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过和尚岭(一)
第二天清晨,宁安起床先看了眼昨晚泡的豆子,有个别豆子表面已经变得平滑。
不过泡的时间不够,还达不到发芽程度,她把盆搬到驴车上继续泡着。
往北继续前行了大半个时辰左右就到了和尚岭脚下。
和尚岭,海拔三千多米,山势峻拔、地势险要、盛夏飞雪、寒气砭骨。
不过,山脚下水草丰茂,一个个敖包散落在草原上,牛羊成群结队的漫步着,空中有大鸟在翱翔鸣叫。
三个小孩见到白色的牦牛兴奋地喊着,“快看快看,白色的牛,好多好多,还有好大的牛角。”
远处山连山,站在这里能清楚地看到西面山峰上厚厚的积雪。
路边两侧停靠了许多车队、行人还有卖吃食的摊贩。
山顶和山下温差太大,要往北的人会在山脚下吃饱喝足,准备好御寒衣物和食物后再上山。
往南的人刚千辛万苦地翻过岭,停在这儿休整,脱下厚衣服换上薄衣。
宁安他们一车老小妇孕,不敢直接上山,得提前做好充足准备。
之前在金城买的布料和棉花,王熙她们这段时间已经给一人做好了一身冬衣,另给赶车的四人缝了帽子和手套。
上次在永登换的羊皮也做成了三件皮大衣,正好给赶车的几人穿。
边角料做了两双羊皮靴给宁远和宁宜穿。
宁安他们车里人多,穿着棉衣冷不到哪儿去。
晓燕他们车里都是行李,为了不冷着她,也为了不冻坏食物,他们提前把小炉子点上了,顺便还能烧热水。
宁安把她的那盆豆子用棉被裹着放到炉边,专门叮嘱刘婶要一路看好,要是冻坏了就吃不上豆芽菜了。
他们在小摊上买了胡饼、煮好的手把肉,灌了几壶奶茶,又买了壶酒。
山顶太冷,为了御寒,路过的人多数都会买一壶酒带着,太冷时灌两口,宁安他们也不例外。
准备好后,两辆车就相跟着上了山。
到了半山腰,气温就明显下降,大家套上棉衣。
“娘,现在不是夏天吗,我们怎么要穿冬天的棉衣?”宁远边穿衣服边问道。
“远儿,现在已是秋季了,前天刚过了白露,祖父专门教了,你又忘记了?”宁适及时纠正。
宁远吐了吐舌,“我忘了嘛,现在记起来了。那秋天为什么要穿冬天的衣服?”
“我们要翻山越岭,山上冷。”王熙只粗粗地解释道。
宁远一脸似懂非懂。
宁安想给他解释明白,但是海拔、大气、热辐射,无论哪个词说出来,估计都会被当成异类。
宁安想了半天只能解释道:“咱们刚刚在低处离大地近,温度高。现在在山上离地面远了,温度下降。离地面越远温度会越低。”
“那地是热的吗?”
“可能吧,太阳是热的,地面吸收太阳的热度。”
她没法用古代语言来解释反射的原理,只能含含糊糊快速结束这个话题。
说话间牛车降速直到停了下来。
“大师好,您是要上山吗?车里还有位置,我们捎您一程?”
“多谢施主,不用了。”
宁安听见父亲的话,掀开车帘往外看。
恰好和一个仙风道骨的老道士目光对上。
“小施主功德无量。”
听老道士这么说,宁安有点愣住,她有什么功德?
她想多打听点,所以主动开口,“大师,给我们个机会捎您一程吧?”
“那就多谢诸位施主了。”
大师没有进车厢,坐在了车儿板上,宁尚去了驴车坐。
古代人对和尚道士都特别尊崇,每个人都向大师问好。
大师是个寡言少语的,除了回礼只说了句,“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宁安觉得这位老道士有两把刷子。
她前世一直想去寺庙找大师算命,但没能实现。
今天可算遇到了,“大师,能帮我算算前程吗?”
大师没有掐指,直接道:“施主,既来之则安之,苦尽甘来,前程似锦。”
闻言,宁安心放到肚子里。
可是大师接下来的话让她一路战战兢兢,好一段时间没能睡个安稳觉。
“不过小施主近期有血光之灾,一路不可独行,到目的地后方可平安。”
车厢里的人听见大师的话对宁安的安危很是担忧。
祖母蒋英恭敬地问道:“大师,可有化解之法?”
“避无可避。”
接下来的日子,大家把宁安看的特别紧,上茅房也有刘婶陪着。
车行了有一刻钟,宁宜开始喊冷,婶婶把她抱在怀里。
宁安穿着棉袄,也感觉到了冷气的侵袭。几人挤的紧点来互相取暖。
大师只穿了棉袄,坐在车前冻的嘴唇发青。
“大师,您穿的太单薄了,驴车上点了炉子,要不您到驴车上避避寒?”宁佑劝着老道士。
“无碍,快到山顶了。”
老道士不听劝,宁佑也没办法。
在快到山顶时,突然下起了雨夹雪,雨势又急又猛,携着狂风,雨滴砸得人眼睛难以睁开。
实在太冷,他们把车停在路边,车外的几人也钻进了车厢避雨。
邱阳打着伞,送过来了一壶热水,大家一人倒了一杯捧在手心里取暖。
“这儿就这么冷,一会在山顶不得冻死人啊。”宁尚抱怨着。
“雨下不了太长时间,一会儿就停了。你们等下喝两口酒暖暖再驾车。”宁萧嘱咐着两个儿子。
“好。”
上山的车队不少,避雨的车不一会儿就排了一溜。
也有冒雨赶车的,车夫穿着皮衣皮靴,外面罩着蓑衣。一看就是常跑的。
待雨势渐缓,避雨的车陆续开始上路,宁安他们也跟着启程。
现在不走,一会儿路面结冰了更不好走。
尽管有车檐遮着还打着伞,宁尚和邱阳依然被淋了半湿,俩人冻的浑身发抖,隔一会儿喝口酒暖身。
慢腾腾地挪了半个时辰总算到了山顶。
顶上有座韩湘子庙,香火旺盛,即使山路难行还是挡不住信众们的虔诚。
过路客也会进去上柱香以祈求路途平安。
这座庙也正是老道士此番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