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大寨主 > 第九百七十六章 科举改革

第九百七十六章 科举改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做什么生意啊,直接灭其国,夺其财多好了,简单干脆,而且赚的还多。

    这些钱,甚至都是让随同舰队而来的帝国税部官员都是看了眼红,叫嚷着这些都是大乾财产,你们大乾西洋公司不能独吞,得留下一部分来。

    可惜的是,人家大乾西洋公司正儿八经的拿出了和大乾签订的委托书,委托书上明确写着,大乾西洋公司攻克万丹后,所获得的战利品都归属大乾西洋公司所有。

    而严格上来说,如今整个万丹都是属于大乾西洋公司的财产!

    港口,城市,土地,那都是属于大乾西洋公司的战利品。

    当然了,按照大乾西洋公司和帝国的协议,以及西洋贸易许可证里的相关规定,大乾西洋公司虽然拥有这些财产,但是财权和行政权力以及军事权力还是要移交给大乾官方。

    大乾西洋公司以更加干净利落的方式夺取了万丹这个港口后,接下来的事他们就不怎么管了,反正后续官方会派遣官员以及驻军过来的。

    他们自己,则是准备印度了,那里才是真正属于他们大乾西洋公司的领地,在那里,他们将独享贸易权,拥有协助行政权力以及军事权力。

    马六甲海峡以西,那才是他们大乾西洋公司的领地!

    所以,大乾西洋公司的庞大舰队拿下了万丹之后,很快就是派出了庞大的舰队前往印度!

    第一批前往印度的舰队,一共拥有八艘船只,包括一艘护卫舰,七艘武装商船,他们除了去印度进行贸易外,还有一个主要战略任务,那就是接管,并巩固邓新华前往印度时,所建立的补给港口,至于扩大殖民地,这到还不是现在最重要的目标。

    去年冬天,邓新华舰队里的一艘商船,已经是从印度返回了万丹,带回来了众多来自于印度的特产货物以及邓新华舰队的消息。

    这些来自印度的特产货物,被运回广州后,直接销售一空,利润直接翻了十倍还多!

    这更是让大乾西洋公司方面坚定,一定要迅速开展和印度的贸易,然后获得庞大的利润,有了庞大的利润后,才能够进行后续的规模扩大,并占领更多的补给港口、殖民地。

    这也是为什么继邓新华舰队之后,首次前往印度的舰队里除了大量武装人员之外,还满载了货物。

    那些武装人员,还是用来巩固补给港口的,预防海盗、葡萄牙人或者当地土著袭击的,目前大乾西洋公司还没有大规模和当地土著或者是葡萄牙人开战的打算。

    现在的他们还是很和平的,准备正儿八经的和印度那边的土著做生意,战争什么的,影响太不好!

    至于说他们前脚刚把万丹给灭国了,唉,那啥,那是生意的一部分啊,只不过做生意的手段略微强硬了一点,再说了,他们也是付出了代价的,浪费的炮弹和子弹可不少呢,而且这一战,他们还有二十多人伤亡,抚恤金都要不少呢。

    大乾西洋公司的派往印度的第二批舰队扬帆起航后,他们并没有停下步伐,而是迅速组织了第三批舰队!

    不过,他们同时也是没有停下在印尼群岛的扩张,他们准备在爪哇岛的西部在建立一个新的殖民地,同时准确前往澳洲。

    这一年的大乾西洋公司,注定将会是非常忙碌的,忙着到处发动战争,进行贸易,建立殖民地,补给港口!

    如果不忙起来的话,他们就没有足够的收入,没有足够的收入,别说扩张了,连维持都困难。

    如今的大乾西洋公司每一天都在花费海量的金钱,随随便便都是几十万两银子花下去了。

    而且王室资产科那边已经是不再对该公司注入资金了,如今一切的花销都得靠他们自己的营业收入来维持,如此也就不奇怪他们为什么要帮陆水师打万丹了,还不是为了钱。

    这同时也是他们不打算在印度大规模开战的原因,因为打仗要花钱啊!

    当大乾西洋公司向印度派出第二批舰队的时候,在遥远的非洲最南端,三艘船只正在风浪中前行。

    这里是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

    邓新华率领的舰队实际上在十天前就抵达了好望角,但是早就听闻好望角风浪大,航行的非常危险,他们先是在附近找了个小港口进行了休整和维护后,又是等待了十天左右,等到了今天风浪略微小一些后才是重新出发。

    但是即便是今天的风浪比平时小一些,但是依旧大的很。

    饶是他们历经风浪了,但是面对这样的风浪还是显得有些发自内心的恐惧!

    在这种大自然的力量面前,饶是他们的船只性能足够先进,但是依旧是远远不够!

    船只被大风吹动着,在海浪中不断的颠簸,邓新华双手牢牢的抓住栏杆,闭着眼看着前方的巨浪!

    面对巨浪,他的舰队不能有任何的躲避,不然的话下场更加悲惨,他们必须的勇敢的迎着海浪冲上去!

