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 章与人方便
晚上顾月把铜板倒出来,堆在一起看着很欣慰,数了数。
五百七十枚。
除去香油二十文,芹菜五文,石膏粉十文,大豆一百文,来回车费十文,收益四百二十五文。
这时候一个劳力做一天工也就二十文。
这个数字听着不少,但对于这个家,犹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不过也是个很好的开始。
加油吧,搞钱人。
第二天顾月早早的来到了菜市场。
“闺女,这里。”邻摊卖菜的大爷一早就帮顾月占了摊位。
“大伯,你好早啊,谢谢了。”
“顺手的事。”大爷乐呵呵的说。
庭玉很快摆好了桌子,顾月顺手给大爷了一碗。
“这咋好意思啊,你这也是做生意的”
“自己做的,尝尝吧。”
“我带的有干粮。”
“配着这个刚好。”
一番推辞中昨天的郑妈妈和姑娘过来了。
郑妈妈穿戴很是讲究,深蓝的布衣不见一丝折痕,发髻上插着一根银簪子,走路也是一板一眼。
跟着的姑娘身着青衣,头簪同色系绒花。
“豆腐脑再来两碗,再给这盒子里盛十碗带走。”
听到郑妈妈的吩咐顾月应声道:“好嘞,你们坐下慢用。”
昨天只顾着盛饭没细看,这自带的白瓷碗又轻又薄,光滑细腻。
无处不彰显这主家的底蕴。
但这些和顾月无关。
今天她还多压了一盘豆腐,不过是嫩豆腐。
“你们再尝尝这个。”顾月切下一小块放碗里给他们试吃。
这边时不时的有人过来。
“你这豆腐脑可真是好吃。”
“可不是。”
两个顾客边等着顾月盛边议论着。
“昨天回去都不够吃。”
“是啊,我娘最近胃口不好,喝了这个居然说没吃饱。”
“喜欢多来吃。”顾月立刻推销。
“我家豆腐脑呀,好消化,特别适合老人小孩。”
“是哩,这种新奇东西以前老百姓可吃不上,拿回去,家人那叫一个高兴啊。”
“店家,你这豆腐啊跟豆腐脑一样好吃,就是易碎回去怎么吃啊?”青衫少女一会就吃完了,来问道。
“在水里绰一下,捞出来,撒上葱花、盐和醋,淋入香油搅拌一下就可以了。”
“这个怎么卖?”
“一块一斤,一斤十文。”
“这么贵!”
顾月不生气,依然笑呵呵解释,“不贵了,这个不好做,出的少,费时费力,已经是良心价了。”
这时候有豆腐,不过是老豆腐,老豆腐也不比这便宜,一斤出的更少。
顾月磨了十斤豆最后做出四十五斤。
“来五斤。”
“好嘞,五斤豆腐,十二碗豆腐脑,一共八十六文。”
其他人看这个婆婆和姑娘那么爽快,这个一斤那个两斤,这个两碗那个五碗的买。
顾月看人多赶紧切了两斤豆腐放起来。
不一会就卖完了,后来的人没买到有些垂头丧气的离开了。
“包子铺的肉包子也很好吃的。”
自古同行是冤家,一个市场内的,顾月不想树敌,包子铺大哥也很热心,顾月不吝啬的说好话。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我缺的是那口包子吗,我缺的是豆腐脑。”
顾月和庭玉对视一眼,好气又好笑。
“娘,明天我们多做点。”
“不了,还是这么来,多了太累,还不好拿,再说万一卖不完,这东西又不经放。”
“何况昨天你那么累,中午饭没吃就睡了。”
庭玉很不好意思,想快点长大,多干活。
来了两天都是收收钱,洗洗碗。
这边顾月对这个儿子很是欣慰。
一大早起来也不说困,东西这么多,帮忙抬到村口,还和顾月轮流一个看东西一个回家取。
东西多,不方便。
顾月干脆和李老头说了一下,只拉她们母子,一趟十文。
还有空位李老头让再坐两人她们也理解。
今天早,李老头专门把车赶到菜市附近,还帮着把东西抬了上去。
“张大嫂,尝尝这个。”
顾月到家后让庭玉数钱自己去接娇娇,顺道给留的两块豆腐也给拿去。
“又是你做的。”张大嫂惊奇道。
“是啊,这不是缺钱吗,就逼自己一把。”
对着张大嫂探视的目光,顾月可不敢大意。
“之前,我就感觉你和我们不一样,走路说话都很斯文,现在会的也很多啊,你家之前做生意吗?”
“这个,我都记不太清楚了,一想就头疼。”顾月扶着额头一脸头疼的样子。
“是啊,你之前就这么说,所以很少提家里的事。”
这时候,顾月特别感谢原身的沉默寡言。
“头疼就不想了。娇娇真乖啊,都不想给你了。”
“哈哈…那可不行,我们庭玉还等着妹妹回去呢。”
“那就不留你了。”
张大嫂给顾月送到门外,看她拐入自己家才回身。
“小秋。”
“哎!娘,你叫我。”张大嫂边掀帘子边往堂屋进。
“顾月回去了?”张大娘圆圆的脸上满是慈爱。
“嗯,看着她进家了。”
“你呀,跟她交好只管交好就是,打听她以前做什么?”
“这不是看她巧好奇嘛。长的细皮嫩肉的,脸粉白粉白的,眉毛也好看,嘴唇红嘟嘟的。
说话做事和我们也不一样,说不定是大家闺秀呢。
可现在看着会的这么多,家里是经商的也说不定。”
“她不说要么是真忘了,要么是以前的回忆并不好,你又何苦给她撒盐?”
“知道啦,母亲大人。”
婆媳之间的谈话顾月并不知道,这会她已经进屋了。
“娘,今天有一串钱了。”庭玉声音难掩激动。
“真好啊,离我们庭玉上学又近了。”
这个话题对庭玉来说很沉重,但他又实在想进学。
“你现在都会哪些字了?”
“千字文上基本都会了。”
顾月难掩惊讶,实在是千字文晦涩难懂,字也不简单。
对于几岁又没有进学的孩子来说,要学会这些可不容易。
一面感叹王梅娘教的好,一面又替王梅娘惋惜,这么聪明的孩子却无福消受。
而李响是个大老粗,又不懂教子,生生耽误了孩子。
顾月感觉进学真的要提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