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刚一穿越,系统就要教我造反 > 第232章 煽风点火

第232章 煽风点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萧铮赶回齐王府的时候,荀彧等人早已经在书房恭候萧铮多时。

    但大家都很有默契,没一个人想过要不要通知王湛等人,毕竟大家的潜意识里,这些世家不给主公添乱就不错了,还想指望他们帮得上忙?

    赵吉先通报了玄武卫那边的情报,告诉众人是因为庞贲的一个亲兵自从庞贲死后,一些与庞贲有嫌隙的将领迁怒于他,令他在洛阳城和白巾军中受尽排挤,甚至还想要他的命。

    这名亲兵为了保命,只能逃出洛阳去邺城投奔薛冲,为了让薛冲收留他,不惜说出了当年的真相,是高成和庞贲设计伏击王宝,并临摹王宝的字迹伪造了一封信,告诉车骑将军霍仪薛冲等七人因为罗太尉之死而勾结白巾军,意图背叛朝廷,霍仪一怒之下毒杀了六名中郎将,并亲自率兵讨伐薛冲……

    薛冲乃是重情重义之人,听闻当年情同手足的六位兄弟居然是因为高成和庞贲诬陷而死,如何咽得下这口气,当即就起兵宣布自立,要讨伐洛阳的高成。

    高成那边听闻薛冲反了他,自然是龙颜大怒,也亲自点了十万兵马,要亲自去讨伐邺城的薛冲。

    而长安那边也传来消息,陈晱已经秘密将罗锋和罗隐从蜀中调回长安,同时往潼关方向秘密调兵遣将,似乎也有东进浑水摸鱼的意思。

    萧铮有些汗颜,这些日子自己为兖州和世家的事忙得焦头烂额,系统也一直处于静默状态,居然忽略了如此重要的消息,最终居然还要靠玄武卫这边的情报系统。

    不过往好的方面想,玄武卫能在自己前面先获得情报也未必是一件坏事,自己有系统,但是自己的子孙后代可没有系统,一个合格的情报机构可以让自己的子孙受益无穷。

    如今白巾军内讧,连长安那边都蠢蠢欲动,自己自然也得掺和其中分一杯羹,趁机染指河北之地。

    但有个很现实的问题是,萧铮这个齐王是高成册封的,自己名义上是高成的封臣,若是自己趁着白巾军内讧趁机出兵河北,难免会给世人留下一个背信弃义的骂名。

    得大利而失大义,在这个讲究操行的时代,似乎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琅琊军是一定要染指河北的,但是也要找到一个合情合理,能够说服世人的理由。

    萧铮不由把目光投向了司马懿,这可是一个敢于违背洛水盟誓的狠人,就看看他能不能替自己想到什么合情合理的借口了。

    司马懿似乎也感受到萧铮投过来的目光,淡淡一笑,道:“主公还记得我们是如何拿下九江郡吗?”

    萧铮会意,嘴角不由露出一丝会心的笑意。

    ……

    清河郡紧临兖州,兖州均田分地的消息时不时就传到清河郡这边,惹得清河郡的百姓蠢蠢欲动,时不时就有一些百姓冒死跨越边界,逃去对面的兖州。

    这些百姓成功越境的,在兖州那边过得好不好无人知道,但是那些越境失败的,都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被清河郡的守将刁德砍下脑袋挂在城门上示众。

    清河郡没有太守,刁德就是这里说一不二的主儿。

    没办法,谁叫他有一个好父亲,他的父亲刁雷因为拥立有功,如今可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官拜大将军,赐爵韩王。

    朝中有人好做官,有这样一个父亲在洛阳的朝廷,谁敢找刁德的不痛快。

    其实清河郡的百姓想离开清河郡也是被逼得没有活路了,当初洛阳那位皇上起兵的时候,说什么要均田给天下百姓,河北的百姓也确实人人分到了不少田地。

    但是,田地百姓们是分到了,但是根本就没办法种,河北自从白巾军起义之后一直不太平,开始是白巾军跟官兵打,一直打到宁朝灭亡白巾军大多去了洛阳,但整个河北三州一下子变得兵力空虚,许多大大小小的土匪流寇趁势而起,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百姓要么落草为寇,要么背井离乡,分到的土地只能任由荒废。

    而且,洛阳那边对河北遍地贼寇根本不闻不问,没有半点要扫平贼寇,还他们这些百姓一个太平的意思。

    更惨的是,白巾军在河北郡县都没有任命任何的太守和县令治理地方,只是在每一个郡认命了一名守将,这些守将对遍地盗匪流寇不闻不问,只会盘剥压榨他们这些普通百姓,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甚至到了最后连屙屎拉尿都要交税的地步,以致于河北饿殍遍野,卖儿卖女,易子而食,百姓的日子甚至过得还不如宁朝末年。

    因此,河北的百姓自然是找到机会就往兖州的方向出逃,希望逃出河北这人间地狱,奔向齐王治下过上丰衣足食的全新生活。

    但大量百姓出逃的后果就是招致这些白巾军守将疯狂的报复,他们凡是抓到一个企图出逃的百姓,不论男女老幼通通砍下脑袋,挂在城门上示众,以此来震慑其他百姓不敢再动出逃的心思。

    这一招确实吓住了不少百姓,出逃兖州和青州的情况少了不少。

    但近些日,清河突然出现了大量新面孔,他们深入一个个村庄里,向每一个面黄肌瘦的百姓宣扬南下兖州的好处。

    灵县张家村村口,整个村子上下几千人都围在一棵光秃秃的百年老树下,目不转睛聚精会神听着一个面容憨厚的年轻人说话,生怕一个不留神错过什么重要信息。

    “各位父老乡亲,你们听我说,大伙儿只要去了兖州,每个男丁都能分到四十亩露田和二十亩桑田,就是女娃子也能分到二十亩露田,那些地都是齐王分给你们的,谁也抢不走。”

    “你们分到田地后,齐王会给发玉米、番薯和马铃薯的种子,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除了玉米一亩只能收获五石,马铃薯和番薯一亩都能收获二十多石,粮食多到根本吃不完,需要你们挖地窖储存去。”

    “而且分到田地的第一年,你们是不用交租子的,收到多少的粮食都是你们的,就是一年后官府收的税也仅仅是二十税一,而且兖州只收田亩税,连人头税都不收,每个人都能保证自己和家人吃饱穿暖,逢年过节还能一人添一件新衣裳。”

    “你们到了兖州,甚至还可以送孩子去上私塾读书识字,将来参加科举考试高中的话还能当上官,到时候你们家祖坟都能冒青烟。”

    这人的话没一句都戳中了在场百姓的心坎里,兖州在他嘴里简直成了人间天堂,不仅衣食无忧,将来孩子还有机会出将入相。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