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林中救人
38
阿示跟着欧阳单来到了他下榻的客栈,在客栈,阿示又看到了那位叫阿和的少年。
少年见阿示跟着欧阳单一道过来,似有些吃惊,不禁问出口:“你怎么来了?”
阿示听他如此问,心下倒是觉得有些好笑,于是答道:“怎么,这客栈我是不能来的吗?”
“那倒不是。”阿和听言,努了努嘴,随后小声嘟囔了一句。但一想似又觉得有些不服气,刚想开口再说些什么,却被欧阳单出声打断。
“阿和,去把我的马牵来,然后将我房里的包袱取来。”欧阳单说完,转身又对阿示说道,“阿示,现在天色已不早,不如先在此处吃些东西吧。”
阿示听言摇了摇头,“早些启程,莫要再多做耽搁了。”
欧阳单见阿示如此反应,也不再勉强,便让阿和又去准备些干粮带着,以备不时之需。
阿和将欧阳单和自己的马牵了过来,然后准备上楼去收拾自己和主子的行装,却见欧阳单走到那两匹马前,然后指着阿和的马说:“你把你的马牵出来做甚?”
“啊?”阿和被欧阳单的一问给问住了,“主人不是打算离开此处了吗?”
“是,但是你不必离开。”欧阳单答道,“你快些去我房间帮我把包袱拿下来。”
“可是……”
“嗯?”
这位叫阿和的少年见自家主人如此,不敢再多说些什么,于是转身上楼,去拿欧阳单的行装。
不一会儿,少年将主人的行装与马匹准备妥当。
欧阳单与阿示二人翻身上马,临行前,欧阳单对落单的少年说道:“你不是很喜欢这繁华的东河城吗?主人我现在便给你些假期,让你好好在这东河城里游玩游玩,若是玩腻了,便自己先行回去吧。”
说完,便又跟在阿示后头,一齐往清谣镇的方向而去。
阿示看着策马追上来的欧阳单,见他留了小厮跟在一旁,一时也不知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便也不再多管他,只管自己赶路。
想跟就跟吧,阿示如是想着。
阿示因想快点到清谣镇,因此赶路的速度并不慢,除了必要的进食和睡觉,其余时间便是策马狂奔。以欧阳单的武功底子,跟着他是一点也不觉吃力。一路上有欧阳单陪着阿示说说笑笑,倒也是解了不少烦闷。
这日,二人正如往日一般赶路,却忽闻一孩童在林中大喊救命。
“救命啊,救命啊,有没有人啊……快……快来救救我娘……”
听孩童的声音尚显稚嫩,应还是个不满十岁的娃娃。
阿示闻声勒马转了方向,朝那声音来源之处跑去。欧阳单无法也只能跟了上去。
走近一看便见一衣衫篓缕的小男孩正跪在一名妇人的身旁,一边摇晃着妇人的身体,一边大声呼救。
小男孩见骑马而来的两人,忙冲着他们大喊道:“大侠大侠,救救我娘吧。”
阿示下了马,见妇人正躺在地上口吐白沫,浑身抽搐,于是俯身伸手探了探她的鼻息,只觉进气多出气少,显然已是危在旦夕。
小男孩见阿示如此,跪在一旁“咚咚”向阿示磕起头来,嘴上还是那句:“大侠大侠,救救我娘吧,救救我娘吧。”
这头磕得着实用力,没几下,孩子的额头上便现了血印,阿示见状,忙伸手阻止,然后对孩子说道:“你先起来,我想想办法。”
阿示并不通晓医术,当然,也有可能他懂,只不过忘了。他看着地上的妇人,全身气息绵软,显然并非江湖中人,方才他试着用劲力灌入妇人的体内,但是因其七经八脉未通,竟是丝毫没有作用。
正当阿示一筹莫展之时,一旁却忽然伸过来一只手。那只手上正握着一颗丹药。
“喂她服下此药。”
阿示接过欧阳单递过来的药丸,喂给了妇人,没多久,妇人便停止了抽搐,呼吸也顺畅了许多。一旁的男孩见状,忙又跪下来,大声喊道:“娘,娘,你好些了吗?”
那妇人似是听到了孩子的呼唤,眼皮微动,随后轻轻点了点头。
“谢谢两位大侠,谢谢两位大侠,两位是大慈大悲的活菩萨。”男孩见自己的娘亲有所好转,忙向阿示和欧阳单道谢。说着便又俯身想向二人磕头。
“哎哎哎,这小孩儿怎么这么喜欢给人磕头啊。”这次倒是欧阳单出声阻止了孩子,“快快起来,先照顾你娘吧。”
说完,欧阳单又转头对阿示说:“好啦,人也救了,咱们继续赶路吧。”
刚刚站起来的小男孩听到欧阳单对阿示说的话,望着自己的娘亲,似是在想些什么。
欧阳单只听身后又是“咚”的一声,转头,便发现刚刚站起来的男孩,重又跪了下来。
男孩在地上重重磕了一个头,脸上泪痕未干,带着哭腔说道:“谢谢两位大侠的救命之恩,但是,我家住的村子离这里还有一点距离,我一个人没有办法把娘搬回去,两位大侠能不能帮我把娘带回去,我怕……我怕……”
男孩小小的年纪,神情恳切,带着丝不似他这个年纪的沉稳,向二人开口说道。
面对这般的求救,阿示自觉是举手之劳,便应允了下来,“好,你在前面指路。”
欧阳单本意不想做过多容易节外生枝之事,但见阿示已答应下来,便也只好跟着一起去到男孩的村子,帮忙安置妇人。
由于病人无法直立坐在马上,阿示只好让妇人趴在乌墨的背上,随后,一行四人便朝着小男孩的村庄走去。
小男孩在路上告诉二人自己名叫古林,今年刚刚满七岁。
古林家所在的村子离发现妇人的地方有半日的脚程,四人在黄昏时刻方走到了地方。只是,这古林家所在的逢古村却和阿示预估的有些不太一样。
阿示见古林和他娘均是一声破烂衣衫,头脸四肢也皆是脏乱油腻,似是许久未曾清洗过,便想着他们二人必是来自一方穷苦之处。
却怎料,当四人来到逢古村前,却见其房屋建造都颇为考究,红墙绿瓦的一间间屋子鳞次栉比,一看便知不是那种真正的穷人会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