    巨大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的袭来,让这三

    艘船只不断的高高腾起,然后又是重重的落下,巨大的力量让船只发出刺耳难听的吱吱声,彷佛下一瞬间就会彻底散架一样。

    这样的航行,他们持续了足足半天,半天之后,风浪才是逐渐小了下来,但是后来邓新华却是接到报告,在刚才抵抗风浪的时候,有一个水手被风浪打翻坠海。

    听到这个消息,邓新华是面无表情,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

    这已经是他的舰队出海的第二个年头了,这一路上因为伤病、意外,战争,他的船员们已经是损失了数十名。

    如今这三艘船上的,船员基本都是不满员的。

    但是这依旧是无法阻挡他前往欧洲的决心!

    这一次航行,无论如何也要去到欧洲,开辟欧洲航线!

    而且度过了好望角之后,接下来的路就好走多了,他们只需要一路沿着非洲西部海岸北上,就能够一路抵达欧洲。

    到时候,不管是去地中海沿岸,还是去大西洋沿岸都可以。

    此外,非洲西部海岸如今虽然大部分的港口都是在葡萄牙人的掌控之中,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的地方都是在葡萄牙人的掌控之中。

    实际上在这个时代里,葡萄牙人在欧洲前往东亚的航线里头,其掌控力主要是集中在他们拥有众多的补给港口,同时修建了若干要塞,驻防舰队,而并不是说他们真正的把大片大片的非洲领土都包含其中了。

    尤其是非洲西部海岸,其生存情况恶劣,绝大部分地区都是不适合欧洲人生存的,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葡萄牙人以及其他的殖民者们,他们的活动范围只局限于部分沿海的据点。

    之所以说航线被垄断了,那是因为人家葡萄牙人不让其他国家的商船进入他们的港口进行补给,并且会让军舰进行巡逻,劫掠其他国家的商船。

    没有补给港口,那么对于远航舰队来说就是非常麻烦的。

    只能是偷偷摸摸的,或者是找一些小港口进行补给。

    这也是为什么西班牙人虽然也会派舰队来东亚,但是规模一直都起不来的原因,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补给港口。

    同时也是大乾西洋公司西行如此艰难的缘故,如果是按照正常航速的话,他们早就应该到欧洲了,但是他们现在却是刚绕过好望角。

    这是因为沿途的补给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

    但是不管怎么说,总算是绕过了好望角,后续继续北上的话,虽然还有一段距离会比较困难,但是越往北就越容易,因为那个时候,他们就可以找到更多中立的补给港口了。

    邓新华率领舰队继续朝着欧洲而去,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几个月后,他的舰队将会出现在欧洲,到那个时候,基本上也就意味着,大乾西洋公司已经是首次打通了前往欧洲的航线。

    尽管这条航行还非常都不成熟,并且沿途的补给港口不多,同时也是面临着葡萄牙人等沿途诸多国家或者海盗的袭击危险,但是不管怎么说,航线都算是打通了。

    在他们的身后,大批大乾西洋公司的商船队,将会前往印度、非洲、欧洲进行贸易,赚取丰厚的利润,同时将会不断的巩固、扩张各补给港口,建立殖民地。

    一旦航线正常运转起来,将会为大乾西洋公司带来庞大的利润。

    不过即便是欧洲航线运转起来,也还需要时间,暂时来说,西洋公司的主要贸易航线,还是以印度为主,中期可以扩展西亚、东北非以及非洲东部海岸的贸易。

    同一时期,金陵城里,崇祯九年的会试也是即将开始了!

    年初的这两个月,整个大乾帝国基本上没有什么大事,唯一算得上大事的也就是会试了。

    辽东那边,依旧保持稳定,严寒之下大乾救民军根本就没有发动大规模攻势的计划,打算等到开春之后再发动攻势。

    南洋那边,虽然有殖民战争,但是说实话,南洋的这点屁事相对于整个帝国来说,完全不算什么,而且距离遥远,一时半会的根本就无法把消息及时传递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帝国在海外直辖领地的统治中,会给予当地的行政官员极大的权力的原因。

    吕宋州的知州王爱国,可是拥有对当地土著发动战争的权力的,当然了,具体作战的话,还是军方进行,而且王爱国也没有权力干预军事行动。

    同时这个发动战争的权力,也只局限于吕宋州辖区内的土著!

    而且也不是以宣战之类的名义,而是以弹压的名义!

    毕竟如今的大乾帝国,是把整个吕宋群岛都是包含进入了吕宋州,州内的这些土著,自然也就算是叛乱或者什么的,对他们发动战争,算是镇压或者是肃清匪徒之类的,并不算是对外国宣战。

    但是即便是这样,也是可以看的出来,海外之下领地的行政官员,是拥有极大权力的。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利,同时通讯落后,王爱国不可能是报告给金

    陵城之后,再发动对吕宋土著的战争的,那样的话,一来一去少则半年,多久一年时间了。

    这样的话,相对来说,金陵城里,对南洋的事情虽然保持着关注,但是也没有什么好处理的,直接看王爱国以及驻军将领的报告就行了。

    各地战事大体平静,春天也没有什么大规模天灾人祸,整体而言,崇祯九年的春天,大乾帝国显得比较平静,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进入了统一后的修生养息的时期呢。

    但是,却不是如此!

