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 第一百二十六章 事关骨科,这事不小

第一百二十六章 事关骨科,这事不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池塘倒映着蓝天,白云在河水中游曳。

    襄阳郊外的山野之间,河流之畔,一百余学子正跪坐在竹席上。

    每个人的面前摆放着一张自备的桌子,而桌子上均有书童分发下的一折竹简,竹简中的内容则是水镜先生设下的一道考题。

    有些让人意外的是,此间的主人水镜先生司马徽,以及传言中参加这次弟弟子挑选的隐士庞德公、襄阳名士黄承彦均没有出现。

    诸葛亮原本还有些紧张,这些与他年龄相仿的士子,每一个人眼中都透漏着无限的自信与势在必得。

    当然有一人格外显眼,他其貌不扬,五官单独摆放出来很丑,可凑到一起更丑,简直长的就像是开玩笑似的。

    方才听士子们交谈,诸葛亮知道,他就是襄阳城内颇有才名的丑俊,名唤庞统庞士元。

    “还真是各路神仙哪…”诸葛亮低吟一声。

    而这时,书童大喊一声,“现在可以开卷了…”

    开卷便是展开竹简开始答题,原本还在互相张望、亦或者是小声议论的学生们登时安静了下来,徐徐展开面前的竹简。

    可…这不展开还好,展开之下,登时发现这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考题。

    与此同时,小书童继续朗声道。“先生说了,你们想要来这山间竹舍学些什么,不妨均写入这竹简中…”

    唔…诸葛亮眼珠子一定,小书童说的简单,可总结出来是四个字——何以致学!

    而这就是今天的考题。

    可…要怎么写呢?

    诸葛亮陷入沉思,正常而言,书写的答案,所谓的求学内容,理应是诗书礼仪、五行八卦、奇门遁甲、兵法韬略,可若是这样必定与其他人写的大同小异,那结局必是铩羽而归。

    水镜先生昔日放话出来,是要挑选有慧根的八名弟子,而评估一人的慧根…是否可以简单规归结为与众不同。

    诸葛亮何其聪慧?简单的分析,他就已经能判断出,这看似轻巧的题目,其中藏着玄机呢?

    作为考生,如果只去想自己要写些什么,或者很坦诚的把自己心头的想法写出来,那就落入陷阱了。

    真正该考虑的是别人会写什么。

    心念于此,诸葛亮环伺左右,他左边不远处跪坐的是荆州牧刘表的儿子刘琦,以诸侯之长子的身份,他书写的内容必定是坐而论道、感化百姓一类的;

    右手边是蔡瑁之子,而他多半会书写学习兵法韬略,指挥千军万马;

    正前方不远处是隐士高人庞德公的儿子,隐士之子前来拜师,那书写的必定是与隐世截然相反的内容,譬如救世之法,譬如为臣之道…

    当然,在座的几乎都是襄阳城的世家子弟,他们能书写的内容大差不差,无外乎此前想到的那几项,那…对于自己而言,要写出什么新颖的呢?

    诸葛亮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偏偏越是刻意的去想,越难从这方寸之间思索出答案。

    还是太患得患失了…

    呼…轻呼口气,诸葛亮努力的让自己沉下心来,试着去以平常心应对面前空白的竹简。

    恰恰就是这呼气间,诸葛亮想到了一日前均弟的那封书信…

    没错,所谓大智若愚,最新颖、最正确的答案不就在那信笺的字里行间么。

    而其中,那位叫做陆羽的公子不正是在某些领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么?

    何不…

    心念于此,诸葛亮提笔,两个大字跃然浮现于竹简之间——

    ——百工!

    世家子弟谁会把“百工”放在眼里?

    而水镜先生精通奇门八卦,如何能不精通于百工之学?以此作为“扣门石”再合适不过!

    呼…

    想到这儿,诸葛亮呼出口气,心里悬起的石头算是落下了一多半儿。

    若非一日前看到均弟的书信,若非看到了陆公子对“百工”独到的见解,他诸葛亮怕是也将如其他学子一般落入俗套,或者是纠结不已,踟蹰再三。

    人言国之六艺,百工居其一,可如今对“百工”有独到见解的诸葛亮,却想要稍加修改一番,所谓——国之六艺,百工为首!

    念及此处,诸葛亮再度落笔,在“百工”两个大字下,又加上了这八个篆体小字,国之六艺,百工为首!

    落笔,起身,诸葛亮是此间答得最快的一个。

    见他起身,身旁的一干士子均下意识的望向他,有些惊讶,如此重要的测试,这么快就交卷了么?

    诸葛亮眼眸微眯,握紧竹简的手又添上了一分劲力,他毫不犹豫的问道。“敢问这位童子,可否交卷?”

    震惊四座…

    惊讶之后,一些士子纷纷议论,这人谁呀?这才多少功夫,能写几个大字?交卷,呵呵,怕交的是白卷吧?

