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科幻小说 > 删除DELETE > 第74章 对接,不是那么容易

第74章 对接,不是那么容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怎么决定的从国际空间站下面对接?原因说出来很简单。就是,好逃跑。不但好逃跑,逃跑的方向也是回地球。

    这个道理很简单。就像你去捅马蜂窝。你是爬到比马蜂窝高的树枝上去捅,还是在低一点的位置去捅?显然,低点的位置捅了容易跑。

    天上发生的事儿太令人紧张。咱们先透透气,说一会儿地上的吧。

    几天前,大岛妻子眼看着热气球飞走。心里也是五味杂陈。原本家里大岛的短波电台还能每天收到大岛的消息,两夫妻说上几句。但是,就在大岛说过被人绑了一夜,已经消除误会,并成功打开地道门以后,就失联了。

    这让大岛妻子焦急万分。本来灾难发生后,儿子就联系不上了。现在丈夫又失联了。这留下一个弱女子怎么办呢?

    有些女人平时遇到一点儿小事,都会哭天抢地的“天呐,天塌啦!”,但是当真的天塌了的时候,这些女人却比谁都坚强。坚强的绝对突破你的想象。

    她居然,一个人,背着大岛的短波电台,还拿了一部对讲机。最重要的,在特别行动小队留下的物资里,拿了便携式太阳能发电板。她甚至都没带什么吃的和喝的。

    她的“百里寻亲”之路将会异常艰难。她携带的设备,绝对是给这个世界雪中送炭。所以,也请记住她的名字:千叶美惠。

    现在是不是还流行出嫁后,随夫姓,不知道。这个是大岛妻子娘家的本名。

    和平广场地下室。这地下室的形态就像一个手套。大家之前进来那个通道,相当于手套的手臂方向。手指方向就是那几个密道。现在就是要探访一下这几个密道,找出海水是怎么渗进来的。

    其实,他们很快就会发现,找灌进海水的通道,没什么意义。因为,海水再也不可能涨潮了。

    这个原因,在天上。记得吗?月亮的质量减少了四分之一,而且位置离我们更远了。她对地球,尤其是大海的拉拽力,严重减弱。减弱的结果就是地球潮汐力,变弱了。

    这个伴侣要是真的离我们远去了,恐怕地球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一直以来都有两个关于月球的研究。一方通过观察,认为月球在远离地球。

    当然,这个远离的速率很慢。大约每年不到4厘米吧。但是,如果通过计算,再过个几十亿年。月亮就会完全逃脱地球的引力影响。俩人那个时候就可能正式“离婚”了。

    那个时候的月球也将像摆脱了母亲的孩子,不再整日围着地球母亲转,而是围着太阳公转了。这也就会使她由卫星升格成为一颗行星。

    当然,这个过程对于人类来说,过于漫长。不过,眼下这个突发事件,让这个过程大大缩短了。

    当然,还有另一拨人觉得月球在离我们越来越近。这个是没有客观观测数据支撑的。但是,我是说但是,依然还有这么些人,固执的认为月球离我们越来越近。没有别的原因。只是“末日沉浸”。

    这一拨人的主要认知有这么几方面:第一,月球离我们越来越近,最终会与气球亲密合体。第二,人类从没有登临过月球。那只是冷战时期的一个骗局。第三,月球确实只给我们展示她的一面,后面从未示人。原因是月球背面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或者说有外星人的基地。

    这后面这拨人,也是后来美丽国成功登月后的质疑派。这些人认为人类登月是个骗局,这些画面和照片,都是在好莱坞的摄影棚里面拍摄的。

    这个像不像马叔在和何穆、阿强爬电视塔时,讲的那个“摩羯星一号”的故事?这些质疑派还找出了不少的“证据”。

    比如,月球上没有空气,那么美丽国的国旗是如何“迎风飘扬”的?这实际上是个低级的问题。航空航天局的精英们会不知道月球没有大气?那面国旗是上面有个横杆的。

    还有就是质疑派认为,月球上既然没有大气层,那么应该看到漫天繁星吧?但是照片中没有。这个论调看起来是不是特别有道理?有道理到你也产生了疑问?哎!这个是个曝光问题。

    当时的胶片技术只能顾到让眼前的,阳光照射下的景物曝光正常。根本无暇顾及遥远深空里的星星。因为如果想把星星拍清楚,就要开大好几倍的光圈。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眼前的主体曝光过度,一团白。

    这还没完,质疑派又“聪慧”的看到,登月直播录像里,宇航员漫步月球时,跳的并不高。因为他们也懂点儿科学,知道月球引力只有地球的百分之十六,也就大约相当于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

    在这些质疑派的脑海里,应该你在地球能跳高半米的话,那么在月球应该至少能蹦两三米。好吧,这个太令人无语了。

    你们以为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裸奔”吗?不需要穿厚重的太空服?不需要背负着氧气系统、二氧化碳过滤系统、气压维持系统、通讯系统、生命体征监视系统?

    原设是太空服要能支持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至少活动7个小时,还要有一个独立的备份系统,要能支撑宇航员在主系统出现故障时,能有30分钟的氧气和通讯。

    这长达7个小时暴露在月球表面,看看没有大气保护的月球累累伤痕吧,不能为宇航员设计对抗太大陨石的太空服,但是加个加强层,来对抗微小流星体,还是有必要的。所以,在阿波罗太空服的外面,还是有这个加强防护层的。

    知道这么多系统穿在身上,有多重么?告诉你,160多斤,相当于背着一个成年人。就这样,还能指望宇航员一蹦三米高吗?

