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未雨绸缪
杨皇后很快得知司马炎连着两日去看太子的消息,按说夫君去看儿子是好事,可杨皇后却皱起了眉头。
自从嵇绍进宫后,她跟司马炎的关系看着还好,实则一日远似一日。
“秋嬷嬷,您说皇上怎么想起去看太子了?”
秋嬷嬷笑眯眯道:
“看娘娘说的,父亲去看儿子,还不是天经地义。”
杨皇后哼了一声,神情微冷。
真心疼儿子,就不会明知嵇绍跟他们有仇,还不顾朝臣反对把嵇绍送入宫中了。
秋嬷嬷知道杨皇后在想什么,嘘着她神色道:
“不管什么原因,皇上能去看太子,总好过对太子置之不理吧。”
杨皇后眸光闪了闪,打起精神,勉强扯出个笑容:
“说来还是沾嵇绍的光,应该是听说太子近来的变化,才引起了皇上的兴趣。”
秋嬷嬷笑道:
“那倒是,昨个儿太子非要给奴才讲故事,奴才不听都不行。”
杨皇后脸上有了真正的笑容,捋了捋额发,嗔怪道:
“太子左一个嵇绍,右一个嵇绍的。再过些日子,本宫这个母后都要靠边站了。”
“那哪能呢,太子是个孝顺孩子,皇后娘娘在太子心里的位置,谁都夺不去。”
主仆二人说起司马衷的变化,笑语不断。
说着说着,杨皇后想起什么,面色渐沉:
“嬷嬷,本宫这身子骨您最清楚,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万一……”
秋嬷嬷鼻子一酸,语带哽咽道:
“皇后娘娘思虑太过,凡事想开些,慢慢调养着,总有见好的那日。”
杨皇后掉下泪来:
“嬷嬷莫宽慰本宫了,本宫知道挨不了多少日子了,有些事要早做打算,万一本宫去了,总要有人照管皇儿们。”
秋嬷嬷语塞,不知该怎么宽慰杨皇后。
杨皇后又道:
“皇上待本宫淡了,本宫……”
秋嬷嬷赶紧道:
“娘娘既知道,何不……有些事娘娘不可太较真,跟皇上置气,吃亏的是娘娘。”
杨皇后眼圈又红了:
“本宫知道,可本宫控制不了。本宫见不得太子受屈,本宫对着他,就想起他是怎么对太子的,本宫受不了。”
秋嬷嬷劝道:
“不是老奴说娘娘,但凡娘娘屈就些,皇上也不至跟娘娘生分了。这些年,皇上是怎么待娘娘的,老奴都看在眼里。若说……也不能全怪皇上,要不是娘娘别扭着,那几个狐狸精哪有冒头的机会。就说皇上的子嗣,这宫里还没有越过娘娘的呢。”
杨皇后用帕子擦了擦眼泪:
“那是本宫跟他做夫妻的日子长些,早年,他满脑子想的都是争世子之位,后来又琢磨着逼曹家人禅位,兴趣不在女人身上。现在大势已定,自然也有兴趣往后宫钻了。”
秋嬷嬷拖着长音叫了声:“娘娘——”
万一让人知道娘娘这么说皇上,那还得了。
杨皇后瞟她一眼:
“嬷嬷也太小心了些,这里就本宫和嬷嬷,本宫也就在嬷嬷跟前说说。宫墙深深,说一句话走一步路,本宫都得端着,还不许本宫跟嬷嬷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了?”
秋嬷嬷叹气道:
“奴才知道娘娘的委屈,自不会跟别人说嘴去,可娘娘还是小心些。”
杨皇后嘴唇动动,到底没就着这个话题说下去,转而道:
“本宫瞧着堂妹杨芷还不错,想着,太子大婚后,把她接进宫来。”
记起在赏秋宴那日见到的杨家姑娘,秋嬷嬷笑道:
“杨家小姐是个好的,和娘娘还有几分相似,就是……是不是早了点?”
