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 章 有大智慧的人
晨起,宁安到灶房打水准备洗脸,就看见桌上放着一盆奶,她凑近闻了闻。
不像牛奶,是羊奶。
盆摸着还有温度,应该刚挤的。
羊奶不好去腥啊。
“刘婶,邱阳哥一早去打的羊奶?”宁安问已经在和面的刘婶。
“是呢,他说正好碰到刘根娘在挤羊奶,他家三只母羊,每天能挤好几斤奶。邱阳想着你喜欢,就想一点,结果刘根娘给端了一大盆,还死活不收钱。”
刘婶侧过身子一手揉着面团,一边回头和宁安说话。
宁安挺喜欢刘根这小子的,勤快实在,小小年纪包揽了家里的所有重活。人也活泛,经常跟邱阳一起打柴。
刘根他弟刘柱比宁适大一岁,也很懂事,有时候跑来家里找宁适学写字。
刘根他娘也热情,每次碰见都大声打招呼,邀请她们到家谝闲。
虽然惠远镇很多都是随军迁过来的汉人,本地人只有几户,不过长期潜移默化下,口音、生活习惯也受了影响,带着点当地特色。
“家里有杏仁吗?羊奶煮出来腥膻,咱们喝不习惯,得加点料去去腥。”
宁安记不清有没有买过杏仁。
“没有吧,整理时候没看见过。”家里杂事刘婶做的最多,许多宁安找不到的就要找她。
“那就得用点茶叶和醋了。”
宁安在盘算,她爷爷的茶叶就剩一个底了,煮羊奶用了就喝不了几顿了。
惠远都没有茶叶卖,下次去清远一定得记得买。
她爷现在都是每次旬休在家才喝茶。她不能连老人家这点爱好也剥夺了。
宁安打上水回卧室洗了脸。
没办法,外面太冷,在灶房或者饭厅,又会打湿地面,人踩来踩去太脏。他们家迫切需要一个洗漱间。
端上水盆进来,宁安才发现没有打洗脸架。
蹲在地上洗脸,穿的太厚,弯腰都费劲。
宁安想着索性等取雪橇时,让木匠大叔来家里看下,缺啥一次打全了。
不过这得和家里商量下。
打家具,如果自己出木料,木匠只收个工费,便宜很多,二三百文就能下来。
但是他们家又没木料,连工带料,一件大家具打下来得一二两。
他们门窗桌柜等打下来花了十两呢。
这还是因为要的急,木匠只做了简单的造型,没有雕花。
雕刻繁复花纹的就不是这个价了。
再者,有炕,省了两张床,不然,打个好木料的床更贵。
宁安自己洗完脸,擦了些上次在清远花大价钱买的擦脸油。
她不抹油是不行的,风一吹脸就皴了。
这边大娘天冷多用猪油擦脸,她也受不了,油乎乎的。
有一次她和汪大娘说话时离得近,被汪大娘闻到了香味。
汪大娘略带羡慕地说道:“哎呀,面脂贵了吧,这你们小姑娘才舍得抹,我们这些老娘们不舍得都,有那钱都够做身衣服了。”
宁安只笑了笑。
汪大娘又吸了吸鼻子,“整个镇子,估计也就你家和镇将家夫人用得起。”
宁安知道,镇子上的日子都不好过。
早晨,一人一碗羊奶,搭配葱花饼和烤面包。
羊奶加了一撮茶叶后,又滴了几滴醋,果然喝着没有腥味。
不过这时候的醋,不像现代分的白醋、米醋、陈醋,这时候就一种醋,颜色深。滴了三四滴,奶的颜色就被染的发黄。
还是用杏仁好。
一会得记得在小本本上再添上杏仁和茶叶。
她的本子是她爹给她做的,用纸裁成五寸长三寸宽大小用线缝在一起,方便她写字。
写字的笔也是特制的炭笔,为了不把手染黑,还专门缠了布套子。
她娘还按照她的要求,给她封了个大的斜挎包和双肩包。她平常出门的时候会装上她的一套东西。
其实,镇上有家本地人,做馕的手艺不错,在小街上租了个小铺面卖馕,卖的价格实惠,一个馕三文钱,够三四个人吃。
养羊养牛的人,每天家里喝奶,会买上馕一起搭配着吃。
宁安也去买过,刚出炉的馕,又软又酥,非常好吃。
不过一放凉了,味道就不太好了。
而且他们家饮食还是按照老家习惯,吃馕的时候少。
如果明年养羊了,母羊生崽后就可以每天早上买个热馕,用奶泡馕了。
说到王,宁安想起她家的牛,这么久了,她一直没留意过两头牛是公牛还是母牛,还有那头驴。
要是有母牛,那她家就可以繁殖小牛了,那是无本的买卖啊。
宁安想着事情的时候,眼睛会发直。
蒋英看坐在斜对面的孙女,就知道她又在想什么事。
老头子昨天可给她说了雪橇和滑雪板的重要性,她跟着在一群官太太中混了那么久,敏锐度还是培养出来不少。
换别人,光凭这两样,不说做个几品官,在工部混合六七品还是没问题。
要在以前,对他们家是锦上添花,现在只能将功劳拱手让人。
孙女被告知他们将功劳按在营里营造坊头上,可能自家只有一点赏银能发到手。
她也一副不在乎的模样,每天只乐呵呵的操心家里的吃穿用度。
夫君说了,孙女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宁安要是知道她祖父母的想法,肯定会扶额。
不是她有智慧,不是她多淡泊名利,只是她只对钱感兴趣而已。什么做官、赚钱都只是为了生活的滋润。
在京都也好,在惠远也好,只要平安健康,吃喝不愁,她就满足了。
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邱阳套了车去木匠家拉滑雪板,顺便让木匠来一趟,量量尺寸,定做洗脸架、衣帽架等。
他们也订做了雪橇,不过木匠最近活多,还得一段时间。
他们家自来了惠远,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木匠家了。
木匠家的人,见了他们都笑呵呵的。
宁安心里暗道,能不笑吗,财神爷呀。要是有人老给她送钱,她准奉上标准的露八颗牙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