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意外之财
宁安在崆峒山摆了两天摊,都没机会进道观里游览参拜就离开了平凉。
赶路途中,宁萧又继续给两个孙子讲书,没有书本和笔墨纸砚,只能空口讲。
宁适认识的字多,祖父讲的内容他多数都能听懂。宁远就不行了,字不认识多少,对祖父的讲解也是似懂非懂。
宁安想起沙盘和石笔。
沙盘她没见过,但是她画过沙画,两者应该原理相似。
至于石笔,她小时候用过,能在青石板上写字。
她父母那辈,六七十年代时国家物资缺乏,学生没有圆珠笔和作业本,都是用石板石笔写字。
她向祖父形容了石笔和沙盘后,宁萧觉得沙盘的主意不错,石笔虽方便但是他们没时间找,这里也不一定能找得到。
路过上柳村时,他们找到村里的木匠,宁安描述了沙盘的构造,老木匠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就做好了。
宁尚找来些沙子试了试,写完字直接抹掉就行,非常便捷。
当即又让老木匠做了两个。
老木匠慧眼识珠,主动提出,“沙盘做工简单,对幼儿习字很是方便,村中有些上学的小孩,笔墨纸砚负担很大,如能用沙盘,可以减少很大一笔开支。这几个沙盘我不收钱,再出二两银子,希望诸位能同意我以后卖沙盘。”
宁安对这笔意外之财感到惊喜,立马在脑子里想到了宝宝椅、婴儿推车、轮椅等。不过眼下时间紧张,等上路后让父亲试着画出图纸再说。
宁安看着父亲征求的眼神,心下一暖,到这里最大的幸运是长辈都很开明,不仅没有重男轻女还非常尊重子女的想法。
她向父亲轻轻点头。
宁佑温和一笑,“老叔客气了,能为学子读书出一份力是我等幸事,怎会不同意。老叔以后尽可以卖。我们不限制。”
收获的二两银子,转眼从农户家买青菜和母鸡就花掉了五分之一。
邱阳和小叔受伤后,一直没有休息,也没有补充营养,宁安决定炖点鸡汤给俩人补补。
请农家嫂子帮忙杀好鸡,又专门找村民买了些干香菇,他们带着东西上路。
晚上到驿站,宁安借厨房炖了鸡汤,做了手撕鸡胸肉,刘婶擀了面条,又做了一道葱花炒鸡蛋、一道白菜炖豆腐。
饭后宁安向父亲简单说了轮椅和婴儿车。
她没想到市面上早已经有卖轮椅的了,幸好卖婴儿车的还没有。
“婴儿车其实和轮椅道理相似,不过上面要改成围挡,婴儿可以躺,再高级些把围挡靠背做成可升降的,婴儿还可以坐。”宁安边说边比划。
“你的意思我明白,这得画出图纸让木匠看能不能做出来。”
“还有学步车,这个简单,上面一个框,下面一个框,中间用几根竖杆固定,下面按上几个轮子,中间用几根厚布条交叉搂住小孩身体就行了。可以用木头做,也能用竹藤。”
“这个肯定好卖。孩子放车里,能自己学走路,妇人也不用再看着小孩,能做别的活,用竹藤价格也低,买的人家肯定多。”宁尚听的起劲。
“对,还有摇椅,下面半圆弧度作地面支撑,上面椅背倾斜,人躺上面能前后摇晃。”
宁佑脑子转得很快,“摇椅用红木或黄花梨做,再雕刻些祥纹,富家老爷老太太肯定喜欢。安儿这几个想法都不错。”
宁安开心击掌,“那咱们明天买些纸笔,这几天把图纸画出来,等到金城把图纸卖掉。”
第二天,宁安兴致冲冲的买了笔墨纸砚,即便选的最普通的纸笔还花掉了一两半,心疼的她直喊,“太贵了,太贵了。”
王熙和郑晴俩人这几天一心在绣荷包上,其余人的心思都扑在几张图纸上,各自提出自己的意见力求让设计更加完美。
祖母还特别提出婴儿车靠背最好用布做,孩子躺着软和。
这点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他们都没有亲自带孩子的经验,只有祖母自己深有体会才能提出最有用的建议。
看着全家人都充满干劲,宁萧很是欣慰。他最担心的就是家人遭受打击后萎靡不振。
经过三天,初步敲定了学步车和躺椅的图纸,婴儿车因为椅背调节问题涉及到机关,他们一直没有定下来,只能等到金城找懂机关的工匠解决。
学步车和躺椅如果能传遍九州,那利润不可估量。
按利润分成是赚钱最多的方法,但因为他们要远去伊犁,需要现银,所以将图纸定价一张一百两。
宁安原本有些担心价格会不会太高,但看着其他人淡定的样子,她将担忧默默咽回肚子里。
画好图纸后,宁安就被娘亲拉着学刺绣。
她在现代连袜子都没缝过,现在让她刺绣,她真是欲哭无泪。
学的第一天,手指就被扎了好几个眼。她试图向祖母和娘亲卖惨,都被俩人无情的驳回。
她只能苦哈哈的继续,学了两天连线都缝不直,宁宜跟着娘亲已经学会了穿针引线。
再次被扎,她哀怨的捏着手指,车里众人都一副无视的样子,只有宁宜奶声奶气地安慰着她,“姐姐别怕,我给你吹吹就不疼了。你下次小心点就不会扎手手了。”
宁安抱着宁宜,“呜呜,还是你疼姐姐。”
宁宜用小手摸摸姐姐头,“姐姐乖乖学,娘说女子都要学会刺绣,以后才能给自己做漂亮衣服穿。”
宁远着急表衷心,“姐姐,你好好绣,你绣的第一个荷包给我,我不嫌丑,天天戴。”
宁安一个眼刀过去,宁远无辜地闭上嘴。
宁安皮笑肉不笑,“姐姐一定好好绣,给你绣条龙。”
宁安煎熬了几天,绣出一堆看不出是花还是草的东西。
看着娘亲手下速度飞快,不一会就绣出一朵牡丹,她很是羡慕。
她也想好好绣,奈何手就是不听指挥。
王熙可能觉得她实在是孺子不可教,最后开口让她歇两天再继续。
宁安欣喜若狂,催着父亲加快速度,她要搞钱,不要搞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