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门庭若市
六月初,关西地区出现了一个神奇的景象。
许多董卓军的骑兵来回奔走,看到一身破烂的流民,便会纵马冲上前去。
在所有人都以为董卓军饿疯了,连乞丐都要抢的时候,他们却只是丢下一张十分昂贵的白纸,然后又匆匆离去。
然而这还不是最神奇的地方,最神奇的要数这白纸上的内容。
只见这张价值不菲的白纸上,用一种极细的字体写着七个大字:土地承包责任制
不过以这个时代的教育水平,这些流民之中几乎没有认字的,不过整张纸上再也没有第八个字,因为接下来的内容,居然是一幅幅图画。
这些图画被刘彦称作“四格漫画”,一共有四幅图。
第一幅是许多穿着破烂的人,来到一个村口一样的地方,旁边立着一块石碑,写着“翊风”两个字。
第二幅则是,那些乞丐模样的人站在一块耕地前,一个身穿官服的人一手指着那块地,一手指着那群乞丐。
第三幅图,那些乞丐在田里耕种,旁边那个穿官服的人捧着一盘食物。
第四幅,乞丐们拎着四个大口袋,笑的格外开心,而口袋里露出的则是粮食。那个穿官服的人在旁边,只拎着一袋粮食,却也露出灿烂的笑容。
这四幅图很明显了,是说只要流民们去到这个叫翊风县的地方,县令就会给他们田地。
并且取得收成之前会给他们发粮食,不会让他们饿死。
获得收成后,流民们可以留四袋,县令只收一袋,也就是只收两成的佃租。
这画的可以说是相当的传神,任何人就算没念过书,也能看懂画里表述的意思。
这些自然是刘彦编写的程序画出来的,纳米机器人控制着刘彦的手,让他成了个人形打印机,以惊人的速度画出了这么多份一模一样的“宣传单”。
至于翊风县的位置,则画在了背面的地图上。
相比起这些军士们一个个向流民们解释,这种丢下传单就走的方式,效率高了很多,短短几天之内,刘彦的传单已经散遍了翊风县方圆百里的地区。
从六月初开始,翊风县陆陆续续迎来了新生力量,每天都会有外来人口在此落户,其中也有不少从翊风县出去的,在看到宣传单后,纷纷又赶了回来。
那些把自己关在家里的村民们,一直亲眼见证着这段时间的变化,村子一天天热闹起来,而那些耕地里的谷物,居然也快熟了,且以令人啧啧称奇的繁盛程度,遍布整个农田。
从没见过如此旺盛的谷子!
而且,从种下到现在,明明只过了一个月不到!
到了六月十五这天,翊风县彻底迎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短短一个月,翊风县的人口已经从72户,增长到了近500户,随着这些流民的到来,家家户户也都不自觉的走出房门,喜迎这些新邻居,热情的帮助他们熟悉这里的环境。
双方没有一方妥协,也没有刻意为对方做什么,但刘彦与这些村民的冷战,却在这些新人的到来后,逐渐消融。
同时,六月十五这天,那千亩被重新耕种的田地,居然丰收了。
这一天,刘彦带领侍卫们亲自下田收割,所有的村民都围在一旁,不可置信的看着这些生长速度极其夸张的植物,虽然长得像是粟,但完全不敢相信这真的是能吃的粮食。
渐渐的,新来的村民开始自发加入,老的村民在犹豫了片刻后,也加入到了这场丰收之中。
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没几天便将这些谷子收割完毕,在经过一系列的去壳处理后,得到了成堆的小米。
经过称重,得出一个惊人的数字:一千亩地,一个月,收成共计
约为3万石!
平均亩产30石!
汉时1石=4钧=120斤,而汉时的120斤约等于现在的60斤,所以这亩产量约是1800斤。
这和云中公司的那位经理所说的2000斤差不多,或许那只是实验室的数据,真实情况会出现偏差。
而且刘彦也没有使用超产化肥,虽说能产量翻倍,但需要额外收钱,刘彦觉得没这个必要。
毕竟这亩产30石已经是能吓死古人的数据了。
跟据史书记载,汉时平均每亩地,产粟3石——这还是在一年一熟的情况下。
所以这片一年十二熟的田地,年产量至少是正常情况下的120倍。
就目前来看,这黄灿灿的3万石小米,是翊风县百姓辛苦耕作10年才能得到的,如今这位刘大人,仅用了短短一个月,这简直就是奇迹!
在众人的围观下,刘彦让人取这些小米煮成粥,以庆祝他上任后的第一次丰收为名,给每位村民都送上了一碗小米粥。
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小米粥,相比之下他们以往喝的,只能算是“小米汤”。
一口下去,这满满的满足感,是在场的所有人,从未有过的体验。
此刻正好所有人都在,刘彦宣布道,“土地承包责任制,从今日开始施行!
现在起,本县的每户人家都可以来衙门选地,作为你们每一户的‘责任田’,并领取谷种,由你们自己负责耕种和管理。
作为租金,你们每次的收成需上交两成至县衙,原则上这是你们的责任田,但仍属县衙所有,所以绝不能买卖和转让!
具体制度的细则,荀县丞会向你们解释。”
先前那些流民们陆续落户后,村民们也都看到了那张宣传单,了解了这么一项政策,姜冏自然也看到了。
此时听到这个政策的正式发布,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欣喜。
虽然田地不属于自己,但仍可让他们继续种地,且只收取两成租金,比起先前吴泾在任时,收取大量粮食供给义军的情况要好得多。
那时的村民,根本就是食不果腹。
而且,这神奇的谷种居然一个月就能成熟,且产量如此夸张,想来不出几个月,翊风县人人都会变成富农!
这些都是吴泾做不到的!
这段时间以来,村民们已渐渐意识到,这位刘大人不欺压,不劫掠,不收重税,看似强硬,却让整个翊风县都能吃上饱饭。
不只是新来的那些村民,就连原先的那72户人家,脸上也都洋溢着笑容,争先去找荀惠,办理租田的手续。
人群中,一个妇人搀着一个孩子,向刘彦缓缓走来,虽然一个月没见,但刘彦一眼认出,是那个叫杨木的小花辫。
和那天不一样,这次他捧着的不是一盆水,而是一只装着鸡蛋的碗,脸上也是略显尴尬的笑容。
“刘大人……给。”
刘彦看着那一只只饱满的鸡蛋,心中百感交集。
这时,一旁传来姜冏的声音,“明公!请受在下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