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点豆腐
母女两人回到家中,休息了片刻就准备开始煮豆腐了。
先要烧一锅水,这可不是用平时炒菜的锅烧。
用的是大铁罐,就是平时煮猪食的那个罐子,因为现在家里也没有猪需要喂,这个铁罐就被洗干净用来烧水。
陈秀莲要为做豆腐做准备工作,苏夏就乖乖的看着火,水烧开了就可以喊陈秀莲来。
苏夏看着坑里的柴火燃烧出红红的火苗,不断的跳跃,仿佛是几位倾城佳人,跳着妖娆的舞蹈。柴火时不时发出噼啪的声音,为它们伴奏。
明明看起来那么温暖,烧到人身上,确能要了人的命,冬天天干物燥,可要远离火灾啊!
“刚刚你跟小军说什么事儿让他好好想想啊?”
陈秀莲拿着一根面粉布袋子,在盆里揉搓,一边洗一边问苏夏。
苏夏想了想,也没必要隐瞒,如果事情成了,大春二春经常来家里,肯定都知道的,还不如先说清楚。
“娘,刘小军跟我说想让大春二春过来一起学习,我让他去问问大春二春的意见,他们家里可不好解决。”
“小军是个好孩子,自己改好了,还不忘拉拔姐妹。要是真来了,会不会影响你自己的学习啊?”
苏夏摇摇头,“顺手的事儿,不会影响我自己的计划。要是大春二春愿意学,我当然愿意帮助她们。现在大家的求学环境都不怎么样,如果能出一点儿力,让她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她们哪怕就只有一点点帮助也是好的。”
陈秀莲没想到这孩子想得这么深,抱着苏夏爱得不行,“哎呦,我的幺女儿哦,你咋这么懂事呢!真是朝了你亲娘啊,长了颗活雷锋的心。”
这就夸张了,那不至于!
不过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她现在有这个精力,有这个能力,自然不介意帮她们一把。
等到村子里经济发展起来,新一代成长起来,村子里自然就有新气象了。
她毕竟是小岗村的人,当然希望小岗村能往好的方向发展。
“娘,我就是跟你说一声,如果她们愿意,我肯定帮忙啦!”
“嗯,娘知道幺女儿最好啦!”
陈秀莲把洗好的面粉袋子放在一旁,这时候罐子里的水也烧开了,伴随着咕隆隆的声音,热水开始翻滚起来,好像水底下有怪兽在咆哮,又好像海底火山在喷涌一样。
小心翼翼的把大铁罐提下来,把磨好的豆浆分成两个桶装,再分别往桶里倒入开水。
开水一倒入桶中,随着水位上涨,上面起了厚厚的一层豆浆颜色的泡泡,看得苏夏非常想把那层泡泡舀起来,还底下豆浆一个清白。
两桶豆浆里面都加入开水,然后把布袋打开,再把加了开水的豆浆倒进布袋,进行一次过滤。
这个活儿就需要两个人了,因为要一个人牵着袋子口,一个人负责倒水。
用不着说,陈秀莲负责倒水,苏夏负责牵袋子。
陈秀莲倒得小心翼翼,生怕倒苏夏手上,把她给烫着了。
“娘,你要是怕倒在我手上的话,要不我来倒?我力气大,提得动。”
“娘来,你放心,我肯定不会倒你手上。”
娘俩儿配合默契,倒也没有撒出来,顺利的把一桶水倒入了布袋。
把布袋提起来,水质的豆浆自然就顺着布袋的孔流出来,而剩在袋子里的都是豆渣。
当然,布袋下面接了一个大大的盆子,不然布袋里的豆浆岂不是流地上了。
很快,两桶豆浆都过滤了一遍。
铁罐里的水再把桶给涮了一遍,争取不浪费一点儿。
铁罐子不能装下全部豆浆,只能分成两次熬。把过滤出来的豆浆倒大铁罐子里开始熬,不能一口气直接给煮开,这里还是有些小窍门的。
等到豆浆开始冒泡,就开始用小火,慢慢煮开以后,就是豆腐最关键的一步了,“点豆腐”。
点豆腐就是用石膏粉让豆腐凝固,这就需要精准掌控石膏粉的用量,石膏粉少了,豆腐过嫩,不成形,石膏粉多了,豆腐过老。
对于石膏粉,苏夏是最好奇的,她之前还看到那是一块儿石头,头一天才被敲了一块儿下来,被磨成了粉末,居然可以用来点豆腐。
而且这块石头也不是花钱买的,而是听说是之前王大海在外面捡的,好像家家户户的石膏都是捡的,没听说谁家做豆腐还要花钱买石膏的。
不得不感叹,大自然好神奇。
捡块儿石头,都能点豆腐的。
33被宿主的乡巴佬的样子逗得不行,又有点儿窘迫。
别人的宿主都是日天日地的大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它的宿主,连石膏是个啥都不知道,没文化,真可怕!
