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突袭青州
建隆五年,公元207年七月。
在鲁肃的带领下,东吴对黄河南岸的青州发动突然袭击。鲁肃率领八万大军,兵分三路夺取青州,并让太史慈率领三万兵马拦截曹魏的援军,对青州形成包围之势。
吴军一路势如破竹,大军逼至青州北海城。
青州守将夏侯淳坚守北海,凌统等人对东莱郡发起猛烈的攻击,孙吴有备而来,攻势猛烈,青州岌岌可危。
曹丕得知东吴突袭青州后大惊失色,慌忙请来荀彧、陈群、曹仁等人商议退兵之策。曹丕恐惧的并不是孙吴的兵马,而是靖国,谁都无法知晓孙吴是自行突发袭击还是跟靖国联合行动的,要是联合行动的话,那他们不得不重点防备靖国。
要是孙吴自行出击的话,那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曹魏的国力看起来是比不上东吴,但是底蕴还是有的,在中原作战,东吴的步兵还远远不是曹魏骑兵的对手,而且东吴没有像靖国那样层出不群的武器。
“东吴突袭青州,朕恐此乃靖国跟吴国联合行动,却不见靖国兵马调动,世人皆知靖国阴险狡诈,说不定又是什么阴谋,不可不防。”曹丕主政以来第一次应对战争,多少有些担忧,说话没有曹操那般有底气,雷厉风行。
荀彧想了想说:“皇上,臣以为应该是东吴自行发动的突袭。”
曹丕:“为何?”
荀彧:“皇上,东吴孙策野心勃勃,想称霸中原之地。想称霸中原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骑兵部队,东吴之地没有骑兵,想要购买骑兵的唯一途径就是打通跟靖国的联系,从靖国购买。东吴突袭青州的目的是为买马,所以臣认为,应该是吴国自行突袭,跟靖国无关。”
曹丕颔首。
曹仁说:“皇上,决不能让吴国得逞,若是东吴组建大规模骑兵,对我国威胁甚大。”
目前的曹魏可以说是四面环敌,尤其是北面和西面的靖国,兵精国强,是当今天下第一大国,实力雄厚;东面和南面是第二大国吴国,虽说不如靖国,但也实力强盛。
好在吴国没有大规模的骑兵,在中原地带对曹魏构不成太大的威胁。如今孙吴想组建骑兵,这对曹魏来说太危险了。
无论如何,坚决不能让孙吴得逞。
陈群:“可联合楚国,让他们出兵从江夏出兵,威胁吴国西部安全,逼迫吴军退兵。”
曹丕点头:“朕即刻书信一封,请刘备出兵江夏。曹仁将军,命你率领三万骑兵即驰援青州不得有误。”
“喏!”
曹仁领命,火速率领兵马驰援青州。
……
长安。
孙吴的果断出击让张绣颇为吃惊。前面孙吴的人刚刚才离开长安,张绣已经答应给东吴买马,孙策就果断地出击了。
看来孙策是早有谋划,就等着张绣点头。
张绣给他们买马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最简单的道理就是钱,谁会跟钱有仇?有了足够的钱张绣可以快速发展经济建设,实力远远的超过其他三国。
他们买了马还得养马。
南方的养马跟北方不同,北方有天然的大草原,养马不费事儿,南方想养马,就得付出更加的代价,消耗国内实力。
而且战马的消耗量远远大于人,一批战马的日耗量能顶得上三个人。也就是说,东吴想养活五万骑兵,相当于养活了十五万大军。
不过这不是张绣该考虑的了。
眼下就看他们如何应对孙吴对曹魏发动的战争了。
贾诩这几个老狐狸的意见很简单,那就是想办法让青州的战斗不要结束,加大双方投入,让战斗持续的消耗下去。
刘晔笑着说:“咱们的第二批装备就要更换了,与其回炉重造不如买个孙吴和曹魏,增加他们的攻击性,让青州的战斗持续下去。”
“曹魏有了我们的帮助,必定能让孙吴吃个闷亏。但孙策肯定不是个愿意吃亏的主,必定来找我们买装备。如此,我们便可坐享渔翁之利也。”
“哈哈哈!”
张绣笑了起来:“妙极妙极啊!”
不过这个计谋张绣咋感觉有些熟悉呢?特别像后世的美什么坚什么国。
但不得不说,这个办法是最好的。想要组建骑兵部队,青州不得不打下来,没有骑兵的协助,孙吴就不可能驰骋中原,但曹魏也不可能让孙吴组建骑兵,这一战无论如何,双方都是必须要坚持下去的。
尚丞阁的几个老家伙算是抓住这个机会。
张绣当即点头:“好,就让兵部立马促成此事,交礼部的人立马去跟曹魏交涉,将淘汰下来的装备卖给他们,注意,价格绝对不能低,就按照一套十两银子去买。”
“喏!”
贾诩等人允诺。
张绣想了想问贾诩:“能否想办法把楚国也拉下水,楚国跟魏国不是联盟吗?魏国有难楚国不能不支持吧!也把装备买给他们,魏国一家子吃不消我们如此大的量。”
贾诩笑道:“这个自然,北镇抚司已经传来消息,曹丕已经派人前往楚国,想请刘备从江夏出兵牵制吴军,让他们两线作战。”
“这是个削弱吴国的机会。”
张绣点头,“立马让礼部的人也去楚国,我们为他们助战。”
有了魏国和楚国的接手,靖国的这批淘汰的武器装备还能发挥最后的余热,为靖国再赚一笔大钱。
由于张绣敬重工匠,使得靖国的工匠水平远远超过其他三国,打造出来的装备无论是质量还是美观样式,都在其他三国之上,这也是靖国能够面对曹魏屡战屡胜的原因之一。要是魏国和楚国得到这些装备,实力必定大涨。
到时候战场上失了利,吴国不得不寻求靖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