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七零:知青女儿要翻身 > 第53章 忙碌

第53章 忙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抢收这几天,都不会自己开伙,统一由村里安排,这样做饭一次就解决了,免得还要每家专门分派人手做饭。

    基本上做饭的安排的是村子里的老人,又不能下地,又能活动的这种,相对于下田,做饭当然要轻松得不止一星半点儿了。

    也不用选择在哪家做,直接在外面搭两个土灶,就像办酒的时候一样。

    刚好,三四岁的小孩儿可以做一下择菜烧火这类的活儿,也可以给算个一两个工分。

    这样,全村除了躺在床上不能动的,全都有活儿干。

    现在这个天儿其实也还是有点儿热,苏夏怕中暑,特意掐了不少的薄荷泡了水,还给了做饭的奶奶不少薄荷,跟村长何继德说了这事儿,统一泡了水,谁要是渴了就来喝一杯,解渴又消暑。

    村长特意让人去山上做了陷阱,看能捉到什么就是什么,这几天可得吃点儿好的,不然这么高强度的劳动,还真怕有人受不住倒下了。

    肚子里有点儿油水,才能撑得住。

    果然,中午饭还是不错的,土豆饭满满一大碗,上面盖着一勺白菜萝卜,还有韭菜鸡蛋,一人还分了点儿爆炒田鼠肉,看来下的陷阱还是有用的。

    打饭的奶奶看到青壮年小伙子就多打点儿肉,小孩子嘛,就尝个味儿就行了,出力多的吃得多嘛,正常。

    劳动一上午,苏夏觉得就是来头牛她也能吃得下去,大家伙儿端着碗,找个阴凉处,坐着就开始吃,很多人都累得不怎么想说话了,只埋头吃饭。

    苏夏吃着大锅饭,还和王远志嘀咕,味道没有娘做得好吃。

    王远志早就准备好来做搂禾把子的活儿,早上出门儿的时候就穿了身长袖,胳膊倒是没事儿,但脖颈处也是有些红红的。

    稻穗割下来还是挺长的,不能拖在地上,只能抱起来,难免会扫到脖颈,又痒又疼,红红的一片。

    苏夏这会儿也没办法做些什么,只能晚上回去调点儿药膏,给敷一下。

    吃完饭,苏夏挨个儿找王大海和陈秀莲撒了会儿娇,其实是借着撒娇的功夫,不着痕迹的输送了点儿异能过去,让人没有那么疲惫。

    陈秀莲王大海只觉得小棉袄就是乖,撒个娇,感觉又没有那么累了,好神奇。

    下午太阳大得很,晒得火辣辣的,这个季节,知了还在鸣叫,没完没了,吵得人心浮气躁的。

    当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边儿干活儿累得很,一边儿太阳晒得很,当真是双重考验。

    本土村民还好,基本这么多年都过来了,怎么都是能坚持住的。就是村子里还有十几个知青,也来了好几年了,就是有个别身娇体弱的,确实不是干活儿的料。

    这不,下午还没过一会儿,就晕过去两个。

    只能先把人抬到阴凉处,估摸着都是中暑了,赵大夫这几天也是要下地的,所以直接田里吆喝一声,就能过来看看。

    果然是中暑无疑了,先用湿帕子降降温,再给灌了碗薄荷水,接下来就休息一会儿就行了。

    一看没什么大碍,该干活儿的继续干活儿。

    整个抢收工作连续开展了五天,顺顺利利的,小冈村的水稻就收割完毕了,已经有一部分晒干的稻谷装入了粮仓,接下来等剩下的稻谷晒干,就可以交粮分粮了。

    白天铺开晒,下午天快黑了,就把收起来归拢在一处,如果晚上下雨的话,那就来不及收了,所以要趁着天黑之前就收起来。

    这几天太阳大,基本上两天就能晒干一批了,估摸着再有几天就能全部晒完了。

    今年的天色不错,太阳多,光照足,收成是不错的,大家干起活儿来有劲得很,这不是有盼头嘛,都希望分粮的时候能多分点儿。

    转眼间,几天假期就过完了。

    剩下的事情就不是小孩子们操心的了,苏夏只知道,家里分了很多粮食,说是很多,其实也就是堆在一起,显得多。

    实际上,两个大人一个人差不多能分到三百来斤,王远志能分到将近两百斤,至于苏夏,基本没怎么参加劳动。所以,能分到手的,全靠这穿过来的一个多月,加起来分了五十斤,这还是看在之前引水有功的份儿上,当然了,这不算在村里每年分的那二百斤救济粮里。

