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冬衣的生产
天气已经渐渐转凉,高志远已经穿上了长衫长裤,而农民们依旧还穿着夏装。
托高志远的福,现在整个南蛮州的人都至少有一套衣服了。
因为有了工作,所有人手上都有了一些闲钱,因此都买了一套衣服用来平时穿。
女人有了遮羞的衣服,可以大大方方地走出房子了。
孩子有了新衣服,顿时高兴得上蹿下跳了起来,村里到处都能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
男人有了衣服,在工作的时候依旧还是原来的样子,用一块破布遮羞,只有在不工作的时候,才会珍惜地将衣服拿出来穿上。
每次穿上新衣服,他们的脸上的笑容怎么都止不住,总是用曾经的生活来对比现在的生活,每次说到这里的时候就眉飞色舞,赞扬高志远的伟大。
因为衣服的问题,高志远已经不止一次巡视良山县的纺织厂了,多次下达了死命令,必须在冬季之前准备至少600万套冬装。
全机械化生产,只需要少量的工人进行制作,同一花色统一样式,各种尺码都有,尽可能满足居民的冬衣需求。
经过两个月的生产,现在的冬装数量已经达到了350万套,已经满足了一半人的冬衣需求。
然而,想要在冬天来临之前将另外的250万套衣服生产出来,依旧有些困难。
因此高志远隔三差五就会来纺织厂逛一逛,给了纺织厂的厂长很大的压力,几乎是24小时睡在纺织厂里。
随着秋天的脚步渐渐远去,冬的脚步一天天地接近,天气越来越寒冷,高志远也开始穿上了厚厚的衣服。
而高志远去各地巡视了一遍,发现农民们大多数依旧还穿着夏装,光着一个膀子在工作,似乎一点都不觉得冷。
尽管高志远已经将一部分冬装廉价出售给了农民,依旧还有大量的农民没有买到冬衣。
而买到了冬衣的农民依旧不舍得穿,而是将它当做传家宝供了起来。
农民们穷了太长的时间,苦了太长的时间,已经形成了习惯,在得到新衣服的时候不是将它当做一种工具,而是一种财富的象征。
很多人甚至还将这些冬衣给高价卖了,毕竟工厂生产出来的冬衣质量相当好,比起这个世界的衣服保暖性要强很多,因此一些商人就在南蛮州境内收购这种衣服,拿到其他地方去高价出售。
高志远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老子劳心劳力的为你们的冷暖担心,怕你们在冬天冻死,你们却转手就把衣服卖掉了。
草!那老子何必这么担心你们,这么催促纺织厂干什么?
于是高志远直接抓到了那些在境内收购冬衣的商人,直接处罚了一大笔的金钱,并返还了所有的冬衣。
随后高志远便下达了所有商人只能在执政机构的办事处进购商品,任何人在民间收购上来的商品,都被定义为走私,将会直接被没收所有物品,并处罚金。
同时高志远对那些卖掉冬衣的农民也进行了处罚,并且强令任何人不得出售冬衣,否则剥夺工作的机会。
很多农民还不识好,认为他们自己花钱买的衣服,为什么不允许他们买卖。
但高志远才懒得跟他们解释,老子的衣服产量这么低,你们卖掉了冬天冻死了,老子就少了一个劳动力。
为了几个破钱,居然连命都不要了,还真是符合这些农民的心态。
明明你是在为他们好,但他们却不一定会感念你,反而还会敌视你。
不过现在高志远却不怕,毕竟要不了多久他们会就知道冬衣的好了。
……
这是这个月10次来纺织厂,高志远基本上成为了纺织厂的常客,时时刻刻都在盯着纺织厂的生产。
当高志远看到厂长的时候,厂长黑着眼圈,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但是他脸上带着笑容。
“首领,衣服生产出来了,600万套!一套没有少!我在强降温之前将冬衣生产出来了!”
高志远点了点头,面无表情地看着厂长道“很好,再接再厉,你还需要至少再生产600万套冬衣。”
厂长整个人的脸色一垮,差点给晕过去。
尼玛,我刚生产出600万套出来,用了好几个月时间,差点给累死在了生产线上,你还要我再生产600万套?这是得要了我的老命啊。
“怎么?你完不成?”高志远依旧面无表情的看着对方。
厂长立刻将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坚定地点点头道“两个月,两个月我就能拿出600万套冬衣!”
这时高志远的脸上带上了笑容,拍了拍厂长的肩膀道“张秋升,很好,就凭你这个态度,工业部部长归你了。”
高志远刚才就是在考验张秋升,哪怕张秋升表示有困难,高志远题都不会提晋升的事情,张秋升一辈子也就只是这个厂的厂长了。
如果张秋升表示这事他干不了,想要推脱,那么张秋升将会被高志远一撸到底,让他无限期去休息,等高志远什么时候想起了再说。
随后高志远联系了雷鸣,让她找驻各村的农业专员,让他们将各村的冬衣情况汇报一下,还缺少多少衣服,尽快到厂里领走。
雷鸣有些无语,我特么到底是能源部长,还是你的私人秘书?为毛你有什么事都找我?
当然,雷鸣不敢抱怨,上级将任务下达到了你这里,哪怕你手上有事,也要尽可能将上级下达的事情办好。
将冬衣下发之后,时间一天天过去,冬季已经越来越近了,高志远不断在各处巡视,不断将一座座工厂建设起来,并开始尽可能地自己生产各种工业设备。
高精密车床高志远生产不了,但那种普通车床却已经可以轻松生产了,因此大量的车床被生产了出来。
因为各种机械车床的大批量生产出来,而技术工人却很少,因此高志远又开始筹建技术工人学校,开始培养工人。
因为农民们的思想僵化,学习的速度非常慢,高志远招募学生的时候,大多都是从城里招募,要求技术工人都是读过书的人。
南蛮州的城市人口有近两百万,而读书人口的数量却只有10万人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