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董孝上书 大难临头
董孝带人紧追慢赶,终于追上了溃逃的巴方军队,几经努力,总算是暂时稳住了队伍。经过清点还剩四千来人,与天朝军队的首次交锋,巴方国的八千主力折损一半,而且藤盾兵和弓箭手基本上没有多少幸存者,已经无法组成建制。还好子凤并没有继续追击,否则就算是董孝拼死一战也阻挡不了多久,这支队伍最终的结局必定是全军覆没!
子凤的神勇,董孝以前只是听说,等到今日亲眼所见,才真真切切地体会到那种深深的无奈之感!想那上千的箭矢朝着狭窄的通道齐射,就算是蚊蝇也避无可避,可子凤视漫天箭雨如无物!想那田方将军号称巴方第一勇将,数招之内被子凤斩于马下!难怪她初战歼灭武涛王廷五万大军,逼得万夫莫敌的元奎老将军自决;再战凭四千人马夺金霞、入赤阳、杀武涛,鼎定乾坤;又以五百骑兵杀穿斟灌大营,一战封神、震惊天下,使得新朝在最短的时间内稳定乱局,八方来朝!
董孝面对子凤时,虽然表现的平静,实际上是因为自己是抱着必死之心。如今想来,董孝甚至有种子凤此人,非人力能胜之的错觉。
如今摆在董孝面前的问题,就是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除非国主主动低头,否则与子凤的烈焰军交锋无可避免。在明知无力阻止的情况下,这样的交战除了使更多的将士无辜送命外,还有何意义?
子凤将军说得有理,此番天朝怒而兴师,是为巴方国的不忠不义之举前来问责,巴方国既为天朝属国,本就不该藐视天朝,不仅不称臣纳贡,还趁机侵吞周边部落,挑起战争,如今人家稳定了大局,腾出手来,自然是要秋后算账的。如果巴方国真有能耐与之抗衡,甚至有本事灭了武氏王廷那自不待说,自古成王败寇。可惜新王武丁仅仅是用苍鹰投下十六字木牌,就将国主吓得返回贵都,龟缩不出。如今烈焰军至,又何苦非得挣扎一番,枉送诸多将士性命呢?
董孝带领残兵急速撤退,尽量拉开与烈焰军的距离,为了尽最大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伤亡,通过沿途的一些关隘时,董孝都会向守卫将士说明情况,董孝没有调遣这些兵将的权利,这些关隘守兵是他一起撤退还是留下来与天朝军队交战,就但凭他们自己决断了。在得知大将军田方战死,巴方国八千精锐一战折损一半的情况下,这些关隘的兵将毫不犹豫地跟着董孝一路后撤。
在退至后方七星关之后,董孝紧闭城门,严令在未得国主之命前,任何情况不可应战天朝军队。
董孝明白自己虽然人微言轻,但为了争取不必要的伤亡,不管国主如何定夺,董孝修书一封,派人火速上报国主,将前线战况如实汇报,并建议国主遣使求和。
子凤等人自静人县一路长驱直入,一路上虽经过不少峻岭险关,却并没有遭到一兵一卒的阻击。众人皆觉得不可思议,而子凤却肯定这必是那董孝所为,看来董孝对敌我态势的把握非常清晰,想必已将具体情况上报给辛乙,在没有得到明确指令之前,一路上把各处守卫都一并撤走了。如果辛乙能主动请罪求和,巴方军队在此之前不会再损兵折将;如果辛乙仍决意对抗,董孝也及时保存了有生力量,不至于被烈焰军步步蚕食,到最后没有一战之力。这董孝,还的确是个人才!
烈焰军到达七星关外,只见城门紧闭,守备森严。子凤令全军在关外五里扎营,也不着急攻城,既然董孝要等辛乙的指令,那自己就陪他等上一等。子凤派童仲趁城墙守卫换值之时翻墙潜入七星关,密切关注董孝的一举一动。
因为此次出征属于远征,天朝如今的底蕴难以支撑漫长的补给线,而且子凤本来就是要打造一支无需后勤补给,一切自给自足的特殊军队,所以在其余将士安营扎寨后,子凤便每日派出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在后方山林间狩猎,既是一种训练,又能源源不断地补充军队的口粮。
贵都国主府,董孝的战报被送至辛乙的手上,辛乙召集群臣议事,先让人当众宣读了董孝的战报:“败军之将,黔东军先锋董孝,万死奏报吾主——臣随田方大将军于静人县一线天阻击天朝子凤将军所部,子凤神勇,尤胜传言,万千箭矢,不能阻其势,田方大将军与其交战,四招被斩于马下。八千甲士,一战折损近半,余者溃退。臣拢溃兵,退守七星,一路诸关,同退关内。子凤之勇,非人能敌,吾主仁慈,当遣和使,巴方可安!”
群臣听罢,惊慌失色者有之,痛心疾首者有之,怒发冲冠者亦有之。
辛乙看着众人,半晌后才抬手往下一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开口相问:“现天朝军队已至七星关外,诸卿可有何良策?”
士大夫梁宇出列:“启禀国主,那子凤神勇,名震九州,大将田方,尚不是其数招之敌,我巴方国内,恐无人能敌。依臣之见,不若依董先锋之言,遣使求和为上。”
国相田煜出言道:“国主,梁大夫此言荒缪!微臣以为,大将田方定是遭那子凤算计,并非不敌!一个十多岁的黄毛丫头,仅领三千人马就迫使我巴方国遣使求和,此事若传出,岂不贻笑天下!我巴方国山高路险,雄关无数,可恨那董孝自己贪生怕死,还煽动一路之上各关守卫同撤,致使那子凤不损一兵一卒,直抵七星关外!此贼临阵脱逃、动摇军心、误我巴方!老臣恳请国主严惩董孝!另派良将镇守七星关,将那董孝斩于七星关城楼之上,以定军心!”
辛乙其实也不愿就这么轻易地向天朝低头,田煜之言,正中其心意。微微沉思,决定允准田煜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