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唐:开局为李二平反 > 第41章 科普能手,人工降雨

第41章 科普能手,人工降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呵呵……长乐,我们所在的这片天地可以称之为地球。”

    “倘若我们一直向东行走,方向一点也不偏差的话,最终我们还是会回到芙蓉园的。”

    苏良的话音刚刚落下,长乐早已张大了嘴巴,一脸不可思议的看向苏良。

    这…这也太天方夜谭了吧。

    为了向长乐证明地球是圆的,苏良随即举了一个例子:“长乐,如果说地面是平的,那为什么海边的大船行驶的越远越看不到船的下半部分呢?”

    虽然此时的长乐还没有见过大海,当书中早就有了记载啊。

    对于苏良所说的,长乐也是知道的,一时间无法反驳了。

    苏良见长乐此刻说不出话来了,当即摸了摸长乐的头说道:“好了,你就别多想了,难不成夫君还会骗你不成,等以后有机会夫君定会带着你们绕着地球走上一圈。”

    其实这个时候的古人,早就已经对天地有了一定的认知。

    在唐朝之前,已经有了“盖天说”和“浑天说”的理论。

    盖天说 ,据《晋书·天文志》记载:“其言天似盖笠,地法复盘,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沲四,三光隐映,以为昼夜。天中高于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万里。北极下地高于外衡下地亦六万里,外衡高于北极下地二万里。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恒八万里。”

    盖天说最早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当时认为天尊地卑,天圆地方,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穹隆状的天复盖在呈正方形的平直大地上。

    这是盖天说的雏形。

    后来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几种不同的见解,由于圆盖形的天与正方形的大地边缘无法吻合。于是又有人提出,天并不与地相接,而是像一把大伞一样高高悬在大地之上,地的周边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天和地的形状犹如一座顶部为圆穹形的凉亭。

    共工怒触不周山和女娲补天的神话正是以此为依据的。

    到战国时期,对上述的盖天说开始发生怀疑,于是修改成“天似盖笠,地法复盘”,就是说天是球穹状的,地也是球穹状的,并且认为北极位于天穹的中央,日月星辰绕之旋转不息。

    到了西汉,仍然有人坚持这种说法,当时成书的《周髀算经》就是盖天说的代表作。

    盖天说通常把日月星辰的出没解释为它们运行时远近距离变化所致,离远了就看不见,离近了就看见它们照耀,这种解释比较牵强,盖天说被越来越多的天文观测事实所否定。

    西汉的扬雄提出了难盖天八事,否定了盖天说。

    但是,盖天说在中国古代仍然有一定影响力,晋朝的虞耸提出的穹天论是盖天说的沿袭和发展。南北朝时还出现了浑盖合一说。

    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另一种宇宙理论。

    浑天,是指天是浑圆的,有人把它比作大鸟卵,有人把它比作大鸡蛋,还有人把它比作大弹丸,这种宇宙理论是战国时萌芽的。

    公元前4世纪,赵国的思想家慎到便说道:天,不是半球形的,而是像弹丸一样,是整球形的。

    不过他并没有谈及到地的形状。

    最早猜测大地为圆形的,是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惠施。

    惠施曾说:球形的大地,体积虽然有限,但一直朝南走,可以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惠施不仅认为地是球形的,天也是球形的。

    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在汉武帝时,四川有位名叫洛下闳(hong)的民间天文学家,制造出了一个圆球形状的浑天仪,用来演示天象。

    洛下闳的浑天仪尽管还很简单,但它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浑天仪。

    据说,浑天仪刚做好那会儿,许多人都不相信它能有什么用处,然而,当洛下闳把浑天仪放在地下室里演示的时候,人们都惊奇地发现,这浑天仪上标示的星宿,跟实际天象相吻合。

    于是,洛下闳名声大振,浑天仪也广为人知。

    洛下闳之后,鲜于妄人、耿中丞、张衡等人,又发展了浑天说的理论。

    尤其是张衡,对浑天说作了全面的总结,从而使浑天说最终成为一种很有影响的宇宙结构体系。

    张衡在他所著的《浑天仪图注》中阐述他的观点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张衡不仅在理论上对浑天说作了系统的说明,还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制作了“水运浑天仪”,来形象地表述他的浑天思想。

    很显然,以张衡为代表的这种“浑天说”宇宙理论,较“盖天说”的宇宙理论,有了长足的进步。

    它认识到地球是圆球形的,而且根据这一理论,还可以解释日食、月食等现象,还能预知日食、月食的日期、时刻。

    正是由于浑天说这些进步性,自它萌芽以后,便很快地被天文学家们所接受,成为时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宇宙理论,从汉代到明代的一千多年中,它一直在天文学界占着统治地位。

    应该说,浑天说远比盖天说更接近宇宙结构的真实,但它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比如,它把地球看做是天地的中心,显然是有局限性的。

    另外,浑天说的一些说法,也解释不通。

    就拿“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这句话来说吧,那附着在天体内壁,随天球绕地球旋转的日月星辰,当它们运转到地平线以下之后,又怎样从水里通过呢?