    庞统庞士元也抬起头来,那有些难看的眼睛望向诸葛亮,心里却嘀咕着,“他写的是什么呢?”

    当即余光瞟向诸葛亮,待得诸葛亮靠近他的身边,庞统故意伸脚,诸葛亮大意之下踉跄了一下,手中的竹简也掉了出去。

    庞统早有预谋的站起,旋即拾起竹简…给诸葛亮递了回来。

    可就是拾起竹简的功夫,庞统看到了诸葛亮竹简上的答案——百工,国之六艺,百工为首!

    这么…简单的么?

    “兄台,抱歉…”庞统故意道歉道…

    “无妨…”

    诸葛亮回了一句,旋即将竹简交给了小书童。

    小书童也有些诧异,可既已交卷,按照规矩,他必须把这竹简送入庄舍让司马先生品评,当即转身,快步跑了过去。

    诸葛亮则是坐回自己的座位耐心等待,庞统的心头却是遐想连篇…

    百工?虽是个新颖的答案,可未免格局太小了,呵呵…大丈夫处世,当立不世之功,当平步青云直通云霄,哪有那闲暇的功夫去做‘百工’呢?

    格局,格局小了呀!

    心念于此,庞统收回了思绪,专心去做自己的答案,他想学什么?他想学的是大丈夫处世之道…

    而这些,那一干世家子弟、凡夫俗子如何能想到呢?

    …

    春季依旧寒冷,几缕寒梅还在盛开,就在这百余名士子答题之际,竹舍之内,三名中年男子与一名八、九岁的女孩儿正处于其中。

    似乎…三名男子正在津津有味的攀谈着什么。

    “水镜兄,你这题目可不简单哪。”说话的这名男子乃是居住于岘山南沔水鱼梁洲上的隐士庞德公。

    他从来没有进过城府,平日就在田里耕作、弹琴、读书,便是与妻子也是相敬如宾,一年一次。

    而他有个儿子,颇为厌倦那隐世的生活,今日也来参加水镜先生的考验。

    究是庞德公一贯隐世,可涉及到自己的儿子,庞德公难免多言语了几句…

    “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这次说话乃是襄阳城的名士黄承彦,他的妻子是荆州上将军蔡瑁的姐姐,再加上他本人也颇有才学,故而在整个荆州颇为有名,是与水镜先生司马徽、庞德公齐名的人物。

    此番,他除了自己来到这儿外,还带了九岁的女儿黄月英,顺道,让她见识下这荆州的青年才俊如何答出一个妙笔生辉。

    “诶呀!”庞德公摆摆手。“你这题考的云里雾里,莫说是这群士子,纵是我这老头子,怕是也答的不合你心意啊!”

    此言一出,水镜先生司马徽总算开口了,他一边笑一边说道:“哈哈,很好,不合心意很好!”

    嘿…

    庞德公摇了摇头。“我让水镜兄品评的是这题难于不难,水镜兄却说好与不好?这怎么行?”

    司马徽点了点头,继续答道:“你刚才说的话也很好…”

    好,好,好…他好你也好!

    黄承彦实在是听不下去了…

    水镜先生司马徽有个习惯,凡是说话爱说“好”字,比如问他某个人如何?他从不直接品评,只是说“这个人好,很好”…换作下一个人,还是一样。

    黄承彦都习惯了,所以给他起了个外号就叫“好好”先生,这个在襄阳士人圈子里大家都知道——好好先生司马徽。

    三人正聊到高兴处,“先生,有人交卷?”

    唔…这下,司马徽不说好了,他有些惊讶,不光他惊讶,庞德公与黄承彦也很惊讶,如此郑重其事的考核,这么快就交卷,未免有些太糊弄了吧?

    “递给我看。”司马徽吩咐道…

    小童急忙双手捧着竹简递了过去。

    一旁的黄承彦、庞德公也凑了过来,而映入他们眼帘的答案是硕大的“百工”二字,连带着在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国之六艺,百工为首!

    霍…竟有学子要来学百工?

    不等司马徽开口,“哈哈哈…”黄承彦一缕胡须笑出声来。“这个士子倒是与月英想到一块儿去了。”

    言及此处,黄承彦抚了下他身侧女儿的脑袋,继续说道。“月英最惦记着想学的,不也是你那墨家机关术嘛,而学好墨家机关术,百工是基础中的基础啊…哈哈…水镜兄,看来月英有个伴儿了!”

    此言一出…哈哈,司马徽也笑出声来,他看了眼竹简上的名字——诸葛均!

    没错,诸葛亮刻意把名字填写成了诸葛均,这算是对兖州均弟的一种保护。

    而好好先生司马徽,这次,他没有像以往一样只给出“好,极好”的评价,他点了点头,眼眸望向窗外,口中说道。

    “这个叫诸葛均的小子有点儿意思!”