    分来的粮食被堆放在一个超大号的柜子里,是专门用来放谷子的。等到需要的时候,就舀多少出来,用风车一车,把秕谷草稻这些一筛,就可以脱壳了。

    在苏夏的强烈要求下,脱壳选在了周末,学校每周会在周天给学生放一天假,也可以说是给老师放一天假。

    稻谷刚刚抢收完,暂时也没有特别多的地里的活儿,所以干脆趁着这两天,村长给大家伙儿放了几天假,前几天抢收也累了,这几天大家在家捣米或者是其他的,都随意。

    吃完早饭休息了一会儿,王大海就去柜子里舀了谷子出来,装了满满一罗兜,这一罗兜就是他们一家四口人一个月的口粮了。

    现在没有什么机器,只能靠着人工脱壳。把谷子倒一些在石臼里,就可以用杵子反复捶打,以达到脱壳的效果,这当然达不到每粒谷子都能完全脱壳。

    石臼是一个很大的石臼,是那种磨砂质感的石头,估计可能是花岗岩,能很好的跟谷子发生摩擦。

    把米捣得差不多以后,再从石臼里舀出来,用筛子过一遍,把谷壳晒出来,当然会有一些漏网之谷没脱壳的。这些就需要下一道人工了,用手剥壳。

    用杵子捶米的这个过程由王大海来,陈秀莲负责晒米,苏夏和王远志负责手动剥壳。

    说实话,刚开始还看个稀奇,但这个工作可谓是无聊又累人。

    都是一些反复的机械劳动,要是有机器就好了。

    苏夏觉得机器肯定是有,只不过可能是他们小岗村没有,毕竟他们村里连自行车都没有,还奢求什么其他的呢!

    用石臼脱壳的米,除了碎一些,其他没有什么毛病。

    新脱壳的生大米有一股淡淡的自然清香,想来做饭也好吃得很。

    中午将就新米做了一顿不掺杂苞谷米红薯土豆的纯纯大米饭。吃起来香香甜甜,口感软糯,可能因为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吃起来就是不一样,跟之前的米吃起来也不一样,区别很细微,但还是能吃出来。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心理作用也说不定,毕竟全程参与了,自己动手的吃起来更香。

    配上红烧肉,拌着肉汁,不用什么其他的菜,都可以吃两碗。

    日子就这样一页一页的翻过去,转眼间,就到了年底。

    要说年底了,那事情可就多了,交任务猪,杀猪,分肉,这些可都是一等一的大事儿。

    好多人家一年到头就盼这一回。

    要交完任务猪以后,才能杀自家的猪。

    交任务猪是要自己把猪赶到猪场去,从家里到收任务猪的猪场大概十多里路,可谓是翻山越岭。

    吃过早饭,喂完猪最后一顿,就可以把猪赶出来了。

    一般这种会有几家人一起结伴去,一起赶着去,或者如果有的人家实在没时间去,也可以托人帮忙一起交了。

    苏夏没见过,跟着去凑热闹,王远志不想去,就留在家里学习。一听留在家里要看书,王远志立马表示,他可以跟着去赶猪帮忙。

    幸运的是,这头大肥猪没有乱跑乱叫,乖乖的一路走到了猪场。

    但同行的有一头黑猪就不怎么听话了,一路哼哼唧唧,非要用竹条抽两下,才往前走,路上遇到草都要啃两口,可能它已经意识到它已经没有未来了,抓紧吃,能吃一点儿是一点儿,说不定以后再也吃不到了。

    终于,眼看着就要走到猪场了,这黑猪又开始出幺蛾子了。

    开始嚎叫,用嘴刨地,四只蹄子也不住的蹦跶,赶猪的婶子丢光了随身带的猪粮,那猪吃完以后干脆就地一躺,不管是拖还是打,它都不动,用竹条打也不管用,已经发展到“死猪不怕竹条打”的状态了。

