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遇刺的真相
那男人,只看到了景墨的背影,就好似有些激动,但很快又克制下来,也知道这是在勤政殿,满殿朝臣都是他需要仰望的存在。
最尊贵的那个人,是端坐于龙椅,神情不耐,不怒自威的女帝陛下。
“跪下。”
两名侍卫将那人押跪在众臣之间,他也没有任何反抗。
“朕问你,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氏?”
女帝低眉看着跪在地上的男人,启声问道。
“回陛下,小人张尧。京城人氏。”
“前夜驿站刺杀北冥使节的人,可是有你?”
张尧只犹豫了一下,便承认道:“确实是小人所为。”
女帝震怒:“你可知道,刺杀他国使节,是何重罪?这样做,又将玉衡置于何地?”
张尧俯身跪伏于地:“小人知罪,认罪,请陛下责罚。”
他好像并不打算替自己还有自己的同伙辩解什么,女帝问什么,就答什么,没有一丝隐瞒,直到女帝问到,他们为何要刺杀北冥使节时,张尧才又犹豫了。
“大胆张尧,陛下问话,还不速速作答。”
京兆府尹就立于张尧身旁,见他沉默不语,便出声斥道。
张尧犹豫一番,开口之前,再次将目光落于前方,从始至终,都不曾回头看过他一眼的景墨身上。
那神态,还有犹疑的模样,让人不免猜想,难道他是受景墨指使的?
陆槿一看到此种情况,蹙眉看了一眼在她身旁的陆清漓,这人虽说是京兆府尹带人抓住的,可这场刺杀本身,就是一场有针对性的阴谋。
就算张尧现在跪在这大殿里,也没有打消陆槿一对贵妃和陆清漓等人的怀疑。
再加上此时此刻,张尧的表现,处处都透露着,他和景墨有不一般的关系。
更是让人起疑。
“你频频看向侧前方,可是有认识的人?丞相?还是景墨?”
女帝看到张尧神色,很是不满。
听到景墨的名字,张尧的表情有了一丝变化,但还是没说话。
“朕观你神情,难不成是景墨指使你去刺杀北冥使节的?”
“母皇,景墨不会这样做!”
女帝的声音刚落下,陆槿一便立刻出声替景墨辩解。
女帝看了一眼激动出声的陆槿一,眼含不悦,瞪了她一眼。
“皇妹,母皇只是在盘问刺客,你这么激动做什么?景墨自己都还没否认。”
陆清漓扬着下巴看着陆槿一,目光在瞥过景墨和地上跪着的张尧的时候,又道:“张尧,你在牢里已经把什么都说了,在这里又是要隐瞒什么?是你自己说,还是让本殿替你说?”
张尧抬头看了一眼陆清漓,又看向女帝,咬牙:“小人,自己说。”
“回陛下,小人并没有受任何人的指使,要刺杀北冥使节,是我和已经被杀害的那些人,一起商议之后做出的决定。”
女帝并不相信:“你们都不过一介平民,与北冥使节有何过节?要刺杀于他们?”
张尧道:“并不算没有过节,小人们只是,要替一个人报仇。才要去刺杀北冥的人。”
“为谁报仇?”
问到此时,张尧又沉默起来,正在女帝等的不耐烦时,才听张尧又道:“为,在北冥战场上遭暗算去世的景大将军。”
张尧的话一出,群臣之间发出一阵唏嘘声。
群臣目光也都落于景墨一人之身。
怪不得,这张尧从一开始进到大殿的时候,看到景墨就那么激动,刚刚被问是何人指使的时候,又看了景墨。
景墨也终于,在听到张尧说出这一句的时候,微微偏头看向他。
那张脸,在他脑海里找不到任何印象。
女帝也看了眼景墨,而后继续问张尧:“你与景大将军是什么关系?为何要替他报仇?”
张尧已经将景大将军都说了出来,也就不在乎说更多了。
“小人,和另外九人,都是跟过大将军上过战场的,我们每个人,都受过大将军的恩惠。之前在军中,我们都受了不同程度的伤,这才退了下来。可是一直都记着大将军对我们的恩惠,听闻这次跟北冥的对战,大将军是被偷袭,才意外去世。北冥使节进京后,我们打听到他们在驿站,就聚到一起,商量为大将军报仇。”
“所以,就去驿站刺杀北冥的人。”
张尧不仅自己愤怒,这话听在每一个朝臣耳中,也都觉得是一番振聋发聩的话语。
景大将军为玉衡立下了多少功劳,平定过内乱,剿灭过贼匪,更别说护卫了玉衡的疆土。
这样的功臣,是得以人人敬仰的英雄。
而张尧他们,就是记得这位英雄的人,才会为大将军不平,才会想着要替大将军报仇。
若放在平时,张尧他们这样一番作为,可谓是忠肝义胆。
可偏偏,北冥现在是来求和的。
在两国平定战争之后,北冥的使节在玉衡遭遇到了刺杀,很有可能会再次掀起两国之间的战争。
这对玉衡,对北冥,对两国百姓来说,再起战火都算不得是件好事。
就连女帝,听到张尧的话之后,神情都有了缓和之色。
“你可知道,你们这样做,可能会再度引起两国之间的战争?你觉得,这对玉衡来说,难道是一件好事吗?”
张尧不语,他现在只是一介草民,并不像深居高堂的女帝,以及在这勤政殿的众多朝臣一样,有如此深远的远见。
在他们心里,只是想为曾经的恩人报仇雪恨。
张尧在地上重重的磕了个头:“小人知罪。小人任凭陛下处置。”
说完之后,挪动了个方向,张尧面向景墨,复又重重的磕了一下:“少将军,大将军是我们的恩人。没能替大将军报仇,我们很遗憾。这一下,是替兄弟们还给大将军的。”
张尧大笑了一声:“兄弟们,我们下去了,也有面目见大将军了。”
女帝见此,什么话也再说不出,摆摆手,让侍卫将张尧带下去。
勤政殿中,气氛一时很是凝固。
没有朝臣进言,女帝便罢了朝,同时将几位重臣,连同景墨一起叫去御书房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