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风葬
入夜,汴京官道旁的荒地上,朗月星稀,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为大地万物裹上一层银装。
游击老兵们将捡来的树枝,搭建出塔型,在上面盖了一块红布,以此为牺牲的萧禾祭灵。
萧海兰站在祭灵台前,眼神悲伤又坚毅。
萧海兰心里很清楚,无论她能否杀了赵桓为兄长报仇,她都无法活着离开这片土地。
因不听命令,脱离组织擅自行动,昔日的上峰阿里,已经将萧海兰视为叛国贼。
而宋人更不会饶恕她。
就算如此,萧海兰依旧无怨无悔。
她不知道还能活多久,所以已经换下了昔日伪装的汉服,重新穿上了契丹人的服饰。
一身紫色枝花直领对襟长袍,脚穿乌靴,在此之上,还披挂着皮质肩膀甲,头戴顿项铁胄。
左腰挎着弯刀,右腰绑着箭筒。
这身装束,足见萧海兰的决心,她将以契丹人的身份,战死在宋国境内。
“阿干,这场风会送你回到家乡,却无人为我举办风葬,你在天上不要为我伤心。”
“我们会在天上团聚。”
阿干,乃是契丹语的“哥哥”。
而契丹人的葬礼,分为土葬,火葬,风葬。
萧海兰虽然在宋国生活了多年,但却依旧以契丹人的血脉为荣。
忽的一阵夜风吹来,红布竟别吹到空中,随风飘舞,竟真的朝着故乡的方向飞去。
萧海兰望着远去的红布,仿佛目送兄长的英灵回乡,眼眶不由泛起一阵泪花,却用袖子猛地擦掉。
为兄长祭灵,萧海兰已经没有任何牵挂。
她看向在场的游击老兵,主动为他们行礼,身体站的笔直,脑袋微微低垂,双手按在膝盖上后方,微微屈身,行女子契丹之礼。
“感谢你们帮我复仇,我无法报答你们,只能为你们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游击老兵已经做出决定,他们将跟随萧海兰赴死。
他们虽然都比萧海兰年纪大,而且都是征战沙场的老兵,但却并不把萧海兰视为弱女人。
在他们的眼里,萧海兰不仅是他们的兄弟姐妹,更是族人。
为首老兵,双手放在膝盖上,右腿后挪,弯腰屈腿,行“打千”礼。
膝盖弯的越深,越敬畏,面对同辈,只需稍稍弯曲即可。
“辽国灭亡了,但是我们契丹人还没有亡,我们会让宋人知道,杀害我们兄弟姐妹的后果。”
“契!”
在场的老兵,纷纷攥拳怒喝:“契!”
所谓“契”就是杀的意思!
萧海兰同样攥着拳头,高举过头顶,眼神如冲出草原的母狼般幽森尖锐,娇声怒喝:“契!”
她带着身边仅剩的十二个老兵,朝着天机阁控制下的货物中转站杀去。
赶路两个时辰,作战一盏茶时间。
镇守中转站的几个守兵,还没反应过来,就直接被萧海兰斩杀。
拿下中转站,犹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萧海兰毫不犹豫把眼前共建造起来的中转站烧的精光。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一群骑马而来的士兵,出现在了废墟前。
为首之人,身高五尺半,体型强壮彪悍,四四方方的国字脸没有任何表情,一双眼睛冰冷到了极点。
来者正是孙贺!
太原经历的惨烈战斗,已经让孙贺彻底变了一个人。
昔日粪霸,变成一个冷酷无情的刽子手,视线所及之处,幸存下来的商人和雇工,无不瑟瑟发抖。
他们甚至分不清,究竟是那群夜袭中转站的契丹人恐怖,还是这些来自于定王府的亲兵更凶煞。
站长强壮镇定,紧张汇报:“大人,驻守此地的士兵都被杀了。”
“偷袭我们的足有十几个人,而且穿着甲胄,我们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中转站烧的什么都不剩,他们跑了。”
孙贺眼神依旧没有任何波澜,余光微微一瞥,身旁的亲兵就翻身下马,扔给站长一个钱袋子。
孙贺面无表情道:“王爷已知有贼针对王府,偷袭破坏商道。”
“这些钱,为蒙受损失的商人清算货款,王府不会让商人倾家荡产。”
“剩下的钱,重建中转站。”
“此事由你负责,出了纰漏,杀!”
交代完赵桓的指令,孙贺便一拉缰绳,带着亲兵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望着孙贺等人的背影,站长这才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擦了擦手心的汗水,讷讷道:“这就是王府的人……”
“王爷身边尽是虎豹,那群胆大妄为的契丹人,竟敢招惹王爷,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大家都听见了,不必慌张,执行王爷的命令即可。”
在场的商人,堵上全部身家,带着大批酿酒来京,支持赵桓的营生,结果却遇到了这种事。
他们本以为此行要赔的血本无归,甚至连家业都搭进去。
结果赵桓竟然为他们兜底,这令众商人如释重负,重新露出了笑容。
“我就说嘛,跟王爷做生意,就算是天塌下来,也压不到咱们。”
“说的是!”
“虽然这次白忙活了,但是跟王爷做生意,甚是可靠,大不了再回去重新收购酿酒便是。”
“王府已经开始剿贼了,大家不用担心,继续忙活吧。”
就在众人有条不紊的收拾废墟时,孙贺正在全力追击这伙契丹贼寇。
接下来还有一支商队进京,倘若这伙契丹人再出手,孙贺便可以逸待劳,迎头痛击。
“王爷刚为牺牲的亲兵举行完葬礼,不便出城,剿贼的任务,由我等全权负责。”
“都给我听好了,除契丹人首领外,其余人皆杀。”
孙贺嗓音冷的掉渣,他曾亲眼目睹,朝夕相处的弟兄们,犹如羔羊一般遭到金人精锐的屠宰。
而金人精锐中就包括契丹人!
孙贺誓要用这些契丹人的脑袋,祭奠战死的弟兄们。
夜色再次覆盖于大地,从颖昌府而来的商队,浩浩荡荡的朝着汴京进发。
这支商队规模最大,运送的货物,足足价值一千两银子,乃是颖昌府几个大商人联手采办。
不过他们已经听说了契丹人的事,因此极为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