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大地主
一个半月后,刚下了早朝,杨洛回到乾清宫的偏殿一边吃着包子,一边问道,“王安,朕现在有多少钱了?”
伺候杨洛吃东西的王安,立时从身上取出一个小册子,“回陛下,上月魏忠明从老臣这里取走了10万两去各地开商号,之前辽东剩下加上魏忠明的100万,包括兵部侍郎几位大人的钱财23万两,魏忠明等人的8万两,所以现在内帑里有白银170万两,上次锦衣卫查收的一些字画和魏忠明贡献的珠宝,具体多少还没有估价。”
杨洛打了个饱嗝,“嗝,终于有钱了,终于能干点事了。”
自从上次去过尚膳监后,杨洛的三餐就变了:早晨包子加稀饭,中午红烧肉加米饭,晚上臊子面加凉菜。
这让尚膳监的人有种没有用武之地的感觉,以前都是做十几道菜,现在就做一两道菜?
这就得说说我们的皇帝陛下了,从辽东回到宫中后,吃了多日的“御膳”,挡不住每天大鱼大肉的吃,杨洛就让尚膳监做的简单点。
吃完饭,杨洛开始刷牙,前两天让工匠按照自己带回来的牙刷,用猪毛仿制了一批牙刷出来,就是没有弄出来牙膏,有点可惜。
“王安,等会去把牙刷送到商号里去卖,这个东西起码比柳枝好用多了,木把的定价十文吧,银把的定价十两,玉把的定价五十两。”
“老臣遵旨。”
“还有,吃完饭朕打算去一趟京城的皇庄,去种红薯。”
“老臣遵旨。”
史书上写的天启和崇祯这些年可都是天灾不断,粮食减产,不知道多少人被饿死了,红薯这东西含糖高,能当粮食吃,在南方北方都适合种植,最重要的是它的产量比粮食高!
明朝北方的小麦产量也就两石,370斤左右,而南方的水稻一季是3石还不到,也就400斤左右,北方也就1-2石的产量。
而红薯这东西的产量,在后世,杨洛家中是种过的,在北方的一亩地最起码可以达到4000斤左右,即便现在的红薯种子没有后世的好,起码也可以达到1000斤吧。
即使是1000斤也是相当于3亩地的小麦产量,两亩地的水稻水稻产量了,所以杨洛打算大面积种植红薯,不过今年想要推广全国种植那是不可能的了,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种子。
上次遇到的几百斤红薯,杨洛事后又派锦衣卫去京城周围寻找更多的红薯,买到了许多。
如今有钱了,得派人去办这件事了,“王安,传朕口谕,命令骆思恭把之前买的甘薯都带到皇庄去。”
“老臣遵旨。”
行了礼,王安退了出去安排去了。
……
锦衣卫府衙。
骆思恭这些天可谓是风光无限,自辽东回来后,自己就是陛下眼前的红人,以前那些御史动不动弹劾自己,现在谁还敢和自己碰,咱老骆现在也是有后台的人!
现在出去宴席上,谁不对自己客客气气的,谁见了自己不得叫一声骆指挥使,此时骆思恭正悠闲的喝着茶水,看着外面门外来了一个小太监,骆思恭放下了茶杯。
小太监进来后,直接开口道,“传陛下口谕,骆思恭立即派人将之前寻找的甘薯,带到顺天府皇庄。”
骆思恭塞了几个碎银子给小太监,问道,“陛下今天是有什么事吗?”
小太监乐呵的收下,“回大人,小的只知道陛下要去顺天府皇庄,别的就不知道了。”
陛下要出宫?那我得保护陛下的安全去!骆思恭现在就认一个道理,死抱陛下的大腿,陛下说向东,自己绝对不向西。
“小公公稍等,我与你一起回宫见陛下。
朱虎子!”
“大人有何吩咐!”
虎子从外面快步进来,行礼道。
“本大人现在要进宫面见陛下,你带人去把之前买到的甘薯都装好车下来,送到顺天府皇庄去。”
“卑职遵命。”
虎子退了下去,而骆思恭则是和小太监一起进了宫里。
……
宫中,杨洛收拾好,换了一身便装,准备出发了,王安进来说道,“陛下,骆思恭大人求见。”
“他来干什么,不是让他去送甘薯去了吗?让他进来吧。”
“臣骆思恭,叩见陛下。”
“不是让你去送甘薯吗?”
骆思恭赶忙回道,“臣派朱虎子去了,听闻陛下出宫,臣不放心,赶过来保护陛下的安全。”
“那去换身衣服,随朕一起吧。”
杨洛想了想,带个厉害的打手也不错,出门在外,小心些为妙。
刚一上路,杨洛开始头疼了,因为马车有点硬,颠簸的杨洛受不了了,其实杨洛也没想到,古代的马车是这样的。
所以还没出宫,杨洛就果断的改骑马了,许久没有骑马,还有些生疏了,这次出来带了五十多人,一行人奔着城外的庄子赶去。
一个多时辰后,终于快到了地方,杨洛放慢了速度,也不知道皇庄有大,问了问身旁的王安才知道,自己是一个多么大的地主!
整个大明皇庄,各地在册的有一万零六百一十一顷三十三亩地,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一顷是一百亩,也就是一百零六万亩地,相当于北京的二十分之一那么大。
杨洛忽然觉得自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地主了,谁敢说他有自己的土地多?
当然,这是全国的皇庄加起来,而京城外的这个皇庄就没有那么夸张了,大概只有五万亩不到。
五万亩,杨洛也觉得很大了,如果都种上红薯,一亩一千斤,那就是五千万斤,一人一天吃三斤红薯,养活整个京城的人吃半个月没问题的。
不过这都是理想数字,也不知道红薯最终产量是多少,红薯类似于土豆,都是块茎植物,只要有个芽,就能长成一株新的红薯秧苗。
终于到了地方,四月中,路边已经能看到绿色草尖了,田间里已经能看到一些老百姓在地里收拾土地。
杨洛下了马,示意侍卫们留下,自己带着王安和骆思恭来到田头上,问道,“老人家,去年的收成怎么样啊。”
正在干活老人抬头,循着声音看见一个公子哥打扮的人在田头上,“唉,哪里有什么好不好的,老天爷赏脸了,我们老百姓凑合的能吃饱个肚子,不赏脸了,就只能挨饿吃野菜喽。”
“这里不是皇庄吗,难道也像外面的百姓一样会吃不饱?”
杨洛心想,好歹和皇家沾着点,没有什么乡绅敢来压榨这里的老百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