又称“雅语”,是中国最早的通用语言,一般相当于普通话。
后世称古音位学为雅言。它的音位学是古代音位学。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方言的统一,因而出现了雅致的方言。
周朝以后,随着都城的迁移,雅致的基本方言逐渐传播开来。
而过去的普通话有些根据民间掌握程度、易学程度、皇帝所定的首都位置等因素而定。
比如秦朝用的官话就是东周时期形成的各国都有采用,经常用于各国之间交流的“雅语”,有说法是类似粤语,依据是南迁的秦朝人赵佗在广州建立了南越国。
也有的说雅言是不同于现在任何方言的一种语言,但据考证,应以洛阳方言为基础。依据是周代文献学是商代殷商文字,而殷人向夏人学习,夏朝的都城建在河南洛阳及其周边地区。商都也建在中原,以洛阳为中心。说法不一。
汉朝、晋朝的普通话当时也叫做“雅语”,有的说法是类似客家话。
众位爱卿恁早!今下开始上早朝,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东晋迁都建康后,蜀、汉、吴三种方言合并形成金陵雅音,又称武音、南京话。
唐朝时由于鲜卑族统治,但是也并没有用鲜卑话为国语,而是将其定为“北语”。“国语”则是用他们在山西平城所学的平城方言。
至于发音---现在并没有流传的样本,不过根据唐诗的韵律来分析,使用汉朝以前的客家话读唐诗比普通话更有韵律。
宋朝的由于定都开封,所以天下文人以说洛阳话、开封话为标准普通话。
皇帝上朝大概是这样子:
"爱卿喊我弄啥类?"
"天天搁这捣鸡毛,也不干点正事!"
“你一说话我都头疼,真嗝应人!”
而元、明,两朝普通话用的是四川话。
元朝建立后,所用的普通话与原来有相当大的变化。
在明朝末年,四川由于战争损失了90以上的人口;所以在清朝初年的“湖广填四川”,大量的移民从湖北、江西、湖南、安徽、甚至广西、广动各地迁徙到四川,四川的原住民数量稀少,所用的语言不足以影响这些外来移民;
而来自不同地区的移民为了便于交流和沟通,不得不采用原来的官话(普通话)来交流,所以明朝时期的普通话在四川保留得比较完好。
21世纪的华夏讲的普通话,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
清朝入关统治全国后,他们没有以满语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是因为满语使用的人员少,并且文化内涵也远不能取代汉语,所以满清统治者还是以汉语作为全国通用语言。
但他们并没有用原来明朝的官话,而是用他们没入关之前在辽东所学会的辽东方言来当普通话;
而对汉族人来说,所用的也是汉语,并且与原来的语言变化不是很大,很容易学会,所以推广比较快。此后中国的通用语言就变成了后世那样的普通话了。
基本上大部分人都会本地方言和官话两种语言,随着华夏地盘的不断扩大,方言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比如最新的樱花郡方言和南越方言、南掌方言、苏禄方言、真腊方言、暹罗方言等等。
当然,各地语言也是相互交融的,华夏几千年的迁徙变化中,很多地方的方言都有相通之处,也有些地方差距太大。
眼前秦始皇、岳飞和老妇人之间口音差距之大就到了让人抓狂的地步,一点都听不懂啊!
“¥&……&”
老妇人又说了一遍,依旧是本地方言,她根本不会说什么官话,倒是能凑合听到客人说什么。
岳飞:“……”
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