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之天启帝国 > 第338章 兴建海防

第338章 兴建海防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自朱由校广开海上贸易以来,本就知道海贸巨大利益的大明商人在朝廷的一系列政策下全都挥舞着银票涌进了各大通商口岸,现在的大明,已经形成了自东江省控制下的仁川—大连—旅顺—天津—登莱—胶州—海州—上海—宁波等一直延伸到广州的三十二处海贸口岸。

    尤其是上海县,倚仗连江临海又通漕运的区位优势,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已经一跃超过周边其他几大口岸,成为了仅次广州、厦门和天津的海关关税第四大口岸,要知道仅在一年之前,这里不过就是松江府下面的一个小县而已。

    海上贸易繁荣同时,各处口岸周边海域的海盗和走私也同样跟着发展了起来,而朝廷以前的大部分精力全都用在了应对辽东局势上,沿海的水师除了福建水师和朱由校大力建设的登莱水师外,其余的也仅能作为看家护院来用用。

    可就是在郑芝龙治下的厦门港,朱由校仅仅巡视了几个地方的海防要塞,便发现情况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糟糕。

    虽然整个大明各地的卫所都在厂卫威逼下逐步清理缺额和吃空饷,可就在这厦门的海防诸卫,缺额冒领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甚至有的卫所将领根本就说不清楚自己麾下能有多少可战之兵,这样的军队别说打仗,就连平日的正常操演都难以进行。

    还有火炮等器械,不仅库存储备几乎为零,就是现有的大炮也都锈迹斑斑的在那杵着,远远看着还能唬唬人,真要见了真章的时候估计能听个响都算不错了。

    至于火枪等轻型火器有了还不如没有,别说朱由校几大亲兵近卫装备的新式胸甲,就那几杆鸟枪朱由校都怕开了一下会崩着自己的脚面。

    更有甚者,其卫所的火药库存竟然是拿砂石或鞭炮火药在那充数,就算有那么几桶火药,但也因保养不当已经受潮难用。

    这等触目惊心的场面,还是在深知水师和海防重要性的郑芝龙治下,其他地方究竟是个什么鸟样,朱由校就是闭着眼睛都能寻思出来。同时他也很庆幸那群西洋人还没如同历史上的满清末年那般对割地赔款产生兴趣,不然真有外敌大举来犯,就这等海防还真就不一定会比清末那群辫子们的下场好到哪里去。

    罕见地没有暴怒,朱由校也知道这等积弊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彻底根治,把郑芝龙等人叫来,便是想以厦门为模范,彻彻底底的整顿整个大明的海防。

    厦门港码头边上的一处酒楼,此时楼上楼下都布满了锦衣劲装的大汉在警惕地注意着往来人群,沿街的几处道口被府衙的差役和水师官兵严密封锁了起来,想要过去,便只能选择远远地绕行。

    “郑爱卿,这个炮台的炮位还是存在死角,这处炮台的位置在整个海防要塞的位置过于前突,可一旦这里被来敌占据,其身后便足有二里宽的正面全都暴露在了敌人面前,所以此处的炮位还得调整才是!”

    指着桌案上厦门海防布局图,朱由校正和郑芝龙等一众将领说着自己对海防建设的看法。

    “另外,海防要塞、炮台周边港口、仓库和房屋,甚至整座厦门的城防也要一并纳入整个海防体系中去,尤其是各个炮台、要塞水师将士的军营和海贸集市也要用砂石水泥来修筑,整个厦门的街道也要加宽,城内的几条主路不仅要直通塞堡,最起码也要确保并行八辆马车;其余支路就由地方官府与水师商议后裁定;这些临街的店铺铺面凡是占据制高点的,一并进行加固。还有军港和民港也要拓宽加固,我大明以后的军民用船只会比现在的更大更快,现在的这些港口,已经配不上咱们的战舰了!”

    郑芝龙闻言只是眼前一亮,而座下的厦门知府林焕恩却是急忙上前劝道:“陛下容禀,若是照此法修筑海防城防,劳民伤财且先不说,单是这拓路和修港,眼下看就没什么实际之用,莫不如……莫不如等大船下水之后再说……”

    抬手打断了林焕恩的话,朱由校斜了这位官声还不错的知府一眼道:“朕叫你来,不是来和你商量修筑港口和道路行与不行的,你只需知道此番建设厦门要动哪些地方,哪些地方是要紧的需要先行施工,哪些百姓需要提前安置,又有哪些地方可以作为临时安置的地方。厦门的海防建设乃是全国模范,标准必须要高!”

    嘎巴了几下嘴,林焕恩这才知道自己在今天的御前会议上究竟是个什么角色,当下也就不再多言,垂头耷拉脑地跟一众文臣坐回到了座位上。

    皇帝老子的一席话说得提气,刚刚还因为手底下人吃空饷而担心责罚的一众水师将领连脑袋都向上扬起了几分。

    谁说不是哩!这海防建设说到底还是军务,你们一群只会之乎者也的文官上来指手画脚个什么劲儿,真有这力气,好好想想接下来怎么配合水师就是。

    又扫了一眼文官的人群,朱由校把语气稍稍缓和一点解释道:“海防大事,自是不可轻忽,不要以为郑大人领着水师将士肃清了周边的几股海盗这厦门就是安全的,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无备,拓港筑路,除了能够方便战船快速出港和物资转运,平日也能极大保障海贸货物及时周转。厦门自开埠以来,这海贸有多大的利益还要朕再给你们算算帐吗?这乡野农妇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怎么你们这群官老爷还不如个村妇有见识?”

    自打鼓捣出来了水泥和这个时代还算合格的钢筋,大明境内就掀起了一股越刮越烈的修桥造路风潮。

    再加上不少的两京权贵都因参股炼钢厂和水泥厂分得了大把红利,已经有不少地方上嗅觉敏锐的商人把大把银子投进了大炼钢铁和生产水泥上。

    而朱由校自是乐得坐享其成,同时他也真正见识到了华夏人民在技术上的独到天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仅京畿周边就兴建起了几十座民办水泥厂。等到了今年,好几个铁矿产区竟然出现了不少民办炼钢厂已经公然在与官营钢厂竞价户部和兵部的采购合同,其中竟有几家生产出来的钢材质量还稳稳地强出了不少。

    感慨高手在民间的同时,朱由校也见识到了大明民间资本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于是生怕这些官办工厂固步自封的他一早就颁布了政令,开始在各地大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这两大行业。

    与此同时,在朱由校悄悄地资助下,徐光启这位大明克虏伯以自己爵位为名,在滦州附近正式兴办起了“克虏伯”钢铁厂,又因朱由校的特许,克虏伯钢铁厂与皇室控制下的大明第一钢铁厂通过共享资源和研究成果,分别在炼钢技术上取得了突飞猛进般的成果。

    朱由校这么做可不仅仅是因为什么恶趣味,作为后世人他深知竞争在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而通过技术共享,不仅能把克虏伯钢铁厂和朝廷捆绑在一起,也能更好地保护其中的关键技术,防止因技术外泄给朝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朱由校之所以敢在这个时候提出兴建海防,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在这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大明竟有许多地方的钢材和水泥出现了滞销和市场饱和,仔细分析一下原因,其实还是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实在太低,目前的需求已经跟不上各地蓬勃而起的水泥和钢材产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朝廷除了征发更多的奴隶和民壮参与进各项基础设施的工程之中外,也只能通过兴修各类大型军事设施来解决。不过好就好在大明的疆域和市场都足够大,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些厂矿就只会担心自己的产能跟不上朝廷的建设速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