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舔到最后应有尽有
“今天叫你来,就是要让你去一趟冉老师所在的安定门小学和她父母所在的第二十七中学,跟他们学校的割尾会联系上。”
“我打算把冉老师调到厂子弟小学,她爸妈调来厂里劳动,你先去跟他们领导打个招呼,特别是管章的。”
小李心领神会,他自己只是个办事员,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了不起,但管了公章,那权力就大了。
要办理工作调动,首先要有单位接收,并出具倒调函,再由当事人提交书面申请调离。
原单位如果答应放人,也要出具一个同意调离的函件,再去区里相关部门签字盖章,像这次就是去区教育局。
像这种同城工作调动不需要迁户口,也不用在两地来回奔波,比异地调动的程序简单的多。
“人情方面的花费你先去后勤支,回头让那边过来找我签字就行。”
小李一听就明白了,赞道:“许主任这么关心厂里的同志,真是像春天一样温暖。”
这话听着怎么这么别扭呢!
许大茂抽出两张信纸,刷刷写下两篇信函,里面说明了具体情况,签署名字并盖上了轧钢厂割尾会的公章。
小李喜道:“有了这两封信函,我就更好说话了。”
说着起身准备离开,许大茂又嘱咐道:“安定门小学那边,你别上去就说要让冉秋叶教学生,就说让她接茬扫地。”
小李意会,答应一声走了。
许大茂往椅子上一坐,翘着二郎腿焉悠哉悠哉的。
这就是当领导的好处,动动嘴皮子,自然有人去帮你办,根本不需要自己搭进去任何人情。
燕京的小学校长的行政级别为正科级,中学是副处级,而轧钢厂的厂长是正厅级。
割尾会主任和厂长相等,比学校的级别高了很多,那两所学校的领导应该会同意。
……………………………
中午下班后,去招待所餐厅吃饭。
把事跟傻柱一说,傻柱立马感恩戴德。连连道谢。
这无疑是最好的方案了,既不得罪准岳父岳母,还能解决他们的工作问题,还能让他们摆脱被下放的命运。
而且一旦他们老两口在厂里上班,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更容易培养感情。
等您二位知道我傻柱是个什么样的人,肯定会点头答应,到那时,咱才算是真正脱离单身了。
“这这让我怎么感谢你才好呢。”
许大茂不屑道:“用不着,这是人老太太的人情,你赶紧把自个的事做好才是正经。”
傻柱知道许大茂手上的权力有多大,倒也干脆。
“没的说,我以后就拿老太太当我自个儿的亲奶奶就得了。”
“就是这偏头痛我上哪找药去,真会为难人,我特么想结个婚比西天取经还难。”
关于偏头痛这事,许大茂还真有办法。
前世刘海中也是有偏头痛,后来一大爷找胡同口惠民药店的老李头开了个专治偏头痛的药方,还开了两副药。
后来刘光福去家里拿药锅罐熬药,不懂规矩非要人递给他,棒梗本来就看他不爽,立马炸刺。
接着就发生了棒梗打刘光福、傻柱打棒梗、开除棒梗等一系列事情。
刘海中后来说那药还挺有用,喝了七八副病情就大为好转。
索性好人做到底,把这消息也告诉了傻柱。
“我再教你一招,你把药熬好用保温桶装着,直接送到冉老师家,不管那老娘们怎么摆脸色,你都别在意。”
“往后等他俩过来上班了,就每天早上给那老娘们送一回,连续送半个月,一准好使。”
傻柱刚开始还挺高兴,后来一听这么麻烦,顿时愁得不行。
“我怎么感觉给自个找了个祖宗呢。”
给自己找个爹妈,还得伺候着,确实跟找个祖宗差不多。
既然当了舔狗,那就一路舔到底,舔到最后应有尽有嘛。
“好事多磨,你自个看着办,我吃饭去了。”正好秦京茹叫过去吃饭,便顺势离开。
临近下班的时候,厂办的小李回来了。
那两所学校的领导一听是轧钢厂割尾会主任点名要人,很爽快就答应下来。
学校领导也巴不得把这三个“小资”送走,但第二十七中的领导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冉秋叶的父母需要以下放的名义到轧钢厂来参加劳动,而不是普通的工作调动。
他们得考虑在学校里造成的影响,说白了就是不能让这两个“姿产阶级的后代”太舒坦了。
“下放就下放呗,正好煞煞他们的傲气,让他们明白工人阶级才是领导阶级。”
这种要求简直是理所当然的好吧。
“你赶紧把这事落实,尽快让他们仨入职,这相处久了才好说话。”
小李答应一声,离开了办公室。
许大茂往椅背上一靠,真是官大一级压死人,本以为要费点功夫,没想到这么顺利就给办了。
其实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虽然轧钢厂并不是学校的上级部门,但行政级别在那摆着,冉家又不是什么关键人物,说放就放了。
像《人是铁饭是钢》里边,丁秋楠想去大学进修,因为她是医疗人才,工厂就死活不放人。
正琢磨着,电话响了。
话筒里传来徐部长爽朗的声音:“小许啊,好久没给你打电话,第一次还让接线员接到招待所去了,后来招待所那边一说我才想起来。”
许大茂心中有数,昨天河间地震已经发生,今天徐部长亲自打来电话,估计跟那事有关。
果然,徐部长很快就说起主题:“明天下了班你得来我家,然后一起去李老家一趟。”
许大茂答应一声,想起以前的承诺,问道:“徐颖什么时候回崇庆?我答应临行前给她做一餐饭。”
“还有一个多星期,那就4月2号礼拜天吧。”
电话那头响起了说话的声音,徐部长可能是有事,很快就挂了电话。
李老临终前几年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了地震预报预测的研究,可谓是一心扑在工作上。
河间和燕京仅仅相隔100多公里,按照这位科学家的一贯作风,他肯定会亲临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