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 第26章 离人

第26章 离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上官兄弟结伴而来,正准备一起吃晚饭,看到清和出剑,心下惊疑,“娘亲的剑有这么快?”

    清和看到两人,招呼他们过来,“来得正好,一人一块。阿瑾,明年可别霍霍这棵杏树了。”

    上官瑾接过,优雅地撕掉皮,吃下杏肉,“唔,果然还是熟了好吃,甜。那我留一半吧。”

    上官瑜不信,“我可等着你明年手下留情。”

    清和转头问观澜:“明日下定,吉日定在二十八怎样?回门后,阿姮正好回边境。”

    上官瑜竖起耳朵,心中忐忑。

    观澜曲起食指敲着石桌,不太看好:“任行远必不同意婚事这么急的,三年内能成亲就不错了。”

    清和迟疑:“不会吧,他自己当年娶阿姮,满打满算可是一个月就完了。”她都没来得及参加婚礼。

    上官瑾摇着扇子,笑言:“娶媳妇的心能和嫁女儿一样吗?”

    观澜看着无精打采的次子:“什么时候能娶上,就看阿瑜能讨得几分岳父欢心了。”

    “那可糟了,知道要娶天涯妹妹,姨父不黑着脸就算了,还欢心,怕是一分莫得。”上官瑾对着弟弟摇头。

    “如果我住过去,姨父会不会高兴?”上官瑜问。

    清和都忍不住笑了:“也没给你另外安置宅院啊。”你还想把人带走吗?

    上官瑜泄气,这样也不行吗?

    傻弟弟,让你作。上官瑾垂目不语。

    果然,下定时,任行远全程绷着脸,上官瑜涎着脸叫了几次姨父,都没理会。辛姮是真心高兴,终与清和结亲。天涯也欢喜,上官哥哥长得斯文俊秀,处理政事威严从容,很合她心意。

    任行远的意思是,辛姮二十六成亲,天涯也不能太早,二十五吧。

    上官瑾以扇掩面,不忍看惨遭打击的弟弟。

    上官瑜听说过姨父追姨母的往事,然而长辈在上,轮不到他说话,只能寄希望于姨母多疼疼他。

    辛姮倒觉得不必二十五,天涯才十八,七年变数太大。大家都是多年相交,没必要来虚的。

    任行远拗不过妻子,退了一步,二十二。上官瑜二十二岁定亲,天涯二十二岁成亲,去哪都说得过去。

    观澜放下茶盏,对任行远说道,“三年后,天涯轮调祁阳,阿瑜也递了申请,到时候让他们先成了亲再过去,正好帮衬,免得你在外担心。”

    观澜开口后,任行远舒了一口气,略做犹豫,马上拍板,就三年后。他还怕观澜将亲事定在这旬,才漫天要价,三年后比他设想的好得多。

    清和本来觉得三年有点久,但是观澜提前给了预期,对比任行远的七八年,又能接受了。她自己成婚尚且犹豫多年,父母之心应更甚。

    上官瑾看着放松下来的姨父,再次感叹,傻弟弟。

    上官瑜不是不知道他爹故意为之,只是那天伤了娘亲的心,心中很不自在,即使最近家中平静,他内心深处一直不安。

    观澜站在书案前,提笔不成句。夫妻之事不足为外人道也,连阿风也不行。短短半日,他几次欲向慕清风寻求意见,莫名的焦躁驱使他斟词酌句,最后一封也不曾发出。至于二子,他们唯恐天下不乱。

    乔陵很少有修士结为道侣,结契容易解契难,经过天地为证的婚契受到规则保护,与俗世拜了天地等于没拜截然不同,不说一方陨落另一方修为大减,哪怕一方先飞升另一方也遭受解契之苦。定下这个婚契誓言修士大约只是情浓时盟誓,没想到被规则承认,成为唯一承认并给予回应的誓言。自此道侣结契只用这套誓言,约束效果极佳,然而无数人因此殒命修为掉落,慢慢地结为道侣的修士寥寥无几。

