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6章 马叔说龙
说着,马叔端起茶水,慢悠悠的喝了一口,便开始给我们讲起了关于龙的一些可能的真相。
抱歉啊,我只能用“可能的真相”这样一个词语,因为这玩意各种说法都有,谁也不能确定。
所以我就这么写,你就这么看,对不对的反正我也不负责,再说了,这都马叔说的……
当时马叔跟我们讲,关于龙这个东东啊,其实要往上古时期来说。
为什么呢?
因为上古时期一定是真有龙的,熟悉山海经的朋友都知道,那里面记载的很多异兽,其实在现实中都是存在的。
当然了,也有一些现实中不存在的,现代人无法理解的,那就可能是灭绝了。
很多人都会拿鹦鹉做比喻,说是如果鹦鹉灭绝了,再过个几千年,那时候的人类会不会相信以前有会人话的鸟呢?
所以这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要用现代人的认知去往上古时期套,那是不合理的。
也有人会说,如果是上古时期存在的,那应该有化石,就像恐龙一样,为什么一直没有挖掘出来呢?
其实,考古界挖出过很多奇奇怪怪的化石,只不过这些东西无法确切的一一对应。
包括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恐龙的样子,也是根据骨骼形态想象还原的,谁知道恐龙到底是啥样?恐怕没有人真正知道。
而且,山海经毕竟还是有点太过玄奇离谱,里面的一些内容很可能也有夸张的色彩。
还有人说,山海经里记载的未必是真实的动物,很可能有一些是外星来客,就比如那个会喷火的毕方,说不定就是外星的飞行物,携带了火焰喷射器。
还有那些奇形怪状的异兽,也可能是穿着宇航服的外星人,或者是什么外星的航行器,或者是机器人之类的。
包括黄帝和蚩尤大战,也有人说是外星人在地球开战的,感兴趣的朋友去自行百度,这里就不多说了。
所以,远古时期的人不懂这些,也没见过,就一股脑全都按异兽记载下来了。
以上这些说法,其实无法佐证,只能当成神话故事来听,大家姑且看之,当个乐子吧。
但是龙就不一样了,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很多关于龙的传说和故事,就连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你说龙是虚构杜撰的,这玩意谁信?
大家去翻找古籍就知道,从古至今都有很多目击者见过龙,包括现在网上也有很多人拍的视频照片,真真假假,难以分辨。
为了方便大家,我特意找了一段,大家一起来看看。
早在1588年,也就是明朝万历年间,浙江平湖爆发了罕见的大旱灾,瘟疫席卷了浙江嘉兴的一个县,整个县城暴尸荒野的人不在少数,老弱病残者几乎难逃浩劫。
疾病和饥荒让这个县城的人人心惶惶,为了谋生,为了保住性命,村民们纷纷离开村子,远赴海上依靠打鱼为生。
几天之后,航行在海上的村民们突然发现海上出现了一条大白龙,当时足有上百渔民亲眼所见。
据说,平湖是浙江省辖区的县级城市,在平湖市图书馆就可以看到《平湖县志》,里面就有关于平湖白龙的相关记载。
以下是《平湖县志》原文:
万历十六年平湖旱,饥死无算。秋有白龙腾海上,红光半天,空中遥见龙首下垂,鳞甲奋张,晃晃若磨银。两角间有金冠紫衣,仗剑立者,其神长尺许,云水腾沸,咫尺晦冥。龙忽戏吐颔下珠,光芒团圆大如斗,粲粲一似中秋月。顷之遂收,约在墖院前水中央,东湖水尽涸,儒学前楼屋石坊俱坏。空中拽人舟而腾,有不知去向者。
这段我就不给大家翻译白话文了,简单来说,当时的渔民不但看见了一条白龙,在龙的犄角中间还有一个金冠紫衣的神仙,看着大概就一尺多高。
大家如果感兴趣,能搜到一大堆关于古人见到龙的故事,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定论,始终是扑朔迷离。
马叔讲到这里,冼珠妹焦急地问道:“马叔,那你说,龙到底是什么呀?如果它们真的存在,为什么现在没人能看见呢?难道它们灭绝了吗?”
马叔笑道:“别急别急,马上就讲到重点了。其实,龙并不是灭绝了,只是现在的天地灵气稀薄,包括地球环境改变,对它们产生了影响……”
见马叔有意卖关子,冼珠妹还给他老人家倒了杯茶,双手捧着乖乖奉上,马叔乐的后槽牙都露出来了,喝了两口茶,这才继续讲述。
他说,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生物,根据相关研究,全世界76亿人口只占地球总生物量的。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地球生物种类超过了一万亿,而人类目前只发现了十万分之一。
所以,人类目前的认知其实少的可怜,所谓的科学,放在宏观宇宙中,也只不过是井底之蛙,管中窥豹,对宇宙和生命的奥秘只是初步了解而已。
而龙这种生物,就是比较特殊的生命体,不能用人类正常思维来理解,在古人看来,龙是一种变化莫测、形踪不定的动物。
孔子曾对龙有一段描述: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云气而养乎阴阳。
古书里也说: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如蚕蝎,欲大则藏于天下,欲尚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
还有说:神龙能为高,能为下,能为大,能为小,能为幽,能为明,能为短,能为长。昭乎其高也,渊乎其下也,薄乎天光也,高乎其着也。
说文解字里也说: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短能长,春分可登天,秋分可放渊。
从古籍的记载里,其实不难看出来,龙可以随意变幻自己的外形,与其说是生物,更像是一种可以聚合离散的云气类物质。
即便是放在现代科学里面,其实也有一种理论,可以解释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