    幸亏来了好几个人,有的是办法收拾它。

    麻绳一套,直接绑上,中间穿一根粗的木棍,两个人一抬,就这样乘着“轿子”,迈向猪生的终点。

    中途还有多余的人换手。

    那猪哼哧哼哧的叫得凄厉,这下也没人管了。

    跨过山,走过河,终于到了猪场。

    一共八头猪,赶到猪场的时候都还能喘气儿,这才能够顺利交任务猪,因为路上死了的话,可能会被认定为是病死的,病猪是不能交任务的。

    猪场的人挨个儿检查,没有问题就可以过称了。

    王家的这头花猪最先交,工作人员手往猪肚子上摸了两把,开口道:“除20斤食。”

    一头毛猪顶了天也就一百八九,这一开口就要除掉20斤,王大海好声好气的商量着,看能不能少除点儿,今儿早上特意没喂多少。

    那工作人员态度坚决,就除20斤,要交就过称,没有商量的余地。这里最近的猪场就是这个了,如果要到其他猪场去交猪,那之前还得走十多公里。

    现实条件就这样,像这种端铁饭碗的人根本不在乎,你爱交不交。

    这事还真没其他办法,不止这一家猪场如此行事,说除20斤的已经算是比较公道了,还有的猪场摸都不摸,直接一开口就是三四十斤。

    王大海只能妥协,幸亏这猪争气,长得膘肥体壮的,一称,居然上了180。

    农村里,能把猪养到180斤,那可得有点儿本事啊。又不喂饲料,全靠猪草,粮食,麦麸什么的。

    除了20斤食,也还剩160呢,猪一交,拿到手也有56块钱了。

    王家这最肥的猪一交,后面交的还有喂得很饱的猪,可惜工作人员也机灵得很,别想蒙骗过关,直接就除了30斤。

    不管多少,至少拿到手也有个几十块钱了。

    一年到头收入的大部头就在这里了啊。

    管他怎么样,今年的任务完成了。虽然养猪辛苦,但交了任务,好歹有几十块钱能落到口袋里,那些领不到任务猪的,那不就少了这几十块的收入,所以每年大家都抢着养任务猪。

    交猪回去的第二天,村里就要开始杀猪了。

    杀猪可谓是全村人都高兴的事儿,有的人家可能一个月都吃不上一回肉,这真真切切拿到手的肉,大人小孩儿自然都高兴得不行。

    苏夏一大早就自学完了今天的学习任务,检查了王远志的学习状况以后,就跑去看杀猪这样的热闹了,听说热闹得很,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等着分肉,

    村子里杀猪,是要请专门的杀猪匠的,不像是他们打野猪,几刀宰了毙命就行。

    杀猪也是个技术活,杀猪匠是能赚钱的,一般不传给外人,都是一家子这样走血缘关系传下来的。

    杀猪匠来了两个人,一个年轻的扛着一条杀猪凳,比平时的长板凳宽很多,而且看着就更结实,一个年纪大一点儿提着一个工具袋,估摸着里面多半都是装的刀具什么的。

    这杀猪匠可不是说请就请的,这都是提前一个月就去打了招呼排了队的的。

    年底杀猪的村子多得很,不提前的话那只能等杀猪匠空了才能来,那基本都是最后了。

    杀猪不积极,脑壳有问题。

    谁不想早点儿杀了猪,早点儿尝点儿油腥味儿。

    杀猪的地方就选在了清河边,取水方便,杀完直接抬到河里一涮,多干净。

    早前两天,就在地上挖一个土灶,晾上两天就能用了。

    整个村子交完任务猪,还没出栏的也就还剩三两头半大不大的猪能出栏,还有些达不到出栏标准的还得继续养。

    最肥的肯定要交任务,但只要家里养猪的,都不会养得瘦骨嶙峋,因为这种人家第二年就领不到小猪崽了。

    这年头,猪的成活率也不高,万一遇到生病什么的,猪瘟什么的,很多都没办法,所以今年能顺利完成任务还能留下两头出栏猪,已经很不错了。

    等到分肉的时候,一个人至少也能分个三四两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