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樱桃姑娘养成记
与此同时,县委关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先是,由县农牧局牵头负责的有机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同时,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在朗夏乡念云村荒地建设的现代农业园区已完成部分项目。
然而,朗夏县虽为拉萨下辖的县,却因自然条件较差、地理位置偏远、资源禀赋不足,属于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当地百姓只能种植青稞等传统农作物。为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经研究,县委已在念云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成功引入了车厘子、葡萄等优质水果以及西红柿、青椒、茄子等蔬菜作物,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试点。
可到底如何种好这些“娇贵”品种,实在让人头疼。
“局长,要是咱们单位没人去,我去。”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县农牧局干部德吉。
“这可不是种青稞。”局长善意提醒。
“嗯,我明白。”执拗的德吉终究还是决定从办公室走进温室大棚,主动申请负责果蔬种植。
车厘子好吃,树难栽。平时在海拔2000米以下种植,都须精心呵护。何况要在海拔4000米上,难度可想而知。
在此之前,关于车厘子的高原种植技术,朗夏县乃至整个西藏自治区都是一片空白。今年,在园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后,首次尝试种植车厘子,也聘请了一些专家和技术员,但收效甚微,一棵棵车厘子树无法适应高原环境而奄奄一息。
“现在这可是个烂摊子,人家内地专家都束手无策,弄不好县里要收拾人的。”朋友们再三劝阻。
单位领导,甚至县委领导也积极与德吉沟通,她却始终不畏艰难。
“就算种不好,我也一定用心,这是我的初心,更是我的使命。”德吉终究临危受命,被调到车厘子大棚,开启了与车厘子的不解之缘。
“专家们有没有留下什么资料或者经验?”她脑海中首先闪过这样的念头。
可当她赶到园区后,除了厚厚的灰尘,甚至连个人影都很难瞥见。
丈夫打来电话,责怪她如何不顾家庭,德吉无言以对。
“你要记得,你是事业干部,干的再好能怎样?儿子才4岁,你这当妈的还是尽点责。”挂断电话前,丈夫几乎怒吼。
德吉忍住在眼眶里默默打转的泪水,丈夫的话当然在理,她又何尝不想做个“称职”的母亲,但同时,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又迫使她不得不直面眼前的困境。
“没有任何现成资料,也没有任何种植经验,这可怎么办?”她再次喃喃自语。
不远处,除了没有半点绿意,还伴着怒号的阴风。
“嗯,那就自己摸索吧。”德吉暗下决心。
此后的一段时间,她先调查摸清了园区水土、气温等情况,再根据种植技术,探索出符合高海拔的车厘子种植方法。那段时间,她一心扑在温室大棚里,宿舍的灯也经常通宵达旦的亮着。
“也不要有太大心里压力,我们这是试种,既然是试,就会有失败,放开手脚去做。”局长到底是过来人,眼见德吉比在单位时憔悴许多,如此安慰。
“嗯嗯,局长,我们已经摸索出了种植方法。”德吉的喜悦溢于言表。
这是她经过近长期“5+2”“白+黑”与同事们努力的结果,也是阶段性的成功。
“打算怎么进行授粉?”
“全部人工授粉。”德吉信心满满。
然而,车厘子树首次挂果一周后,原本满树的果实却在一夜间散落满地。
“这可如何是好?”德吉深深自责,她以为是自己管理不善,为此接连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几周后,当一颗颗车厘子像玛瑙宝石般闪耀着光芒时,德吉脸上才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灿烂笑容。
原来,先前的“问题”只是正常生理落果,这也让她一颗悬着的心安放了下来。
渐渐的,德吉摸清了车厘子休眠、破眠、花期、坐果期浇水施肥、温度湿度、病虫害防治等“性格脾气”,事无巨细地记录在了她的工作手册上。然后凭借自己在西北农林大学读书时的积累,对各类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掌握了车厘子在尼木县种植成活结果的“秘诀”。园区车厘子成活率达85,成功扎根高原。
有了初次成功的经验,德吉看到了园区的光明前途,同时又为别的事动了心思。
作为扶贫项目,带动低收入群众增收才是重点。德吉看到车厘子效益初显,又发现在园区务工的本村村民旦巴热杰踏实肯干,冲多拉姆头脑灵活,就决定培养他们为园区技术骨干。
当她与两位群众征求意见时,二人甚至有些害羞。
“我们都不会说汉话。”冲多拉姆吐了吐石头。
“更不用说还要学技术了。”旦巴热杰补充。
于是,在车厘子树旁,德吉手把手地教他们授粉、施肥、剪枝等。他们不懂汉语,德吉就在每个温室大棚操作按钮旁贴上藏语标签。经过学习培训,旦巴热杰和冲多拉姆掌握了车厘子的日常管理技能,成了德吉的好帮手。同时,德吉还将自己记录的车厘子种植技术方案分享给园区的其他干部学习。
“在车厘子种植基地,我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种植技术。”冲多拉姆高兴地说。旦巴热杰在园区务工,家庭收入翻了几番,日子也有了奔头,“这些都多亏了我们的‘樱桃姑娘’啊!”
这样,德吉一下子成了县里的“名人”,每每受到大家夸赞,她总不忘重复,“我被组织选派到园区,做好这份工作是责任,是使命,必须不忘初心。”
“可你只是事业干部,干得再好还是要考职称,到底图什么呢?”
德吉微微笑,“就图群众见我会礼貌地笑,这就足够了。”
她不会告诉别人,仅仅一茬的车厘子收入,便带动贫困户转移就业665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3万元。
“明年我还要负责管理6个新的温室大棚。”虽然工作量又加大了,但德吉对未来充满希望。她要将车厘子打造成为园区真正的支柱产业,继续发展壮大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德吉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将更重,“不过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我们和百姓一起加倍努力,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