    不过,对外的扩张,整体来说,对帝国内部,对金陵城的政治格局而言,影响并不大。

    官员们更加关心的并不是南洋的扩张,也不是辽东的战事,而是崇祯九年的会试!

    大乾王朝的科举,是一年举行一次,从各地的县试,再到院试,然后到会试、殿试、都是一年一次,充分给了学子们机会!

    而今年,官员们之所以比往年更加关注会试,是因为今年的会试和往年的会试又会不太一样。

    年初的时候,大王正式下令,命令礼部对考试的试题进行重新设计,进一步增加理科内容。

    进一步增加理科内容并不算什么,但是进一步增加理科内容之后,还有一项变动极大的改革,同时更加重要的是,这一次的会试,不单单有在金陵城举行的会试,同时也会在直隶四道同时开设会试分考点,预计在各道分别录取二十名进士、二十名新科进士,考中之后,为了避免各道进士在家乡任职,到时候这些四道分考点考中的进士、新科进士,其任职将会是其他几个道。

    同时各道进士、博士的品级,和金陵城的会试所考中的考生,品级一样。

    很明显,这是一个试点!

    大王对科举考试进行的新一轮改革,但是这种改革,严格上来说并没有说损害士子们的利益,相反,还加大了录取人数。

    当然了,他们并不知道,楚行还准备在后续几年里,逐步降低新科进士、新科进士的品级。

    一考中就成为正七品的状况,将会在不远的将来彻底成为历史。

    而且,这个改革,虽然挂着会试分考点的名义,但实际上楚行是根据后世的国考和省考而进行改革的。

    而且后续的改革,将会是朝着选拔基层官员,甚至是最底层的从九品官员而前进,而不是和现在的这样,以选拨中层官员为主。

    这样的话,才算是完成了楚行心目中的科举改革!

    本来前几年的时候,楚行对科举的改革方向是另外一条路,那就是维持科举的乡试、会试不变,但是加大举人的入仕规模,试图用乡试成为省考,作为招募省级官员的主要途径。

    但是很显然,他小瞧了科举传统的力量,小瞧了天下士子对于进士功名的渴望!

    以传统观念来说,举人入仕后,肯定是不如进士的进前途好的,尤其是在经历过科举制度完善的前明,别说举人不算正途了,就算是同为进士,不入翰林都没有办法成为部堂高官。

    尽管大乾王朝和前明的科举制度不一样,而且是建国初期,对官员的缺口极大,哪怕是以举人功名入仕也能够获得官职并升迁,但是总归到底,士子们还是担心,认为举人就去入仕的话,以后的发展肯定受阻。

    所以但凡是有点心气的人,都是想要直接参加会试,而不愿意以举人功名入仕。

    实在考不上了,或者是有其它迫不得已的理由,才会直接以举人的功名入仕。

    这种传统观念,也是让楚行当初试图以乡试代替省考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他不甘心啊,既然乡试无法代替省考,那么就另走他路!

    所以,现在的楚行干脆是断绝了在乡试、举人身上的想法,既然士子们不愿意以举人功名入仕,那么就干脆不要以举人功名入仕好了,不就是进士、博士嘛。

    这个简单,本王直接扩大会试的规模,设立各省会试分考点作为省考,也是一样的效果。

    所谓的进士、新科进士和举人,会试和乡试,不过就是称呼上不一样而已。

    楚行的最终目标,和进士、举人之类的没啥关系,也和会试、乡试什么的没关系,他的真正目标是建立起来完善的官员考试制度。

    这种考试制度,不仅仅是用来招募中级官员的,而是要来招募广大的基层官员的。

    用品级来说,那就是正七品和从九品的差别。

    但是会试分考点的计划行不行得通,后期效果如何,会造成什么比较大的影响

    具体还得看崇祯九年的科举情况进行的如何,尤其是直隶四道会试分考点的考试是否成功。

    这个消息在年初传出来后,对于直隶四道的士子们而言,自然是高兴无比啊,因为直隶四道会试分考点,只允许本地户籍的举人进行报考,外籍是不允许报考的,而且考上之后,虽然不安排在本道任职,但是安排的职务也会是在直隶其他三道。

    直隶四道,这

    可是繁华地方,其赋税占据了整个帝国将近一半的赋税,在这样的好地方里任职,自然是被官员们视为肥差,这捞外快都能比在穷乡僻壤里捞得多。

    因此直隶四道直接开设分考点,对于他们的当地士子们而言自然是好处多多,他们不用去拼会试、殿试了,可以直接在家乡进行考试,名额更多,竞争更小。

    但是其他省份的士子就有意见了。

    凭什么直隶四道的有分考点,我们那里就没有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