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11章
没人问为什么这个人为什么会和大将军在一起,大将军做事,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释。
萧长凛没有立即回营,而是沿着边境线巡查了几个时辰,此时夜色已深,部队在野外就地驻扎,梅雪海端了盆水走向大将军的帐子。
高寻正在汇报军情。
“将军,按照你您的吩咐,冯勇亭将军带着十万大军沿着潼洋河西进,已经抵达朗烨绿洲,今日已经开始挖地窝子了,后日就能动铲子开工。”
萧长凛看着密信,嘴角露出了一丝浅浅的笑容。
潼洋河起源于达哈克山,达哈克山原本属于寒金国,寒金仗着地处上游,没少借着潼洋河遏制大周咽喉,建河道改变潼洋河流域,修河堤堵水想旱死下游民众,百姓苦不堪言,活命不仅要靠天,还要看寒金国的心情。
一怒之下,萧长凛沿河而战,攻略了一座又一座城池。
寒金派了多少杀手刺客暗算萧长凛,皆以失败告终。
到如今,寒金气数已尽,离亡国只差一步,长风军前方战事吃紧,大周却后方供应疲软,支持不力,不拨钱银制造、维护武器、甲胄,连粮食都是以次充好。
阳关谷这一仗打得好,却不能继续打,武器不足,粮食不够,再打下去,入了秋冬,天寒地冻,缺衣少食,不用敌军攻击,自己就先垮掉。
况且,没了寒金国制衡,其他国家吞并寒金余土,壮大自身,对内忧外患的大周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
一个国家生死与荣衰并不是平定边疆就能决定的。
自古以来,稳坐京城政治核心的人更关键。
朝廷内部结党营私,排除异己,蝇营狗苟,贪腐成风,根本靠不住,萧长凛甚至不知道他上的奏折是否到了皇帝手里。
先康王萧盛璟与皇帝一母同胞,年龄差的不大,关系亲厚的很,又为护驾而死,遗腹子萧长凛自幼深得皇帝宠爱,小萧长凛能坐在皇帝怀里吃饭,皇子们却不能。
皇后一党深深忌惮康王萧长凛,怕皇帝一个迷糊,大统就传给他了,毕竟,史书上就有这样的帝王[1]。
因此,只有十四岁的萧长凛被联合请命,扔到了战场上。
本欲逼他死,却不想他九死一生凤凰涅槃,不仅战无败绩,军官中上下无不称赞,更是赢得了百姓的心。
太子更慌了,派最亲近的小舅子林清泽前来近身辅佐萧长凛,名为护卫,实为监控。
君子坦荡荡,萧长凛根本不惧,很快俘获了林清泽的心,可他也不自负,没有因为林清泽的崇敬而忘记他的身份,反而,屡次借用他的身份讨钱、讨粮,当然,适时给予背后的那个集团一点甜头,让他们更加重用林清泽,如此反复,倒也轻松过一段日子。
可是随着萧长凛的战功越来越大,美名越传越远,高堂内的那帮子人反应过来了,于是欺上瞒下,克扣军饷,长风军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这一年来,太子党更加肆无忌惮,竟然连粮草都不怎么给了,给的也是难以下口的糟粮。
他派林清泽去送尸,给寒金国求和的机会,因为林清泽本身就是太子一党的人,他出马,太子党必定全力支持,不会从中作梗。如果寒金就此成为附属国,林清泽的功劳、美名就是他亲亲太子表哥的功劳、美名。
如果失败了,那就是冷酷上峰萧长凛的决策失误。
不要问为什么会这样,文人的笔,杀人的刀,拨乱春秋,几篇文章的事。
朝廷没钱没粮,战士饥一顿饱一顿,萧长凛不想抢劫沿途百姓,也不想放弃即将到手的疆土,于是开始实行军屯制。
所谓军屯,古来有之,军队选择适宜开垦的土地,一边耕种、一边练军,并且把土地依着军功分给兵士们,一是能刺激士兵,他们有了更明确的利益驱使,行军、开荒更加积极主动;
二是灾祸连天,百姓尚且不能饱腹,因战征粮,实在违背他“守边疆、护百姓”的初衷;
三是士兵征战在外,时常有因伤病残退役的、年迈的士兵无处可去,这些回不去家乡的英雄们也要有归宿,有了田,便能活下去,若能娶妻生子,更是恩典,也能老有所依;
四是以田为链,把士兵和新打下的疆土里的百姓联合起来,既能加强管理,又能结合当地技能,外来者不懂得,当地人懂,田垦之事,事半功倍;
当然,萧长凛还有第五个考虑,如果能因此建城,在边疆建立一座桑哈城那样的中转地,大周行商聪慧勤劳,定能借此发展经济,新城池不仅是驻军基地,更是经济要塞;
如果一切顺利,周边畏惧,那就能达到第六点目标,开疆扩土,再建新城,如此循环,大周鼎盛在望。
其实他在第一次收到陈粮时就起了警惕之心,早就派人去勘察地形了,阳关谷大捷之后,萧长凛立即命令士兵拔营去往选中的绿洲,立即垦田建基地。
此时已经入秋,时间紧、任务重,一定要依着气候赶紧种下适宜的粮食,当然,也要考虑到此地特点,买些小牛小羊小猪仔养起来。
萧长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孤身奔驰千里去救的梅雪海。
“将军,我来送水。”梅雪海站在帐外柔声禀报。
萧长凛刚刚就听到了脚步声,声音虽清浅,却独有一份与土地的连缠,独特的很,他回道:“进来吧。”
梅雪海捧着一盆温度适宜的水放到凳子上,沾湿毛巾,递给萧长凛擦手,笑言:“外面烧着水,等您睡前我给您端来,泡泡脚,去去乏。”
“嗯,下去吧。”萧长凛挥挥手。
高寻看着二人之间的气氛莫名温馨,有些刺眼,抢说道:“将军,张夫人累了一天,头上还有伤,还是我伺候您吧。”
高寻的语气虽真诚,过快的语速却显得他很焦急,萧长凛的身体有一瞬间的凝滞,如梦初醒般,身上突然多了一层无情无欲的孤冷,他点了点头,对梅雪海说:“既然已平安归来,回到医部注意安全,往后不必来伺候了。”
梅雪海福身退下,余光瞧见高寻看她的眼神冰冷。
高寻曾经是云岚国人,在战争中家破人亡,幼小的他被人牙子捡走贩卖,因为会写字,成了康王府的下人,在人员复杂的康王府无依无靠,被安排做一些谁都不愿意做肮脏吃力活,或是有些学问,或是沉默可靠,总之,得了机缘,入了夫人的眼,把他送到更年幼的萧长凛身边贴身伺候。
当了康王的护卫后,他的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日子突然好起来,并且越来越好。
直到有一日,他收到消息,云岚公主兰无瑕出山复仇,请他全力帮助。
莫名其妙,没头没尾,密信塞在他兜里,他都不知道是谁放的,查都无从查起。
兰无瑕是谁?年方几许?样貌如何?有什么计划?该如何相助?
