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造船
耿菊花身上发生的变化真的很大, 自打她做了板栗粉厂名义上的主管之后,她整个人都明朗了许多。
原先耿菊花还会时不时念叨几句陶娇杏花钱大手大脚,过惯了好日子就不知道穷日子的难, 现在她自个儿花钱的手脚都很明显大了不少, 不管是带着胖仔去供销社买吃的还是给月牙儿添新衣服, 耿菊花都舍得花大价钱买贵的了。
马凤仙就半开玩笑半当真地同陶娇杏说过,“杏子, 也就是嫂子现在手头有钱,看不上咱妈手里的那点儿瓜两枣。要是嫂子现在还和当初一样, 你和老没拉拔嫂子和你大哥一把,嫂子的红眼病保准就犯了。我生了个,咱妈啥时候这么大方过?拿着当初咱妈的态度和现在一比, 说一句偏心偏到琥牢山那头都算是轻的。”
陶娇杏应道:“所以说嘛,还得有钱。人兜里有了钱,自然就不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计较了,都不够把自个儿气出毛病来看病买药的钱。”
陶娇杏看看耿菊花, 看看一个人在沈市打拼的谢小梅,再看看马凤仙和李玉梅, 自打有了钱的滋养之后, 气色和心态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说什么风水养人, 钱就是最好的风水。
没钱的人整天为了赚钱攒钱而愁眉苦脸, 能有啥好气色好心态?不差钱之后, 哪怕下场雨,都能感受到生命被滋养的气息, 缺钱的人淋场雨都得担心会不会发烧影响赚钱而揭不开锅。
人立身于同一个世界,底气不同,哪怕见识到的山光风物相同, 在心底的映照也迥然各异。
——————
耿菊花不愿意跟去大-连,陶娇杏和谢挺也都没强求,夫妻俩收拾收拾东西,把家里的钥匙留给耿菊花,拜托耿菊花料理家里养着的鸡鸭鹅和那些花花草草。
等到了建在大-连经济开发区的小别墅之后,陶娇杏立马就投身到了海洋养殖的大业中去。
往小了说,这关系到自家厂子能不能平稳运转,往大了说,这关系到全国人民的营养需求能不能得到保障啊!
海洋养殖大业的第一步——打开研究区,选择自家承包的那一片近海区,将难题抛给研究区来解决。
研究区弹出的面板上依旧是个选项:
“研究方向1:风云汇聚,鱼虾开会(海鲜持续集中)。”
“研究方向2:多生优生,肉质肥美(海鲜定向进化)。”
“研究方向3:珍珠珊瑚,珠光宝气(海珍人工培养)”
陶娇杏沏了一杯热乎乎的茶,先选择了研究方向1,这是个研究方向中最能解燃眉之急的。
进度条在小庙上方高高挂起,陶娇杏泣好的那杯茶还没喝完,这条进度条就跑完了,弹出来的是一个水晶宝塔,名字叫‘龙宫的诱-惑’。
陶娇杏一头问号,点开那个水晶宝塔的详情介绍页一看,眼睛睁得老大。
只能说小庙不愧是小庙,搞起玄学来总是能让人大开眼界。
详情介绍页上说,这水晶宝塔对水族生物具有极强的诱-惑,并且能够通过水域不断地向四周散发号召信号,除非少数精神特别强的大型海洋生物能免疫外,多数海洋生物只要接收到号召信号,就会昼夜兼程地赶来。
陶娇杏心里隐隐有些担忧,万一这水晶宝塔的威力太猛,大-连的近海会不会鱼虾泛滥?可别造出什么恐慌来。
不过为了解决燃眉之急,陶娇杏打算试一下,如果搞出来的动静实在太大,那就把水晶宝塔给收回来。
将水晶宝塔顶点投放到研究区内的滨海位置后,陶娇杏又点开了第二个研究方向。
让海域内的生物多生优生,这才是最优解。
至于第3个研究方向,与她这次的目标不算接近,但既然研究区都给出了这个研究方向,陶娇杏就打算试着做一做,反正既不需要付出多少精力也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而且不管是珍珠还是珊瑚,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保不准她之后会生出创立个珠宝品牌的念头。
而且珍珠和珊瑚的养殖都不需要呈现在台面上,在海底养殖好之后她直接采集了就成。
真到了需要规模化量产的那天,再琢磨该怎么办。
个研究方向的进度条跑完,陶娇杏满怀信心地泡上了第二杯茶,同时开始写自己的近海箱笼养殖计划。
造成直径约为十米大小的圆柱形箱笼,在箱笼的四周围上耐用的渔网,并用结绳固定的方式将这些箱笼都悬在近海中,往箱笼中投放捕捞到的鱼苗以及定时定量地投喂鱼食,便能实现海洋的近海养殖。
这种箱笼方法听起来虽然有些离谱,可原理不算复杂,就等于是在海中造了一个个人工养殖的鱼塘。