“宿主,石膏点豆腐是运用了胶体聚沉这一物理现象。”
苏夏眨巴着迷茫的双眼,“胶体聚沉是啥意思?”
33一个踉跄,扑倒在地,是它太天真了,忘了宿主之前没接触过物理化学这些。
“”
“”
一人一统相对无言,33只好放弃。
“等你以后上初中你就知道了,等你学了物理你就知道了。”
“懂了,你给我讲了超纲的知识,再过几年我就上初中了。”
苏夏不知道什么叫胶体聚沉,但是光看这个字面意思,可能是石膏粉和豆浆里面的一些物质发生了某种反应,然后豆浆就会凝固成豆腐。
也不是直接把石膏粉撒进去,而是要先用水化开,然后豆浆烧开以后,就不用再继续在火上煮着了。
烧开的静置大概一两分钟的样子,一边快速的搅拌豆浆,一边滴入石膏水,再静置十分钟左右,等到豆浆凝固以后就可以倒出来做固定了。
固定也简单,用木板把四方的拦起来,压在豆腐的纱布上,要压得紧紧的,上面还有压上一块儿木板,最好还要压一块儿石头,这样出豆腐更快。
早在豆浆烧开以后,陈秀莲就舀了一大碗出来,里面撒了白糖,给苏夏倒了一碗。
这会儿苏夏也帮不上什么忙,就干脆端着一碗甜豆浆,坐在凳子上乖乖的喝着。
清甜细腻,醇香浓厚,嗯,真好喝!
要是能天天喝到就好了!
王远志回来的时候,豆腐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妹妹正坐在凳子上喝豆浆。
嘴巴上一圈豆浆胡子,白白的。
看着满足得不得了,王远志正准备十分自觉的给自己倒一碗。
“你从外面回来洗手了吗?”
陈秀莲把两块儿豆腐都给压上了,这会儿正在收拾东西。一看儿子回来,黑着个手爪爪就准备去拿碗。
这哪里能忍,不洗手,那不是晚上都能留下五个黢黑的手指印。
王远志一吐舌头,挠了挠脸蛋,“我这就去洗手,回来给忘了。”
这一挠,脸上又留下几个手指印,这下可真是个小花猫了。
苏夏捧着豆浆笑得咯咯的,“哥哥,你脸上好多印子,像是从外面要饭回来的一样,哈哈哈”
“你也可以照照镜子,一圈儿胡子。”
嗯?
哦~
不用照镜子,苏夏也知道说的是什么,肯定是喝豆浆留下的,这也简单得很,小舌头一伸,绕着上嘴唇舔了一圈。
这下不止王远志笑了,陈秀莲也没忍住笑出了声。
这可是个西洋景儿,平时看不到的。
王大海一回家,就看着娘仨笑得欢快。
“笑什么呢?这么开心?”
王远志和苏夏争着跟王大海说对方的囧状,“好了好了,快,该洗手的洗手,该擦嘴的擦嘴。”
陈秀莲没想到王大海这儿早就回来了,自从开始在作坊上班后,回来得都很晚,甚至很多时候都要彻夜守在作坊内,不能回家。
“这还没到饭点儿呢,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王大海把闺女一提,就放在膝盖上,坐着烤火,“今天不是去公社吗?木炭卖出去了,还拿到了5000斤的订单,定金都收了。”
“这我们知道啊,村子里都传遍了。”
苏夏捧着碗,仰着头告状“就是啊!爹,还有人想来贿赂你呢!”