    不得不说,古人还是相当有智慧的,将整个地球比着鸡蛋,天为蛋白,地为蛋黄,确实是有些道理。

    只不过将地球认为是整个宇宙的中心,这就太局限了。

    经过一夜的努力,苏良也是将地球仪做了出来。

    次日清晨,苏良也是让人去请李二他们过来,好好的给他们科普一下。

    待众人来到芙蓉园后,苏良也意见将地球仪拿了出来。

    不仅如此,苏良还将太阳系描绘了出来,众人见此皆是疑惑不解,“浑天说”早就已经有了相应的理论,如今苏良将世界地图刻画在圆球上也是无可非议,何况他们也相信苏良的。

    可是面对苏良拿出的“太阳系”绘图,众人不明白苏良到底是什么意思。

    苏良看向众人疑惑的目光,随即解释道:“呵呵……想必大家也知道浑天说的理论。”

    “浑天论有一点说的没错,我们所在的这方天地确实是个球体。”

    “整个这片天地比着鸡蛋,天为蛋白,地为蛋黄,也确实不错。”

    听到此处,众人都是纷纷点头,目前为止,苏良所说的他们都是知道的,只不过没有真凭实据罢了。

    他们更关心的是苏良接下来的话。

    “只不过这片天地…却不是宇宙的中心。”苏良淡淡说道。

    听到此处,众人的眉头皱的更加紧了,此刻都是死死的盯着苏良,正等着苏良接下来的话,他们早就习惯了听苏良的解释,也坚信苏良一定会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释。

    “呵呵……大家知道白天和黑夜都是怎么来的吗?”苏良看向众人询道。

    众人此刻似乎是想起了什么,纷纷将目光投向苏良拿出来的太阳系绘图。

    众人这才发现上面有许多名词,其中太阳、月球、地球等名词都标注在大小不一的圆圈内。

    最中央的赫然正是太阳。

    不仅如此,苏良还在上面绘制了各大行星运行的轨迹,以及月球绕着地球运行的轨迹。

    “苏小子,你这上面标注的这个月球莫非就是代表月亮?”房玄龄询问道。

    “梁国公所言不错,正是如此!”苏良闻言点了点头。

    随即指向地图上的标注的地球缓缓说道:“而且……我们所在的这方天地就是地球。”

    苏良的话音落下,众人也是细细观摩起来。

    片刻后,李二看向苏良询问道:“贤…贤婿,你的意思莫非是,莫非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

    “呃……可以这么说吧,太阳确实是这方宇宙的中心,只不过不是整个宇宙的中心罢了。”苏良风轻云淡的说道。

    此刻在场的众人都已经是呆若木鸡,哑口无言。

    今天他们所见到的已经颠覆了先前的认知,不仅如此,苏良话中的意思是还有更大的宇宙,怎么不会让他们吃惊。

    此刻除了苏良外,只有小兕子比较淡定,毕竟小兕子如今只有十岁罢了。

    随即苏良便让人拿来一个玻璃球,一边在太阳系的地图上指指点点,一边用玻璃球演示,看向众人缓缓的说道:“诸位,这个世界之所以有白天和黑夜的存在,就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形成的。”

    “同时呢,地球本身也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圈为十二个时辰。”

    “这样一来,地球只有一半的地方可以照到阳光,所以就形成了白天,而另一半自然而然的就是黑夜了。”

    众人闻言也是有些明白了,虽然觉得不可思议,不过苏良所言确实比之前他们了解到的“浑天说”还要让人信服。

    此刻场中众人也不打扰苏良,静静地听着苏良接下来的话。

    “另外…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月亮,是因为月亮绕着地球转动。”

    苏良一边说着,一边演示着。

    听到苏良的话,众人皆是恍然大悟,彻底的弄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白天也可以见到月亮了。

    随后苏良也是继续讲解了日食、月食等现象形成的原因。

    众人听的云里雾里的,不过大概的意思已经都已经弄明白了。

    不仅如此,苏良还和众人简单科普了各种天气形成的原因,让他们要相信科学,而不是一味的祈求老天爷保佑。

    众人此刻是越听越兴奋,纷纷目光灼灼的看向苏良。

    不过就在苏良讲解到雨是怎么形成的时候,李二目光深邃的盯着苏良开口道:“按照贤婿这么说的话,那在一定的情况下,岂不是也可以改变下雨的条件。”

    苏良闻言微微点头。

    随后看向众人继续说道:“确实如此,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实施人工降雨的。”

    得到苏良的确认,李二心中大喜。

    这些日子李二也是一直将苏良之前说的话放在心上,河北已经三个多月不下雨了,恐怕还真的让苏良说中了,随即李二将目光停留在苏良身上,一脸期待的看向苏良。

    苏良此刻也是感受到李二的目光,淡淡说道:“呵呵……陛下的心思,小婿明白,只不过现在还无法做到人工降雨。”

    “且不说自然条件允不允许,目前要将人工降雨的材料送到一万六千里的高空,还做不到。”

    苏良的话音落下,李二此刻的脸色明显的阴沉下来,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啊。

    “那…那贤婿需要多长时间可以做到。”李二不甘心的问道。

    “这个…这个大概需要一个月吧。”苏良淡淡说道。

    其实苏良自己好好幸苦几天就能做出来,只不过苏良并不想那么累。

    何况河北那边的事情早就已经安排妥当,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只不过少收成些粮食罢了。

    苏良说完不禁想到一件事情,倘若能都将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连起来就好了,用不了多少年,渤海必然会成为华夏的第一大淡水湖。

    虽然南水北调可以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但是还远远不够。

    渤海的平均深度只有18米,最深的地方也不过85米。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二者间相距不过110公里,何况中间还有一些小岛,如此一来只需修建一百公里左右的大坝就可以了。

    苏良心中不禁打起了这个主意,看来等马路修好后,自己是要出去走走了。

    近些日子不良人传来的信息,表面上看去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苏良却看的十分的明白。

    恐怕要不了多久,高句丽就会联合百济对新罗大举用兵。

    虽然此事对于大唐来说无关痛痒,可倘若这两国将新罗拿下,到时是什么样的情况还不好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