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河北名士
赶了五六天的路程,张绣一行人终于抵达邺城。
张辽率领众将领到城门接驾。
看到自己的爱将张辽,张绣的脸上笑开了花,下马扶起跪拜的张辽:“文远真不愧是朕之爱将也,冀州之战,你当居首功啊!”
张辽慌忙道:“都是将士们用命,赖孔明军师之智,臣安敢居功。”
这话说得漂亮。
张绣笑呵呵地望着众将说:“此战我们达到战略目标,败曹魏,得冀州、幽州广袤之地,诸位将领的功劳,朕自当论功行赏。”
众将领:“谢皇上隆恩。”
张绣领众将进城,问道:“邺城之中可还有曹魏之未降将领、谋士?”
诸葛亮道:“皇上,有前袁绍旧臣审配、田丰未降曹操,但曹操惜其才,未将他们斩杀,关押在监狱之中,臣等已经将他们转移到别院看管,请皇上定夺。”
审配和田丰都是河北的知名谋士,才华横溢,算是汉末时代少有的能臣,可惜袁绍不善于用人,导致这些能臣埋没了才能。曹操想把他们收入麾下,奈何曹操是袁绍死敌,他们宁死也不愿降曹操。
如今曹操被张绣所败,也算是给袁绍报了仇,或许有机会说服他们。
此二人都是河北的名望之士,就算他们不投靠张绣,张绣还不敢杀他们,否则会引起所有士族的反感,要知道害贤的这个帽子谁都不敢带,更何况他们刚刚得到冀州,要是杀了冀州名士,则整个冀州的人心都会慌乱。
要是能把此二人收入麾下,会加快消化冀州的速度,让冀州的士族、百姓能够快速接受大靖。
张绣想了想说:“此二人对我们稳定冀州万民之心作用不小,需礼嘉待之。”
诸葛亮:“皇上放心,臣已经将他们安排妥当,所有用度,都是按照一品大员的规格招待的。”
张绣点了点头:“走,带我去见见他们。”
“喏!”诸葛亮和张辽应答。
不多时,一行人马听到一处院门口,门口处有几个护卫,早已经跪拜迎接了。
张绣进入院子。
进了正房,就看到两个中年男子坐在桌案上专心看书,聚精会神的竟然没有发觉有人进来。看来两人都是嗜书如命之人。
“纸是传播书籍的重要途径!”张绣缓步进入,脸上带着淡淡地说,“有句话不知道二位听说过没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了书,人类就无法进步,所以读书并非是个人的专利,而是天下人的权利,不知二位对此有何看法?”
听到声音,两人才抬起头。
先是看到张绣,他们并没有见过张绣,不认识,但是后面跟着的诸葛亮和张辽他们是见过的。能让张辽和诸葛亮如此恭敬的人,只有大靖的皇帝张绣了。
审配和田丰目光碰了碰。
田丰不屑地一笑:“此诡辩也!书乃是圣贤之作,非有读书之命者不能读,比如农者,一心农耕便是命数,若是给了书籍知识,他们的心就不能专心一意,导致农田无人耕作。没了粮食,天下万民岂不得饿死?”
审配道:“愚民,对皇帝,对天下都好。倘若人人都有知识,都有别样的心思,这天下可还能安乎?”
“哈哈哈!”
张绣大笑起来:“知书达理,明辨是非。四百年大汉用愚民手段管理天下,何故有失了天下?黄巾起义难道是愚民的结果?官非皆是清官,民非皆是愚民,若是靠愚民手段来管理天下,则必不长久也!最起码也让他们知道忠君爱国的道理。”
审配和田丰目光再次一碰,都没有说话。
张绣走过去,见他们手里捧着是论语,就问:“圣人云:知不可为而为之,敢问两位是什么本意?”
田丰不假思索:“圣人本意是有些事儿知道不可为,但还是要做。”
张绣点头,说:“人要做一事,按照‘应不应该’与‘可不可能’两个维度思考:应该做,不可能做到;应该做,可能做到;不应该做,可能做到;不应该做,不可能做到。袁绍外宽内忌,不是明主,但你们却偏偏辅佐于他,乃是不应该做,不可能做到;曹操乃是枭雄也,算是明主,乃是应该做,可能做到;但你们却顶着忠义的帽子并没有成为曹操麾下之臣。如今朕入主冀州,半壁天下已归大靖,统一天下已指日可待,不知二位这次如何理解这个:知不可为而为之呢?”
听闻张绣这话,审批和田丰目光一碰。
都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到了惊讶的神色。
此言论他们还是头一次听说,圣人之书还能这样解释?
见他们的表情,张绣笑笑道:“怎么,对朕的言论感到惊讶?若是感到惊讶,那就说明你们对圣人书的认识过于刻板,活学活用,一个字,一句话,从不同角度去看,就有不同的答案,就如看高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思想不可固化也。”
他们两人目光更吃惊了。
竟然能出口成诗,细细品味,其中道理真叫人拍案叫绝。
见他们陷入思考,张绣起身说:“朕在邺城待五六天的时间,若是你们想好了,随时来见朕,大靖的大门为你们敞开。但不要太迟,若在朕离去之前,你们还没有任何的表示,那朕只好让你们的才华永远的埋没在河北了。”
说罢,便起身离去。
该说的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要是二人还是迂腐不堪,思想不前进,不转变的话,那就只能这样了。
对于贤才,张绣可以求贤,比如当年的李儒,比如现在的他们二人。但要是拖着架子沽名钓誉,那就找错人了,天下的贤才虽少,但也不是只有你们二人,再者说,如今张绣麾下,贤才还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