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你看上她了?
第二天下午,刘晓芸几人刚把摊子摆上,老何便捅了捅刘晓芸:“看,那就是我老姐妹,旁边的是她女儿!”
说完扬声朝着前方招呼,“老宋,你来了啊!”
刘晓芸顺着她的方向看过去,目光马上被那位年轻女孩所吸引。
女孩个头不高,一头乌黑长发直直地垂在两肩,清瘦的瓜子脸,秀丽的五官,白衣长裙,打扮得很清纯。
不知道年纪的话,会以为她最多二十出头,跟琼瑶小说里的女主角似的,长得柔柔弱弱,我见犹怜,应该很受男孩子的喜欢,不知道婚姻怎么会如此不顺。
“看到了没,条件不错吧,就是太挑了,说是要找感觉,结果一直没找到。”老何在刘晓芸耳旁低低地道。
杜明雅也凑到刘晓芸耳边:“我觉得不行,沈工应该不喜欢她这一类的。”
刘晓芸诧异地看向她,悄声问:“沈工喜欢哪一类?你知道?”
杜明雅一梗,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干脆翻了翻眼皮,强词夺理地回答:“反正我就是知道!”
说话间那两母女已经走到了摊子前,老何热情地把刘晓芸和杜明雅介绍给她们,那女孩抿着唇,好奇地打量着两人,除了最开始和她们打了招呼,全程就没再说话,只保持着矜持的微笑。
刘晓芸倒是挺理解,这相当于相看了,她肯定有点紧张,不肯多说话,想给介绍人留个好印象。
待她们走后,老何征求刘晓芸的意见:“怎么样?还行吧?”
岂止是还行,非常不错!
她马上答道:“应该没啥问题,明天早上我去跟沈工说,再约个时间。”
这么好的女孩,配沈工完全配得上,他肯定不会拒绝!
第二天早上,刘晓芸揣上那女孩的照片,照常来到河边锻炼。
昨天晚上她睡得不好,今天早上便起得早了点,到了老地方,沈工还没有来,她一个人先做起了热身运动。
她在心里设想着沈工听到这事会是反应,开始也许会不答应,可只要把那女孩的照片拿出来,再跟他形容一番她的形象,应该会改变主意。
接下来呢,就是约会了吧?
既然那女孩先对沈工有好感,肯定会好好维护这段感情,两人修成正果的机率很大,没准国庆节就能吃上他们的喜糖,再晚不会晚过明年春节吧?
刘晓芸知道自己应该为沈工高兴,可就是提不起精神来,甚至想扭头就走,跟老何说,你另找个人吧,这事我做不来。
“咦,刘师傅,你今天来得挺早?”
刘晓芸正在胡思乱想,就听到沈工清朗的声音传来,再一抬头,便见他精神饱满地朝这边走,脸上满是笑意。
这会儿晨光正好,给他的脸上发梢洒上了一层金辉,份外耀眼。
刘晓芸如同被烫了般挪开眼,心里不由得嘀咕:沈工确实不错,难怪那女孩相中了他,还真是有眼光。
沈工走近刘晓芸身边,微微皱起了眉头,轻声问道:“刘师傅,你昨晚没睡好吗?”
“啊?”刘晓芸抚抚脸,难道上了年纪的人就是这样,稍微有点什么,马上就会在脸上表现出来?
“有点黑眼圈。”沈工站在她身边,随口道。
刘晓芸没搭话,却在心里想着怎么跟他提介绍对象的事。
她迟疑半天,回想电视小说里那些媒婆是怎么开场的,结果根本想不起来,最后决定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反正沈工过上幸福生活以后再想起这段场景,只会感谢她。
“沈工,你有没有考虑过再婚?”刘晓芸盯着沈工俊挺的侧脸问道。
沈工没料到刘晓芸会这么问,猛地转头看向她,眼里有不加掩饰的惊愕。
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这惊愕消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难以言状的喜悦。
他的嘴角勾了起来,眼睛盯牢刘晓芸,缓缓道:“我有考虑过,特别是最近”
话还没说完,就见刘晓芸如释重负地拍拍胸口,打断了他接下来的话:“太巧了,这事儿来得太是时候了!”
说着小心地从运动裤的包里摸出一张照片,递给沈工:“沈工,你瞧瞧这女孩,是不是长得很漂亮?”
沈工话说了一半就被刘晓芸打断,情绪便梗在那上不去下不来,现在刘晓芸又让他看照片,他有点摸不着头脑,下意识地接过照片扫了一眼,确实是个很清秀的女孩,便附和道:“是还不错!”
“你也看上她了?太好了!”刘晓芸松口气。
她还是第一次给人介绍对象,完全不知道怎么做,看来直接点,不藏着掖着效果还挺好。
“我看上她了?什么意思?”沈工把照片还给刘晓芸,莫名其妙地问道。
刘晓芸接过照片,指着这女孩,巴拉巴拉把她的情况介绍了一遍,当然她没说是那女孩先看中的沈工,女孩是有自尊的,得先保密,至于他们两人好上后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了。
“那天你帮着我打卖拌菜那两口子的时候,这女孩她妈也在场,觉得你很有正义感,就想把她女儿介绍给你,正好她和老何关系好,想着托她说说,托着托着就托到了我这儿,我觉得你们还挺般配的,答应帮着问问。怎么样?约个时间见一面吧?”
刘晓芸见沈工皱紧的眉头松开了,似乎还舒了口气,便期待地望着他,等待他的答复。
没想到沈工垂眸想了想,突然问了一句:“你希望我和她见面?”
刘晓芸顿了顿,咬了咬下唇,干巴巴地笑道:“是啊,见一面了解下,看看合不合适。”
沈工转过头去,又做起了扩胸运动,眼神看向远方,半天不变换动作。
“这是在做激烈的思想斗争?见个面而已,有那么难决定吗?”刘晓芸在心里嘟囔了一句,也不催他,让他自己考虑清楚。
半晌,沈工终于放下了手臂,语气平静地道:“我先考虑一下,明天早上给你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