    修士不群。倘若不结契,她还会在他身边?倘若结契,百年千年漫长岁月里的变数将是二人的劫难,情深不寿。

    观澜终究没有饮到幺子的喜酒,半年后被松壑尊者连续三道急讯召回,清和当时在东南随军。

    观澜托词收到长辈急信,需立即返乡,虽然大家连他家乡何处都没印象,莲池向来包容,观澜半分谍者都不似。

    临行前,观澜与两个孩子分别深谈一番,上官瑾、瑜已是翩翩少年郎。观澜拍了拍二子肩膀,让他们守望相助。

    观澜面向东南,伫立良久。

    三日后,清和收到长子来信。她似有所感,没有立即打开信而是放入袖袋,继续麻利地为伤兵割掉腐肉,撒上药粉并包扎,然后走向下一位。

    深夜清和从闷热的充满药味与血腥味的军帐中出来,竟有瞬间的头晕眼花,她停下脚步站了会儿,然后慢慢走向自己的营帐。这一天来临,平静之后是可惜,可惜辜负了百年之约,余生的祝愿化成两字珍重。

    月落月升月圆缺,宁不肯道“不如不遇倾城色”。

    ……

    清和例行在院中练剑,原来的杏树已经老死,上官瑾种上了一株银杏,长得极慢。

    “银杏可千年,杏树不过百年。”上官瑾言,“银杏不酿酒,做下酒菜也不错。”

    清和没有觉得独自一生不好,偶尔看着长子孤身来去却有些难过,这便是做娘亲的心吗?

    “娘,我和阿瑜都已长大,能照顾自己的。”上官瑾大冬天摇着扇子。当初观澜放在清和手心的折扇,她后来给了长子,扇出来的风聊胜于无,差不多是个摆设。上官瑾从未脱手,却不显得附庸风雅,他们父子其实很像。

    “这里是我的家,我也并没有特别想去的地方。”

    “倘若爹不宜久留,那娘应该也是。”留在莲池,看到旧物,徒增伤感。

    清和看着长子,不确定他知道了什么,不过他向来聪慧。她以前从不带人进后院,也是怕被人看出端倪,亲近之人更藏不住秘密。

    有些离别是诀别,清和暂时不考虑回流霞山。至少等阿瑜完婚,而且她也担心上官瑾,这个孩子并非表面那样无欲无求。

    上官瑜、任天涯成婚后前往祁阳,清和没有离开,她仍不定期去军营中救治伤兵。

    又十年。幼子夫妇辗转多地任职,分分合合吵吵闹闹,最初清和为之各种担心,后来便随他们去了。长子仍鬻画,酒肆里每日往来很多陌生酒客,清和很少亲自当垆卖酒,她在前院酿了很多酒窖藏。

    琅山之顶,清和望着南飞雁,还是决定回山。她明知道观澜若离开,这十年等待无用,但她等了而他没有回来,她只是原地等了十年,仿佛意识到他们之间不过如此。

    “阿瑾,我只希望你们平安。”清和不能将他圈禁在小小的酒肆,只好将手上的其他灵药、封入九十九道剑意的玉简、一个紧急传讯符放在桌上,推给他。最穷的修士非她莫属。

    “我们都会平安。”上官瑾只收了传讯符,“人间事人间了。”中途身死也是命。

    上官瑜冷着脸一声不吭,任天涯抱着清和的胳膊毫无压力地撒娇:“姨母,天涯会想你的!”

