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张大彪嗨翻了
张大彪嗨翻了!
“子弹,子弹!快给老子送子弹过来!”
“营长,我这是手榴弹,子弹在那边”一名后勤兵高声叫道。
“手榴弹也要,给我弄六,呃不,六个过来!老子炸死那狗日的鬼子!”
“营长,没良心炮抬过来了,可是架不起来,这地面上全是石板,撬不动!”
“撬不动也得给老子想办法,给那些缩在乌龟壳里的鬼子来几下狠的!”张大彪吼道。
他这辈子从没打过这么宽裕的仗,子弹可了劲的打,手榴弹可了劲地砸,而且,这可不是一炸成两瓣的边区造,而是威力不比德制差的洋手榴弹;
一开始还有点收着,毕竟一营的几百号个跟着自己冲,这一人一梭子弹下去,那消耗可就上万发不止了,
以前整个团打一场伏击战,申请下来的也就三五千发子弹顶了天,而现在,粗略一算,光一个连耗费的就不止这个数,
而且,后面还在不断往前送,一箱就有一千多发崭新的子弹,搞得战士们的衣兜裤兜里全装得满满当当的,不是子弹,就是弹壳
这李强带来的枪射速确实快,威力也强,就是抛弹壳抛得太猛,四处乱飞,别说大晚上的,就连白天都不好找,不过,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比强大的,
很快就有战士发明了收集子弹壳的好工具:从鬼子的尸体上割个袖子或者裤腿,一端绑实,另一端用绳子固定到抛弹口上,那就是一个简易的弹壳收集器;
很多战士见了都说好,大家有样学样,反正遍地都是敌人的尸体,找个裤腿啥的简直不要太简单!
这下,妈妈再不用担心我四处爬着找弹壳了!
张大彪也装了这个东西,实在是穷日子过怕了,而且也有着李强同志说的那什么火力不足综合症,
后勤部可没那么好说话,一颗弹壳换一发子弹,手上端着个耗弹大户,谁都想给自己多留点保障,
李强同志可没少说过:狭路相逢,有子弹者胜!
这话细思想来还真有点道理,你再特么勇,还能勇得过一梭子弹?
仗打到这份上,部队那是越打越有信心,鬼子的子弹根本击穿不了防弹衣,哪怕是冲锋的时候被击中,只要没击中要害,最多也就是被掀倒,
至于以前谈之色变的掷弹筒,现在威力也不是不可以承受了,
没被炸中要害的,那都是轻伤,皮外伤,不下火线的那一种,
就算是腿部受伤了,也可以找个安全点的地方,简单包扎一下,然后帮战友往弹匣里装子弹,反正战后还可以打青霉素,
妈妈再不用担心我会被感染了!
将是兵的胆,张大彪一勇起来,战士们自然也奋勇上前,一营是新一团的绝对主力,只要是老战士,几乎人手一把大刀,
不过,这一仗,大刀几乎都没有了用武之地,
李强并不是什么大方的人,不过,在手枪一把才两三百来块钱的达村,买个百来支手枪,对他来说也没多大压力,
一个团的编制,三个营,九个连,二十七个排,不但是正副排长人手一支手枪,就连有些表现好的班长也佩上了手枪
以班排为单位冲锋的一营,根本不可能出现白刃战的局面,人手都是自动步枪或者半自动,就连三八式也只能作为后续部队的新兵配置
说是多豪华也不为过。
在这样的配置下还要和鬼子拼剌刀?
脑子伤了吧?
于是,不少士兵把自己身上的钢刀悄悄地找了个地方藏了起来,背在身上实在是累赘啊!毕竟身上有子弹,后面有补给,何苦?
张大彪倒是没把自己的大刀藏起来,毕竟他有警卫员,虽然比不上李云龙,好歹也有两个,刀暂时交给他们保管,这很正常。
唯一不能理解的是李云龙的命令,让他收着打,不能把鬼子打急了,又不能放鬼子太轻松,
“大家注意检查子弹,一排,摸上去,每个人打三枪就撤回来,二排准备,等一排撤回来时立即从另一个方向出击”
毕竟是跟了李云龙那么久的人了,学会了在战场上变通,张大彪打的是添油战术,
一支一支部队轮流上去,打上一轮枪就撤,这里还要考虑到节约子弹的因素,
阿卡四七这枪只有三种选择,单发,三连发,还有就是连发,
如果选择三连发的话,那名战士上去,扣一下扳机就该撤回来了,所以,绝大部份的人都会选择单发,
这得研究战士们的心理,大家都对鬼子恨得牙痒痒的,恨不能多杀几个,说是限制打三枪,其实,打个四五枪也没有办法追查,除非有人举报,
当然,这时候,战士们的积极性都很高,觉悟很好,真有人那么做了,分分钟会被揭发,所以张大彪觉得,自己这安排,很合理。
至于天亮后,还剩多少鬼子,他可管不了,我已经收着打了,团长你看,我的命令都下到基层去了
反倒是李强那里过得没那么愉快,李云龙的部队纪律性太强了,这也不行,那也不准,畏首畏尾的
明有个地主婆的肚兜一看就是顶级的工艺品,那水鸭子绣得真是栩栩如生,李云龙的人偏不让他收缴,换两门rpg7都不行
不就是穿在身上嘛,自己又没嫌她穿过,
好在这样的插曲并不是太多,不然,李强都有点想换个交易对象了,又不是非找李云龙不可,只是熟人,能帮衬时多帮着点
再往后,李强也发现,东西有点多,看样子再搞下去也搬不动了
新一团满打满算一两千人,还不算伤员什么的,何况,打仗的那些战士们,忙活了大半天,不也得让人家休息一会
李云龙来了,开口就一句话:“兄弟,差不多就得了,你连人家刚纳的布鞋也要拿,就有点过了”
李强愣了一下,连晋西北大老抠都看不过去了,那自己还是得收手了,
只是可惜了,手工棉布鞋呢,千层底呢,弄回去,少说能卖个百把块的,
不过,这尺码确实也太小,小学生穿着还凑合,初中就要紧脚,不是什么主力消费人群。
“就冲你这话,那鞋还给她们!”李强道,有点不舍。
“兄弟,你要真喜欢这鞋,回头到了根据地,让工作队的同志们找老乡们做几双给你就好了,”李云龙安慰道。
还有这操作?
李强一下子就来劲了。
“根据地的老乡能帮做鞋子?”李强问道。
“当然,你别看根据地小,巧手的媳妇可不少,”李云龙一脸自豪地说道:“就说咱们吃的烙饼,就是用半两油,她们能煎出几十上百块”
“咦,这个,咱们可以好好聊聊”李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