杨皇后神色淡淡的:
“不早,她和太子一般大,真等本宫不行了,再接她进宫怕就晚了。趁着本宫身子骨还好,还可以教教她。宫里是个吃人的地儿,若不教着她些,本宫怕她会被人吃得骨头都不剩。”
“娘娘——”
秋嬷嬷看着杨皇后长大,听不得她说丧气话,一想到杨皇后的身体状况,她就伤心不已。
“娘娘,要不然,还是告诉皇上您的身体情况吧。”
“嬷嬷!”
杨皇后沉下脸来,她少有跟秋嬷嬷沉脸的时候。
见杨皇后真生气了,秋嬷嬷忍泪道:
“娘娘放心,不得娘娘允许,奴才不会说的。”
杨皇后这才放下心来,神色怅然道:
“不是本宫不想说,而是说不得,若本宫走得突然,或许皇上会念在往日的情分上,对本宫的孩子们多加体恤。本宫不想因着身子的缘故,消耗皇上对本宫的感情,夫妻情分薄得很,经不起消耗的。”
秋嬷嬷眼圈红了又红,哽着声音道:
“是,奴才明白娘娘的苦心。”
停了一下又道:
“娘娘早年是在赵大人家长大的,何不在赵家选一个适龄的姑娘嫁进来?”
赵大人是杨皇后的娘舅赵俊,杨皇后跟舅舅的关系很好。
杨皇后摇头苦笑:
“不是没想过,舅舅家没有适龄的女儿,就算有,本宫也舍不得表姐妹们嫁进宫来……”
秋嬷嬷听得嘴角抽了抽,娘娘这心偏的……
杨皇后瞟她一眼,看出她心所想,哼一声:
“不全是本宫偏心,赵家没有杨家势大,就算皇上不念着与本宫的情分,也不会不顾及弘农杨氏的脸面。”
秋嬷嬷老脸一红,她咋想的娘娘都知道。
“不过……”杨皇后话锋一转:
“赵家倒有个女儿,听说模样生得不错,倒可以接进宫来。”
秋嬷嬷眨眨眼睛,心道,那……肯定跟娘娘的舅父关系不好,娘娘才想把赵家姑娘接进来。
她没问,杨皇后也没说。
杨皇后的娘能嫁进弘农杨氏,赵家自然不是小门小户,哪个高门大户都有不少阴私事,想都能想得出来,也就没什么可打听的了。
嵇绍丝毫不知由于他的到来,引起的帝后之间的变化。
他正在给司马衷念赋,天下第一美男子潘岳的《藉田赋》。
伊晋之四年正月丁未,皇帝亲率群后藉于千亩之甸,礼也。于是乃使甸帅清畿,野庐扫路。……天子乃御玉辇,荫华盖。……
蝉冕颎以灼灼兮,碧色肃其千千。……蹑踵侧肩,掎裳连袂。……高以下为基,民以食为天。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夫九土之宜弗任,四人之务不壹。……今圣上昧旦丕显,夕惕若栗。……
古人有言曰,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夫孝,天地之性,人之所由灵也。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其或继之者,……大君戾止,言藉其农。其农三推,……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嵇绍声音清亮,一首词藻华丽,大拍司马炎马屁的赋在他的嘴里,生生读出晓月清风之感。
司马衷听得直打哈气,绝大部分的文字他都听不懂,觉着还没有嵇绍讲故事好听呢。
母妃夸他有进步,让他好好跟嵇绍读书。他很乖,虽听不懂,还是捧场地努力瞪大眼睛,尽量看起来很认真的样子。
1000多字好不容易读完了,嵇绍端起茶盏啜了口茶,微微摇头。
当下笔墨纸张很贵,时人写诗作赋一向简洁,能用几个字说明事由的,绝不长篇大论,真难为那位美男子下这么大功夫拍皇上马屁。
他之所以想起这首赋,是听说潘岳调任到何阳县当县令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