    阿波罗11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计划中的第五次载人任务,也是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

    1969年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与巴兹·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类。还有一名宇航员柯林斯一直在月球轨道舱飞行,以接应两名登月的宇航员回来。

    但是,大家永远更容易记得第一个,也就是阿姆斯特朗。

    装载着阿波罗11号的是土星5号火箭。1969年7月16日13时32分土星5号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经过三天左右的飞行,阿波罗11号于7月19日进入了月球轨道。

    在环绕月球的过程中,三名宇航员在空中辨认出了计划中的登月点。阿波罗11号的登陆点在静海南部。这个登陆点被选择的原因是之前的探测器的探测结果认为这个地方比较平整。

    柯林斯留在指令舱绕月球飞行。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登月舱向月球表面飞去。在不断响起的错误降落位置的警报声中,两人在燃料马上消耗干净前,不顾警报,安全着落月球。

    准确的登陆时间是休斯顿时间,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3秒。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穿上太空衣,降低了登月舱内的压力。因为月球没有大气,还记得吧?如果登月舱不减压的话,那就相当于直接打开冒着气的高压锅。

    接着,阿姆斯特朗背朝外,开始从九级的梯子上慢慢下去。在第二级阶梯上他拉了一根绳子,打开了电视照相机的镜头,让五亿人看到他小心地下降到荒凉的月球表现上去。

    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的左脚最先踏上月球表面。他因一句"我个人迈出了一小步,人类却迈出了一大步"的豪言壮语而家喻户晓。

    这句话不知道是他临时有感而发,还是想了一路。又或是美丽国给他的台词。但是,接下来的一个传说,不知道是阿姆斯特朗真的伟大还是就只是一个传说。

    是这样的:阿姆斯特朗说完那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后,还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原本美丽国给他的台词是“我代表美利坚合众国,宣布:月球归美国所有”。

    结果,阿姆斯特朗站在月球,遥望自己美丽蓝色家园的时候,改了台词:“我们是为了和平目的而来,我宣布:月球归全天人类所有”。

    紧跟着,这个全球五分之一人在收看收听的直播中断了。

    传说是美丽国听到阿姆斯特朗篡改了台词,异常生气,中断了直播,在质问阿姆斯特朗。这个嘛,就当个故事听听得了。

    美丽国会傻到这样宣布?再说,宇航员确实带上去一块不锈钢板,上面镌刻着之前为人类宇航事业献出生命的宇航员名字。其中就有人类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还有一个小故事。就是两人返回登月舱准备升空与柯林斯的轨道舱汇合的时候。弄坏了点火装置的断路器。无法点火。

    身边除了采集的月球岩石和土壤,为了减重,能扔的都扔了。最后,奥尔德林从身上掏出了根金属圆珠笔,作为能够导电的断路器,成功点火了登月舱。

    这个还真不知道是不是故事。反正这根笔奥尔德林后来一直保留着它,似乎当做了幸运符一般。

    金属圆珠笔的故事姑且不管他是真是假。但在返回地球后的一次采访中,奥尔德林说的话,恐怕对我们有真正的启示意义。

    一次,有记者采访时,问了奥尔德林一个刁钻的问题:你的同事,阿姆斯特朗是人类登上月球的第一人。你们是同样经历生死的同行者。但是几乎所有的镜头、鲜花、掌声都是对着阿姆斯特朗。你这个配角似乎成为了鲜为人知,无足轻重的角色。你是否感到有点遗憾?

    这个问题虽然刁钻,但是却直奔灵魂深处。我们普通人何尝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同样加班加点熬出来的公司报表,被同事抢先一步发给了领导,同事获得了领导的赏识,甚至升迁、涨工资。

    同样尽心费力的给爸爸妈妈做的菜,却被弟弟搬上桌?

    呵呵,我们来听听同样伟大的奥尔德林怎么回答的:“各位,千万别忘记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迈出太空舱的!所以,我是从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人”

    回答的不服不行啊。这心态,太值得借鉴学习了。

    就是这个人类多次登上的月球,现在还不清楚会离我们而去还是会向我们靠近。我们暂且去关心一下中京空间站去截获国际空间站的情况吧。

    陈稳驾驶中京空间站,驶上了国际空间站的运行轨道。当然,是基于刘天琪的计算数据来驾驶的。不能盲目。

    控制速度,不但是为了节省燃料。更重要的是,速度控制不好会出事。快了,有可能“脱轨”,奔向深空。慢了,有可能消失高度,还要浪费使用燃料,拉回来。

    入国际空间站的轨道,最好是低于它一点,在它前面。我们以正常稍慢的速度飞行,等着国际空间站追上来。这样比较节省燃料。因为我们有在高速路追车的经验,费劲费油啊。

    国际空间站追上来了。中京空间站加速。这可是每秒79公里的速度啊。中京稳步加速。调整姿态。大胆的90度姿态。也就是头冲上。

    通过舷窗,眼看着巨大的国际空间站“碾压”过来,有一种令人窒息的感觉。越来越近了。甚至都看清了国际空间站的舷窗。但是遗憾的是,舷窗里一片黑暗。

    当然,一直的通讯努力,也是没有国际空间站的任何回应。只能强行接驳!

    通过观测,国际空间站的绝对高度已经降低了不少。刘天琪快速计算了一下。掉下来的累计高度,能够反推到发生事故的那天。也就是说,国际空间站从出事那天,就再也没有做出修正轨道的动作。

    陈稳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沉稳!手握操纵杆,这是个球状操纵杆,全方位转动,非常灵活。另一只手还要操作推进器。

    张扬通过舷窗瞭望,辅助陈稳接驳。11米,6米,3米,2米,1米。眼看就要对接了。国际空间站突然滚转。这是怎么回事?

    指令长张扬立刻下达离开命令。陈稳操纵中京号暂时退远50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