“贿赂我什么?”
“两把蔫青菜。”苏夏撇撇嘴,好意思拿出手。
“今天临时工人已经定下来了,接下来几天我可能都比较忙,等到大家都上手了就好了,这几天我都得盯着,所以这几天我都不能回来了。”
“爹,你放心吧,我们会去给你送饭的。”
王大海摸摸苏夏的头,“好,那爹可就等着我家闺女给我送饭了啊!”
“怎么?儿子送的饭你就不吃了啊!”王远志刚洗完手一进来就听到这句话,真是有了闺女,他这个儿子就是根草。
幸亏他大度,不跟妹妹争宠。
王大海一把揽过儿子,抱在另一个膝盖上坐着,“那肯定我闺女儿子都会来给我送饭啊,我都得多吃点儿呢!”
陈秀莲也知道,作坊刚开起来,又接了订单,肯定很忙,都能理解。
“你放心吧,你只管在作坊里干,我们娘仨保证把后勤给你保障好,是不是?夏夏?远志?”
“是!”
两孩子异口同声的回答。
王大海只觉得内心一片柔软,有这样的媳妇儿和一双儿女,不管他在外面多累都是值得的。
只要一家人劲儿往一处使,他们这个家会越来越好的。
“这几天过年的准备就要辛苦你了,秀莲,你让孩子们多帮帮忙。”
“辛苦啥,不辛苦!放心吧,不用你说,我幺女儿幺儿都勤快得很。”
“幺女儿幺儿都出来了哦!”
苏夏扯扯王大海的衣裳,王大海低头,苏夏朝着王大海笑得露了一口小米牙,“爹,你别羡慕了,我也是你的幺女儿。”
“幺女儿!”
“唉~”
王大海又转头喊了一声王远志,“幺儿!”
“唉!”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闹了会儿。
想着王大海可能几天都不能回家吃饭,陈秀莲特意做了一顿好的。
这几天看着是瘦了一些,之前虽然地里刨食也累,但是在作坊里,有时候晚上也得通宵守着,睡不好觉,作息乱了,身体没适应过来,能不瘦吗?
特意做了辣椒炒肉,肉切得大块大块的,青椒炒出辣味,再放肉一起炒,辣味十足。
下午点豆腐的豆腐渣,也做了一道渣豆腐。渣豆腐其实就是豆腐渣煮了汤,里面放些切细了的青菜,或者萝卜缨子也可以,再加点儿佐料,可谓是下饭的好菜。
当然了,渣豆腐有的人可能吃不惯,但喜欢吃的人,都不需要饭,就可以干吃两碗。
再炒个酸辣土豆丝,这可都是些好菜啊!
王大海也确实饿了,一口气吃了三碗饭,又吃了两碗渣豆腐。
四个人饭菜吃得干干净净。
吃完以后,王大海又要去作坊上工了,真是一刻也不得闲。
苏夏突然想起来,这个生意要长期做下去,还是得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行啊!
拉拉王大海的袖子,示意他蹲下来,她有话要说。
王大海蹲下来,拉着苏夏的小手捏了捏,“我幺女儿还有什么要嘱咐的吗?”
一双眼睛满是宠溺的看着苏夏。
“爹,砍树的时候别忘了种树,要可持续发展啊!”
伸手刮了刮苏夏的鼻子,“谢谢幺女儿的提醒,不过爹已经想到了,跟村长提过了,放心吧!”
伸手就是一个大拇指竖起来,“我就知道爹聪明,不用我提醒也能想到,爹真是棒棒哒!”
陈秀莲递了一个小包裹过去,“你今天不回来,我把牙刷牙膏还有洗脸毛巾这些给你装里面了。还有块儿小毯子,睡觉的时候可以披一下,别给冻感冒了。”
王大海也不解释,作坊里烧木炭,火是没灭过的,不会冷的。
不过,这个时候解释那可就真是不懂事儿了,这时候只需要接过关心就好了。
“好了,我就几天不回来,又不是几个月不回来,你们还要来给我送饭呢!我走了,你们在家,晚上锁好门。”
王大海走了,娘仨消消食,晚上就该学习学习,该做针线做针线,也没有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