他一概不知。
也不想知道。
遥远的记忆已经模糊,他只知道自己因为萧长凛才从地狱回到人间,任何人想打他的主意,要先跨过他的尸体。
然后,梅雪海出现了,王爷身边的人开始变得不对劲,甚至王爷自己,都有点不对劲。
如果她是来害王爷的,那他,不会让她活。
下午回到军营,高寻让她自行找张衡林,萧长凛走在前面,离去的步伐如风,神情淡漠,自昨夜之后,他再没看过她一眼。
营地里军帐少了很多,空旷的荒地上支着两张桌子,杜仲和巫医彼此相隔好几丈,正在给士兵们看诊。
巫医竟然来了军营?
杜仲有感应似的,一抬头就看到梅雪海,还以为眼花了,定睛一看,果然是她,连忙起身小跑过来,悲伤又急切地问道:“头上怎么了?”
梅雪海笑笑:“从马上摔下来磕了一下,已经没什么大碍了。”
杜仲又上上下下,左左右右,仔仔细细打量一番,看她精神不错,悲痛欲绝的脸慢慢变得春花灿烂,问道:“苍天有眼,你平安无事,快说说,你是怎么获救的?”
梅雪海想起回来路上萧长凛的嘱咐,回道:“大将军出巡,偶然遇到劫持我的贼人,于是打败他们,把我救了出来。”
杜仲心有余悸,但是面前还有病人,于是让她坐在旁边,说道:“阿海,你先给我打下手,等看完诊,好好跟我说说这两日的遭遇。”
这几日气温骤降,御寒的衣服不足,有些身体弱的着了风寒,杜仲集中起来统一诊断,统一煎药,统一分发。
伤病患散去,梅雪海翻看着病案本上的记录,问道:“这伤寒有点不太一样啊,时冷时热,头晕目眩,怎么看着像疟疾?”
杜仲正色道:“我也不是没想过,疟疾分寒虐、温虐、瘅虐,先寒后热为寒疟,先热后寒为温疟,但热不寒为瘅疟,汗出恶风为风虐,但都蓄作有时……可他们没有这些特征,况且,脉象不同。”
巫医听到杜仲的话,撇撇嘴,大声反驳:“天象异,地行妖,人疟疾,我看你这助手比你懂的都多,天气又干又冷,他们患的就是热证,当以火疗针灸放血治之,喝什么汤药,根本不治病。”
杜仲医术高超,从没人质疑过他,听到巫医的挑衅,新仇旧恨,把这个文质彬彬的人气的要吵起架来,他讽道:“你说你的治疗方法好,你的病人不还躺着吗?”
巫医张了张嘴,饶是伶牙俐齿,在事实面前,却没想出反驳的话,冷哼一声,扭头走了。
杜仲瞪了他一眼,除了前仇,两人的用药不同,杜仲依照《伤寒杂病论》开药,巫医依照《四部医典》开药,两人的病人又都还没好,因此彼此都看不上对方,更加水火不容,一老一少,闹笑话似的,隔一会儿就掐一架。
看着巫医气哄哄的背影,梅雪海问道:“巫医怎么来军营了?”
杜仲同样气哄哄,说道:“这个老头子不厚道的很,都是他害得我们被打劫,你被掳走。你被绑架后,萧大将军吩咐郭少榕将军驻扎到月泽绿洲,以防敌军有什么阴谋,巫医就被抓过来审讯了。”
原来寒金军战败后,敌军残部金烈将军率兵跑到月泽绿洲,假造神迹,假冒神之子,诱骗巫医救助他们,杜仲一行人抵达月泽绿洲当日,当即就有人通报他们首领金烈,伤病员在他们与村长吃饭时就转移了,而金烈也担心暴露,第二日天没亮就撤了。
杜仲一行遇险后,萧长凛就派虎威将军郭少榕领兵驻扎,一为追击敌军,二为查验奸细,三为开垦绿洲,四为收拢民心。
杜仲突然想起什么,开心说道:“月泽绿洲气候适合种药,大将军已经允了,派人去种植草药,以后我们用药也不必光指着朝廷派发。”继而突然悲愤起来,说话声音都大了,“你都不知道,朝廷很久没发药了,这次伤寒,不是缺这味,就是少哪味。哎,用药讲求精准,多一钱少一钱都不同,现在……哎,你说说,缺医少药,怎么能治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