    清和眼中闪过挣扎,还是微笑拍了拍天涯的手背。

    清和与辛姮告别,辛姮强颜欢笑:“让阿瑾送你回去吧,你一个人谁放心?”观澜离开后,她隐隐认定清和也不会久留,能得十年已经心满意足了。

    “也不至于老到不认识路。”清和亦是心情低落,“我酿了些莲白埋在莫愁湖边桃梨树下,已经和阿瑾说好,每年挖两坛给你。阿姮,你年纪不小了,冲劲收一收……”莲白固然能让辛姮筋骨强健几分,但敌不过岁月。

    辛姮点点头,怎么收呢,作为将领,她已习惯性身先士卒。

    ……

    冬日,上官瑾坐在酒肆柜台前沉思,半边身体沐浴在阳光中,向阳的侧脸,白皙如玉似仙人,有着来自观澜的好相貌。

    “一壶桑落。”玉冠鹤氅的青年,声音清越。

    上官瑾抬眸,起身,不紧不慢地打了一壶桑落酒,“一两银子。”

    观澜久久未归,文心阁掌门因二人关系亲近,找他打探,他便从钟掌门那知悉了观澜修炼异状。果然是好兄弟,这些年音讯往来数百次,一位金丹有异、一位神魂有缺,互相却一个字都没吐露过。

    青年轻笑,“观澜好气运。”也是碰到了清和,得了师父特制的保命灵丹,还能诞下双生子。清和看起来太过脆弱,琳琅尊者忧心弟子折毁,不成想未到元婴,慕清风便早早放她出门历练。

    慕清风见清和久久不归,去了云州故地,后感应到素剑的位置,乘灵槎而来,正与清和错过,却无意勘破观澜心事,这柄春秋扇的龙骨还是他亲手炼化,普天之下仅此一柄。成婚生子,竟然连一杯薄酒都不请他饮。

    上官瑾淡然一笑,面前这位似乎与父亲相识,语气熟稔,似乎故友。

    慕清风饶有兴致地看着上官瑾,“你这个样子倒是很像。”

    上官瑾回道,“子肖父。”不是很正常?

    “既然有灵根,为什么不随他修仙?”不随观澜修炼也罢,体内下了禁制,谷雨祭中其他仙门便无法发觉上官瑾。这个禁制是观澜下的,起初是上官瑾太小、他的伤也未好,暂时封禁灵根,后来想带长子回宗门却被他拒绝了,禁制就一直未解除。

    “何必修仙?”上官瑾看了看四周,顾自饮酒谈天,似乎无人听见。

    “可以长久地做喜欢的事。”

    “一百年足矣。”而且莲池很好,爹娘是这里的过客,他却不是。

    “太平不长久。”何必留恋这短暂的浮华。

    “修仙后,更是什么都做不了。”修士的傲慢、灵气的稀缺、仙俗间的约定……他不想袖手看家园毁于灾难。

    “挑起战乱是大罪。”慕清风警告。

    “莲池,从来不会先动手。”上官瑾厌烦不时挑衅、破坏莲池和平的人,不是欺莲池国小?那就收了有墨、孤明、赫弥。

    二人对峙不语,互不相让。

    上官瑾印象中也曾发生过类似的对话,在一次谷雨祭后。与莲池其他人家不同,他们家对谷雨祭很慎重,不是指衣冠隆重,而是神情举止中那种信任,相信谷雨祭不仅仅是一场雨、一个传说。

    “罢了,就当舅舅送你的礼物。”慕清风抬手,引来三万里外的一条小灵脉,以上官瑾身体为钥,浸润莲池。

    “五十年。五十年后灵气尽。”慕清风拿起酒壶潇洒离开。

    “舅舅。”上官瑾嘴里咀嚼着这个称呼,曾经举目无亲,最近亲戚倒是挺多。

    上官瑾改了计划,三国来归更好,莲池只需继续强大,何必见血。离间王都君臣自乱阵脚,莲池周边的城镇远离王都,民众生活远不如一界之隔的莲池,两边百姓很多百年前同为一家,现在差距悬殊,倘若给对方机会,未必不会举城相投。现在的四分五裂也是历史遗留,天下终究分久必合,莲池无此魄力,但壮大力量也有可筹谋处。

    “大公子,这酒越来越合莲池的口味了!”幸好仍是独特的酒香,一位老主顾品了品新酒,感叹道,其他酒客也附和着。

    之前不合口味念叨,如今合了口味又念叨,念叨的都是相同的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