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将军在上延年益寿43
上京城城外,张倾刚刚打马砍杀了最后一个出城迎战的蛮子。
手中提着的是完颜宗望的头颅,这位吞辽破宋,战功赫赫的蛮子大元帅,头颅被上京寒冷的天气封印,脸上的表情保留着死前的震惊。
这场战斗比张倾想象中的更惨烈一些,蛮人的出奇的勇猛,张倾也孤注一掷,身后的士卒也都战意滔天。
已经打退了蛮子数十次的自杀式攻击,目的就是不让张倾的弩兵靠近射程范围。
蛮子派人在城墙上大声喊话,“你宋人皇帝已然签署了协议,成了我国的附属之臣,为何你等出尔反尔。”
一句话没喊完,就被弓弩定在墙墩之上,所有人都杀红了眼,张倾身上染血的衣服已经被冻干,轻轻一碰就脆生生的断开。
落在被马蹄和残肢污浊的雪上,沁出殷红。
“楼下的宋人听着!看看这是谁?”蛮子撕心裂肺的喊着。
朝阳初升的上京城墙上,两个面容消瘦,衣衫单薄的宋人出现在城墙之上,他们头发花白,面容凄苦。
“你家的主子不要了吗?这两位可是被我们请来上京做客的两位帝王呐!”
蛮子的声音很清晰,几乎传入了每一个士兵的耳朵里。
可惜蛮子注定要失望了,张倾身边的亲卫都是她从小崽子时候带大的,他们没有见过帝王。
后面大部分的士兵,更是只知道小将军,不知道真皇帝。
他们眼中,是张倾带兵赶走了蛮子,是张倾给他们温饱的食物,安顿他们的家人,给父母分房分田地,让自家的崽子上学堂学本事。给自家的婆娘分派工作挣银钱。
他们身上穿的温暖的内衣毛线,口中嚼的咸香的肉干粮食,手里拿的精良锋利的武器,都是张倾提供的。没收他们一分一文,反而他们月月都能领到足够的军饷。
打仗受伤后,也都安排的妥妥当当,有尊严的工作,有良好的养老待遇,有了这样的主子,他们如何还能容下别人。
在他们心中,从蛮子南下,朝廷弃他们而去之后,就没有君主的概念了。
丧权辱国的新朝议和后,他们就不以宋人自居了,他们觉得丢人和羞耻。
甚至在东方仪和朱六回有意的宣传下,他们对张倾的拥护和崇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管是南朝还是前朝,都是被他们唾弃和鄙夷的对象。
楼上之人,看到张倾不语,心中愤怒的同时,用鞭子狠狠的抽打了两位帝王。
听着他们发出惨叫后,其中一个胡子发白的人颤声呵斥道:
“楼下的可是护国公府里的人,朕命你们速速放下兵器,跪下请罪!”
张倾无动于衷,她身边的东方仪拿起手中的土喇叭就开始喊起来。
“兀那狗贼,有何颜面冒充宋朝的帝君,朝廷早已颁发了二位帝君死讯。”
说完后,两撇小胡子抖了抖,气都不带喘的继续道:
“二帝为朝廷表率,真正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岂是你们从哪里拉来两个乱民,就能冒充的?”
城墙上的蛮子懵了,他们本以为拉出这两人多少能震慑一下宋人军队,或者扰乱一下军心。
别说张倾已经被南朝定为乱臣贼子,就算南朝一直力挺她,此刻她也不会为了两个阶下之囚改变自己的计划。
张倾用大刀挑着完颜宗望的人头,扬声道:“可认得他是谁?”
城楼上的蛮子士兵一看,心中大惊,有些完颜宗望手下的兵卒竟然都红了眼眶。
张倾语气轻蔑道:
“听说他是你们蛮族的第一勇士,若是第一勇士都是如此不堪一击,我看你们赶紧打开城门逃命去吧,别等着我撞开了这上京的城门,让你们也尝一尝当初的滋味啊?”
本来猖狂的蛮子,此刻没有了动静,他们看着被张倾大刀挑起的头颅,那是他们心中的战神啊!
每个人背后都冒出了一股子凉意,比这寒冷的冬日更加让人颤抖,这个带着面具的女子,已经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恐惧。
刚才喊话那人,敏感的感受到士兵的变化,扬起手中的鞭子,狠狠的抽打在二帝身上。
寂静的城楼上,传来了阵阵惨叫。
张倾拉弓搭箭,箭矢夹杂着寒风呼啸,上京墙头的蛮子大旗分别倒下,这就是冲锋的信号。
上京城的城墙,被弓弩射成了刺猬,悍不畏死的黑甲勇士徒手往上攀爬的时候,一桶一桶的冰水倾头倒来,若是没有躲过,不过片刻功夫就会冻成冰雕。
但是无人躲避,每个人都想快速的攀爬上城楼,杀掉蛮子城墙上的士兵,好让后面的兄弟少受些苦。
三天前,速州。
冰冷的速州海域,冬季的顺风带来了上百船巨无霸船舰,他们组成了十多个舰队,乘风破浪的开向无人防守的速州海滩。
上岸后,迅速的规整,一个时辰后,一只上万且装备精良的骑兵就出现在蛮子的国土之上。
这样重型的部队,犹如一柄锋利的长矛,在蛮子的土地上仿若入了那无人之境,他们并不恋战,一路直线的杀向上京城。
张倾上了城头之后,杀人如砍瓜的快速收割着蛮子的性命。
蛮子头领把刀架在二帝的脖子上嘶吼道:“你们中原人不是最重君主的吗?不是最重忠义了吗?”
张倾冷笑,看都没有看那二位,举起身侧的连弩,不过瞬间,就倒下十个蛮子。
奄奄一息的二帝因为惊吓,昏死在地上。
如此一路砍杀,终于是撕开了一道口子,后面上城墙的人越来越多,等到城门打开之后。
蜂拥而入的黑甲军卒眼里都含着热泪,心中激荡的只想高歌。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注1)
“披铁甲兮,挎长刀。与子征战兮,路漫长。同敌忾兮,共死生。与子征战兮,心不怠。踏燕然兮,逐胡儿。与子征战兮,歌无畏。”(注2)
万人齐齐的一遍又一遍的高声吟唱着这些战歌,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抒发他们心中的热血,才能表达他们的此刻激荡的心情。
注1:凯歌》作者戚继光
注2:东汉《马踏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