    几乎与此同时,黄承彦身侧的黄月英也眨巴了下眼睛。

    她心里嘀咕着,士子中竟还有如此重视百工之人,看起来…司马叔叔这边墨家机关术的学习…要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儿了。

    …

    …

    徐州,下邳城外,曹营大寨。

    此刻中军大帐中的曹操尤自左右踱步,是战是退,他还是做不出决断。

    下邳城内的细作传来消息,陶谦的病情又加重了,而随着陶谦病情的加重,长公子陶商与刘备的博弈也要进入最关键的时期。

    至于他曹操,现在倒是有些骑虎难下的感觉。

    撤军吧,又有些忌惮刘备,攻城吧,却又些担心后院吕布尚未平定,与袁术地盘接壤又平生事端。

    除此之外,还有一桩新的难事。

    这两日,曹操在脑海中模拟了无数次撤军后徐州治理的方略,可不想还好,一想之下不单单是伤脑筋,简直是脑壳儿疼啊。

    越是对徐州了解,越是知道,徐州内部可不省心哪…每个州郡里,派系林立各股势力错综复杂。

    尤以庶人派、名士派、丹阳派为首,之前陶谦治理徐州,他们还算是相安无事,曹操以绝对优势的大军压境,也勉强还能镇住场子,可若是…率军回援兖州后。

    这三股势力可就热闹了…拉拢哪一股?打压哪一股?会不会他们中有人背后捅刀子,这些都是问题。

    而若是不闻不问,随便派过去几个州牧,多半会被徐州帮的这三股势力排挤,甚至死于非命!

    到时候这徐州就不是个大粮仓,而是个大染缸了。

    “怎么办呢?”

    曹操是越想越头疼…

    有那么一刻,曹操感觉自己的脑袋就要爆炸了,说起来,这是老毛病了,从二十多岁就开始,曹操每每想到烦心事时就会头疼…

    而原因,就不得不提到曹操十几岁时的一桩不堪回首的往事。

    十几岁的曹操正是长身体的年纪时,个子却好像是三九天麦苗一样儿没什么动静。

    面色黝黑,矮小精干,总比同龄的孩子身高相差两岁的光景,简直和他那太监祖父曹腾一模一样。

    曹嵩担忧啊,养父曹腾童年就失去了“小乌龟”,影响了发育,可他的职业是做宦官,矮一点儿无所谓,可曹操不行啊,骑马打仗够不着镫子,做官治世压不住气场,就连袁术人前人后也给曹操起了个外号叫——“大半截”!

    为了让曹操长高一些,曹嵩听信了一个土办法,每天晚上叫上府邸里的管家,一人按住曹操的头,一人抓住曹操的脚,两人拼命的拽,要给曹操拉拉身体。

    那是一段对曹操而言,十分灰暗的日子,天空中闪烁的星星像是曹操的眼睛注满了无奈,可结果依旧是成效甚微,曹操还是长不高,还是被袁术戏称为“大半截儿”。

    一年后曹嵩放弃了,可拉身子的副作用出现了,一年以来,曹操每天夜晚被拉头,拉脚丫子,整个人都被拉扯,给他留下了头疼的隐患!

    时至今日,每每惆怅不已,思虑繁多之际,曹操就容易头疼。

    如今,又开始发作了。

    看着大哥这副难受的模样,一旁的曹洪开口道:

    “大哥,其实我觉得这事儿没那么麻烦。”他似乎有独到的见解,朗声道:“咱们直接一鼓作气把下邳城攻下来,连带着把下邳城兵权、政权收入囊中,谁敢不服就杀了谁!”

    “至于那袁术,他来任他来,留我曹洪在此守城,保管他来一次,我把他打回去一次,等哪天大哥不高兴了,一声令下,我带兵直接端了南阳断了他袁术的后路!”

    呃…

    本以为曹洪是真知灼见,敢情是胡搅蛮缠。

    曹操也是醉了,真要这么容易,哪还会在这下邳城下耽搁这么多时日?

    这种感觉就好像是,本以为你是最强王者,奈何…你只是个青铜啊,唉…

    曹操觉得脑袋更疼了。

    而就在这时。

    “禀报明公…”几名甲士匆匆进入大帐,他们走近了曹操几步,压低声音说道。“大哥,寨门外有个中年男人,他自称是泰山郡的商贾,与明公相交莫逆,叫什么…魏德!”

    魏德?泰山郡?

    起初,曹操还没反应过来,可“刷”的一下,他一下子想起来了,他此前寄信给荀彧,让他替弟弟曹德、阿翁曹嵩改名换姓,而弟弟曹德不正是…改名为魏德了么?

    可…这军营重地,人多眼杂…他…他怎么来了?

    曹操顿时间惊出了一身冷汗,别说,这冷汗一出,脑袋倒是不疼了。

    可转念一想。

    不对,曹德不会无缘无故的来,这一定是哪里出大事儿了。

    呵呵,可不是出大事儿了么?

    曹操现在还不知道,他那正室夫人就快把他女儿许配给他儿子了!这个事儿事关骨科,似乎…也挺大的呀!

    …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