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成熟男星
国际上的沙哑唱腔,其实也是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的。
事实上的话,国内和国际对于男明星的审美观,本来就是有着极大的差距的。
国内人气最高的男明星,八成是带着耳钉的小奶狗。而欧美的审美观,普遍是更喜欢一些成熟风格的男子。小奶狗,有丁日一个就够了。剩下的男星大腕,倒是八成是那种成熟的风格。
成熟的外形配合低沉沙哑的歌声,简直就是绝配。
所以在国际上的话,沙哑唱腔也是相当热门的一种流派。
只不过国内的情况,却有些不同。
首先,国内娱乐圈的主要目标群体是谁呢?就是青少年。
倒不是说国内的成年人不喜欢音乐,不喜欢电影等等这样的一些节目形式。简单来说,成年人心态已经成熟,在消费方面也会更加理智一些。
但是欧米这样的一些国家呢,差不多就是从小教育的问题,也是因为社会导向的问题。理智消费?什么鬼?很少有人会有这样的想法的。欧米的人,都是信奉及时行乐的情况。
一个月工资三千美金?哪里够花?
明明一顿金拱门也就几美金,一个月天天都去金拱门,也就几百美金的消费。可是米国的人会这么过么?不会的。
在明明没车没房的情况下,月收入三千美金,那就必须得一个月起码把这三千美金花费出去。花不出去,想办法也得花。前面说是“起码”,就因为米国这里超前消费很普遍。一个月三千美金的收入,我一个月敢花五千美金你信不信?
什么时候到自己好几张信用卡都坚持不下去了,再想办法。
怕花钱不够快么?哪有这种问题?吃饭就下馆子,一顿饭两百美金。实在不行买奢侈品。攒一年的工资,然后买一个名牌包包,然后走到哪都要带到哪。
简单来说,存钱买房?不可能的。
全国上下灌输的都是这样的消费理念,一个月三千美金随意花,我往自己偶像身上砸点钱怎么了?
所以简单来说,国外就是成年人,也是会经常去支持自己的偶像。二三四十岁的女子,他们的偶像是谁?各个年龄段的型男都有。所以就算是成熟风格的偶像明星,也能有很多的粉丝去支持。
但是我们国内的话,大部分人都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学会理性消费的。所以三四十岁的中年妇女,不是说没有闲钱。只是很理性的选择了,不在追星上面花费太多罢了。当然,要是能约出来做点什么的话,这种情况另算。
所以国内的娱乐圈,男星最火的其实也就是一个个十五六岁到二十三四岁的小奶狗。
小女生们对赚钱的难度没什么了解的情况下,就这样把父母的家底拿出来追星了。
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人家自己家里的钱,自己想怎么花,谁能拦得住?而且实际上的情况是,随着华夏的发展,绝大多数的家庭,其实也不是负担不起一两个追星族小女孩了。
但是简单来说,就算是有钱人家。有钱人家的成年人,普遍不会去追星。而有钱人家的小孩子,却会做出一些很疯狂的追星行为。
所以国内,大叔明星其实是根本没有多大的市场的。就是华仔等等这些人,年龄确实是到了。但是人家的形象,也不是太过偏向于大叔的情况。周董都快四十岁了,可是人家还是更多的以偏向于小鲜肉的形象示人。
然而偏偏,沙哑这种情况,很多时候确实就是和年龄有关的。大多数可以驾驭沙哑唱腔的音乐人,年龄普遍都不算低了。
上一世华语乐坛三位偏沙哑向人气还不算低的歌手,刀郎成熟形象,杨坤成熟形象。只有阿杜,看起来有那么点年轻人飘逸的意思。
沙哑唱腔,不是随便哪个人故意让自己的声音偏沙哑一些,效果就能出来的。唱一两句还可以,时间长了,就很难了。
因为很多时候需要全力去飚高音,或者使用其他一些高端演唱技巧的时候,如果是装出来的沙哑唱腔的话,很难全程坚持下来。
阿杜真的算是一个个例了,很帅气的形象。到三十岁的时候才发出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天黑》。结果就因为《他一定很爱你》彻底爆红。
说到底,阿杜年龄其实也不算低了。但是他的容颜,却更偏向于小女生的审美观。
国内沙哑唱腔,总共就那么几人。杨歌手的话,其实声音还是因为手术才完成了转变的。本来,三个人里面,徐清最喜欢的是刀郎。但是刀郎,只留下了没几首的经典,就退出了乐坛。
杨歌手的话,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着《好声音》这个节目,才火爆起来的。在这个节目之前,杨歌手根本没有多大的人气。而离开好声音舞台之后,没多久,网上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说法:杨歌手终于回归了属于他的圈子——三线歌手圈子。
这一世,华语乐坛也有沙哑唱腔的歌手,而且也不只一个。可是大部分的话,没有阿杜这样的条件。一方面是唱功比不上,另一方面,是形象上比不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阿杜放出的《坚持到底》本来就是相当优秀的一首歌曲,所以刚一问世,就迅速的吸引了不少听众们的注意力。
而徐清这里,本来就对阿杜报着不低的期望的。阿杜刚刚开始宣传的时候,徐清就已经开始关注阿杜这里的情况。
徐清是在关注阿杜的,但是很快,却注意到了另外一个情况。
这一期的《传奇歌者》决赛过去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
《传奇歌者》每次决赛之后,主办方都会是迅速的把签下的几个歌手推出来,利用之前积累的人气,先赚一波钱再说。
决赛之后,首先会有一个《传奇歌者》版本,就是把《传奇歌者》观众们选择出来的最受欢迎的参赛歌曲,放在一起做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