等水晶宝塔发挥效果之后,就在周边的近海中捕捞经济鱼种,体型适合制成海鲜干货的鱼虾蟹留在工厂里加工处理,体型较小的鱼虾蟹则投入到箱笼中去养殖。
研究方向2给出的结果是一张类似于‘六畜兴旺符’的符箓,有着符箓光辉的照耀,这些鱼虾蟹的生存与繁殖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为了保证箱笼顺利造出来,陶娇杏亲自参与到了箱笼的制造中去,担心海水会将箱笼氧化生锈,特地找当地的渔民打听到了保养船只的方法,还将箱笼的制造问题委托给了滨海理工大学,以30万的研究经费资助滨海理工大学的机械材料系帮忙研究制造适合的材料。
十万科研经费从天而降,这在如今抠抠搜搜做研究的学术界中简直就是天降横财与馅饼,整个滨海理工大学都沸腾了。
机械材料系张灯结彩,就好似过年一样热闹,还有一些系的人也按捺不住充足科研经费的诱-惑,抹下脸皮来主动找东北牧场大-连分厂寻求合作。
这些人原本找上的是谢挺,可谢挺不擅长同这些人打交道,就把人都领回了家,让陶娇杏来应付。
陶娇杏是有打算同这些搞研究的人打好关系的,毕竟就算她有研究区支棱着,也始终是单打独斗,面临一些系统性的大问题时还是会生出独木难支的束手无策感,如果能有一群科研人员作为靠山、后盾与支撑,应对未来的底气就会足很多。
多数人现在都活得很天真,觉得红色阵营的老大哥垮了,留下来的最大遗产投奔了蓝方阵营,然而被对方以血脉不够纯正为由拒之门外,而自家同蓝方阵营的老大哥关系还不错,刚小球转动大球了一把,正是蜜月期,未来充满希望。
陶娇杏前世的记忆摆在那儿,双方的关系是如何越来越差的,她记得清清楚楚。
现如今两国的关系好,是因为蓝方阵营的老大哥把自家当成了工具人,只需要投喂少量的利润,就能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工业品,而蓝方阵营的民众根本不需要辛苦的劳动就能得到巨额的利润,家家户户住着大别墅,开着小汽车。
等自家渐渐发展起来,不再愿意继续被剥削,继续用自己的血汗钱成全对方不劳而获的好日子时,撕破脸就成为了必然。
自家不想被剥削,对方的美好生活就失去了支点,可不得想办法再把自己打回去?再把自己搞成工具人?
这是利益上的先天对立,根本不存在和解的可能。
陶娇杏有意提前为未来做准备埋伏笔,在心里斟酌一番后,说,“造船可以嘛?造大船,最好是万吨级的远洋捕捞船,把国-家允许装备的武-器都给装备上,我听说公海上可是有海盗的,咱遇到海盗可不能束手无策。”
来找陶娇杏谈项目的那位滨海理工大学的教授脸上的表情差点裂开。
把到嗓子眼的话咽回去仔细包装美化了好几遍,那位教授才说,“您是真的敢想啊,万吨级的大船,当今世界上能造这么大的船的国-家一个巴掌数得过来,还都是用来打仗的,就是大家口中常念叨的航-空-母-舰。远洋捕捞船也没必要搞这么大啊……”
陶娇杏微微一笑,“没关系,我这个人就喜欢大的。你们也别有什么压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进步是一点一点来的,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我懂,不会提那些急于求成立竿就要见影的要求。”
那位教授这才放心,他就怕陶娇杏是个不懂行的血外行,年初给打钱,年底就找她要造出来的万吨级大船,那就算把他逼死也造不出来啊,技术水平落后太多了,这些都需要慢慢补齐的。
哪怕氪金,也无法一下子就弯道超车,顶多是在现有的研究进度上提升一下研究速度。
而且需要的钱可不是小钱,很有可能是天文数字。
“陶总,您真的要造船吗?这可不是十万能解决的,十万砸进去,连点儿水花都不一定能看到,我估计,如果真想造出来,起码得一百个十万。”
陶娇杏心里的算盘一打,一百个十万可不就是千万?
这钱确实多,可咬咬牙还是舍得拿出来的。
“造!但不会一次性给到位,先签合同,出成果后再分批次拨付,如果实在造不出来,后续的资金就不拨付了。毕竟我们是做企业不是做慈善,看不到收益的投资,我们不做。你们想要拿到研究经费,起码得让我们看到盼头,看到期望,你说是不是?”
她是想资助人搞一点真正的研究,而不是养一群只知道给她画饼骗钱的蠹虫,丑话得说在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