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娄家现状
娄家人都不知道许大茂要来,这事也没法提前告诉他们,香江和内陆的民间通信早就被切断了,消息根本过不来。
“我再去买些菜回来,不然太太要说我失礼了。”
阿湘朝阿宁使了个眼色,两人一起出了门。
又玩了一会,许晓眼皮打架,没一会就在婴儿床里睡着了。
许大茂这才有心思说起之前的事:“我偷渡过来的时候,在海上救了两名少年”
他把这事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我想着你没有手下,就觉得他俩还不错,本身一无所有,又没了退路,思想也淳朴,跑个腿什么的应该会比较有用。”
娄晓娥认真思考了一阵,点头认同:“你说得对,凡事都得未雨绸缪,这俩人如果像你说的那样,我可以去见见他们。”
“其实我确实需要几个只忠于我的手下,往后我回燕京生活了,在香江也需要代理人,属于我的那份利益谁也别想贪墨。”
霸气侧漏啊,从这话里许大茂能听出来娄家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更别提娄半城还有个弟弟和妹妹,也就是娄晓娥的二叔和姑姑。
而二叔和姑姑本身又有子女,整个娄氏一族的人很多,个中情况十分复杂,想想就头疼。
作为娄氏一族的掌舵人,娄半城肩上的担子其实是很重的,毕竟要养活这么多人,坐吃山空肯定不行,必须开源。
“娥子,你们整个娄氏家族连同手下总共有多少人,有哪些生意?”
一提这茬,娄晓娥的眉头就皱了起来,似乎对娄家现在的情况很不满意。
随着讲述,许大茂也了解了娄氏一族的近况。
不算许晓,娄氏三房老老少少总共有42个人,再加上从内陆跟过来的手下和他们的家眷,总共有65个人。
这65个人里并不包括那些聘请的员工,也就是说这些人全是从内陆过来的。
人家拖家带口地追随你,你自然要让他们衣食无忧,而香江物价很高,这么多人每个月的工资、生活费加房租都是很大一笔开销。
娄家目前还没有真正的实业,全是小打小闹,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些生意。
两个服装店,一个餐厅,两个麻将馆,一个报纸摊,两个杂货铺,一个卖蚝烙的小摊子。
再就是七月份趁着地产危机,低价盘下了一个制衣厂,能生产一些服装,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放在服装店里卖,目前产能很低。
收购这个制衣厂主要是为以后打算,因为现在的制衣厂没有机器,全是用缝纫机来手工制作,等时机成熟了,随时可以转型生产纸尿裤和卫生巾。
这就是娄家目前全部的经济来源。
此时娄家众人的心态早已不像刚来的时候那么轻松,在香江住的越久,越能体会到这个姿本主义社会的残酷。
这里是有钱人的天堂,有钱可以随便潇洒,没有钱,一切休提。
钱花起来实在是太快了,堪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二叔和姑姑逃到香江的时候已经没什么钱了,娄晓娥说过家里的资产有四百多万,但已经抽出了绝大部分出来购置地产、房产,还要留一部分现金来建设化工厂,以保证高吸水树脂的生产。
房地产短时间内无法变现,制衣厂目前也只能生产一些普通服装,那些生意的产出赶不上消费的速度。
总体来说现在娄家的经济状况已经十分拮据,入不敷出。
怪不得连谭雅丽都要去餐馆监工,实在是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当富贵闲人了。
其实这样也挺好,丈母娘一身的好厨艺,浪费就太可惜了。
何大清也是厨艺高手,都80多了还在幸福家园的后厨当监工呢。
许大茂默默听着,心中一直在思考,可越听越心惊——娄家情况怎么这么糟糕了,居然还不如前世。
前世他们匆匆逃来香江,准备应该没有现在充分才对。
仔细一想可能是因为娄半城提前知道了地产风暴的事,把大量资金拿来压在固定资产上了,导致流动资金不足。
虽然地产以后会疯狂涨价,可那也是几年之后的事了,那时香江社会趋于稳定,经济开始腾飞。
李超人也趁着这股风购置了很多地产,但他是用闲钱买的,并没有伤筋动骨,而且人家的长江塑胶厂还在持续输血。
如今娄家盈收十分有限,却把不多的资金全压在地产上面,似乎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娄晓娥思索良久,突然开口道:“现在看来我们当时的决定还是欠考虑,我得让工厂尽快运作起来,尽快生产。”
想通这一点,许大茂顿时恍然大悟,怪不得跟娄晓娥见面的时候她都会认真学习,总想尽快把高吸水树脂发明出来,原来是想尽快改善娄家的经济状况。
可以想象,这种方便又卫生的东西一旦生产出来,会有多么受欢迎。
天天现金流,经销商排着长队等着拿货,甚至为了一点份额都能抢破头。
许大茂从空间里拿出两包卫生巾,分别是日用和夜用的,还有几张婴儿用品:一张纸尿片、一张纸尿裤和一张拉拉裤。
“这是你要的东西,我特地挑选了五种最常用的类别,你们工厂生产的时候,千万不要全部生产出来,要慢慢推陈出新。”
“如果有人模仿,你们就改进产品,或者出新品,争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领先的位置。”
“实物一旦发明出来,立马派人去英美日,德法苏这六个国家分别申请专利,千万要记得。”
自从《巴黎公约》实施后,专利,也就是知识产权开始被当代各主流国家重视,但目前还没有国际约束力。
也就是说想防止专利被窃取,必须在《巴黎公约》的六个主要成员国分别申请专利,整个过程可能需要一年。
为了避免各国专利局的重复工作,美国于1966年倡议设立一个国际专利合作机构。
这个提议很快被各成员国通过,于1970年出台了《专利合作条约》,78年开始生效。
也就是说要等到78年才有国际专利一说,时机不等人,娄晓娥显然不可能等十几年,所以只能在每个国家都申请一次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