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破产日,老爷子的迟疑
1997年11月,寒国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可用外储大约110亿美元。
但更大的问题出现了,经过测算年底前需要偿还的外债超过200亿刀!
按当时平均每天消耗10亿刀计。
一个多礼拜后寒国就会破产,经济将彻底崩溃。
国家破产,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金代表做出了最后的决策,正式向imf求援。
辛东旺、李建唏都是满心欢喜,觉得有了imf的援助,股市一定会回暖,寒币会止住颓势。
再差也不能比现在差吧。
抱着这样的心理,他们推动了和imf的洽谈。
他们没预料的到的是这一举动就像是捅了马蜂窝一般,在企业和民间惹来了极大的争议。
寒国人好不容易挺直腰板几十年,1996年刚加入被称为国富俱乐部的oecd,转眼就要向imf摇尾乞怜,这简直是极大的羞辱。
在寒国人眼里,面子比啥都重要。
求援的信号发出后,几乎每天股市一开市就有外国炒家抛售,最夸张时10分钟内大盘下跌20!
看着大盘狂降,李国富的脸上笑开了花。
他无比的庆幸,听取了李勋的建议,提前布局做空寒国股市。
如今在抛盘的大多都是后知后觉者。
另一边作为财阀会成员,与imf的谈判全程都会抄送到他的案头。
这种在幕后操纵两头的感觉,让李国富的控制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但随着imf谈判的推进,李国富有了新的焦虑。
如果寒国与imf签订了协约,是不是意味着股市和汇率就会回暖,得到了援助,一切都会回归正轨?
那李家是不是应该从做空市场及时撤出?
就在这时,他的卫星电话响起。
是他海外分部的负责人朴正伊,一个寒裔金融奇才。
在所有人都在浑浑噩噩的时候,朴正伊却意识到经济危机的到来,他到处游说想让大机构资助他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做空行动。
结果必然是频频碰壁。
李国富非常的赏识他,收购了他在华尔街的公司,成了朴正伊背后的金主。
朴正伊汇报了今天的业绩,兴奋的同时有了和李国富同样的忧虑:
“老板,我们是不是可以撤了,我们的几个在华尔街的同行似乎收到了什么信号,今天的20或许是他们最后一笔砸盘!”
“嗯,你又跟我想到一块去了,既然如此……”
就在李国富打算下达撤出指令的时候,在一旁观看数据的李勋突然开口制止道:
“爷爷,现在还不到撤出的时候。”
“阿勋!”
“别贪心,我们已经是大赚特赚,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500亿,但爷爷很满足,至于我们对赌的事情,就此作罢吧,20是你的,谁都拿不走。”
李国富语重心长的规劝李勋别贪心,朴正伊心中不由的纳闷,他好像听到了了不得的东西。
“爷爷给我几分钟时间,我有话要和你说。”
李国富这才注意到还没挂断的电话,他点了点头,挂断了电话。
听着电话里的嘟嘟声,朴正伊一脸的无奈,没有老人的命令他可不敢有任何动作,心中纳闷,李勋不是老板的孙子嘛,据说才7岁,能左右财阀的决策?
“阿勋,你不让撤出资金,难道寒国的股市还会下跌?”
“是的,在和imf签订合约后,合约的内容也被公之于众,引得群众一片哗然,这份丧权辱国的协约让民众回忆起被强国霸权统治的日子,金代表彻底垮台,股市和汇率并没有上涨,反而反向大跌。”
主要还是因为imf背后站着的是白房子,500多亿的救助金可不是白拿的。
企业界一片哀鸣,并不看好imf干预后经济会有所好转,所以股市和汇率并没有因此得到好转。
但仅凭这句话想要说服李国富冒险还是缺少说服力的。
这可是几百亿的巨款,如果现在不撤出,搞不好会爆仓。
一旦爆仓,他们李家不仅会血本无归,还会亏上一大笔钱。
为了能说服李国富,李勋举了几个例子。
“援助合约中的第一条,将利息提高至少25,此时寒国金融机构已经债台高筑,这比高利贷还要恐怖!”
“允许外籍人士在寒境内开设银行与券商,外资境内持股占比上限从26提高到50,个人持股上限从7跃升至50!”
因为这两条的存在,三星和一些财阀企业高达80的股份在外资手中,可以说整个寒国都一夜沦为打工人。
后世有个笑话,说寒国人都不睡觉,无论是富商还是学生每天睡4个小时依然精神抖擞。
他们是不想睡么,是巨大的压力让他们不敢睡!
听到这,老人也为之动容,仅仅这两条,就让他不禁感到胆寒,这样以来,控制了大半个产业的财阀也不过是外资圈养的一条狗而已。
不可一世的财阀也成了打工族!
如果合约的内容真的是这样,那寒国企业界产生悲观情绪也是正常的。
“可是,我一直有关注会谈,似乎没有这两条啊。”李国富迟疑的说道。
他是相信李勋的,这个宝贝孙子的话从没有出过错,但事实让他产生了迟疑。
说到底,这是数百亿的投资,牵一发动全身,一直喜欢豪赌的他,此时也不敢继续犯险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