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秋天是收货的季节
在火锅的事情尘埃落定两天后,牵动盘龙村人的秋收工作开始了。
这几天天气好,艳阳高照,秋高气爽,一眼望去,一片金黄。
远处的枫叶被秋风徐徐吹落,离开了大树母亲去亲吻大地。
按照周东雨的要求,村民先收两季稻,然后收玉米,土豆和红薯,最后收秋菜,整个村子都憋着一股劲,就像充满气的气球,随时都可能爆裂。
五天前,两季稻的稻田水已放干,成群结队的鲤鱼,鲫鱼,被大人孩子们抓入盆中,最后都被送到了萧家鱼塘。
鱼塘水深二米左右,周东雨准备冬季时再破冰捞鱼,冬季吃到活鱼可不容易,关键能卖上高价。
青州府知府唐兴,西峰县县令罗成带着全县的衙役,都过来全程监督。
因为这是第二茬收割,所以仅用两天时间,就全部收割完。
经过晾晒,最后每亩收成一百斤左右,加上第一茬收割亩产三百五十斤。
也就是说这水稻亩产四百五十斤,是往年的两倍。
这次稻田收割,周东雨通知全西阳镇的稻草都要打包好,秋收结束后,每包一百斤,收购每包二十文。仅稻草,各家都可以获得五百文左右。
收割完水稻,接下来就收玉米。
玉米收割时,因为有蜈蚣岭的人帮忙,所以一天就收获完了,最后称的亩产九百斤。
不过很多人都好奇这玉米怎样吃法,当天周东雨让萧志用石磨磨出了玉米碴子,晚上熬了一大锅,这东西充饥饱腹,补充营养,更重要能缓解便秘。
一顿大碴子粥,让众人吃的无比开心,萧志媳妇还端来油汪汪的咸鸭蛋,最后连黄瑜都撑得起不来了。
刘恒,高兴的半宿都没有睡着觉,除了留下一百斤种子,其余三千五百斤,以每斤二十文的价格全部收走。
这种玉米的十户人家,每家得七十两银子。因为有五百多人的加入,而且大面积种植土豆和红薯也只有十户。
大家帮忙齐上阵,两天时间全部收获完毕。土豆亩产三千斤,红薯亩产三千一百斤。
刘恒毫不犹豫地以每斤二十文的价格全部收购,让罗成将这些种子妥善保管,明年在西峰县全部铺开。
后年在青州府种植,三年以后大余将广泛种植推广。
那时将再无饥饿之人,又将这种子定为大余国宝,如有将种子传送出去,则要被诛九族。
当初有很多村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自己的园子里种植了红薯和土豆,每家也大约有三千斤的收成,也都被刘恒收购上来。
轰轰烈烈的秋收不到十天就结束了,收获最多的是那十户村民。
一年下来,就有近六百两的收入,这让盘龙村,西阳镇的人都看到了希望和明天。
这十户人家商量每家出十两银子,在常屠夫那里买了五十头猪和六百只鸡,分给全村的人,就连刚来的蜈蚣岭的人都有,大家高高兴兴欢庆了两天。
刘恒没有等盘龙村收割秋菜,就着急忙慌的赶回京都,他要把这好消息尽快的告知皇上老爹和母后。
让大余官员和百姓都看到希望,吃饱饭将不再是一个难题。
走的时候周东雨给刘恒和黄瑜带上了很多罐头和奶制品,准备让刘恒帮着宣传和预售。
还给刘恒和黄瑜带上二十几个火锅,一车的火锅底料和蘸料。
这段时间每天黄总管都要吃火锅,吃的上火,但还停不下来,最后还是王体仁给开了些去火药。
用他自己的话,“嘴馋,没办法,要怪就怪这大余的火锅太好吃了”。
秋收时,云海涛带着几个得力干将,还有原来冰铺的掌柜,内庭人员,在盘龙村接受了五天的培训。
这期间,刘恒,周东雨,于海涛就大余火锅的选址,开业,供货,经营,卫生等都做出了细致的研究部署。
特别是在县级入住酒楼的事儿,又深入的探讨,最后达成皇家只在州府开设火锅店。
县府的火锅卖方子,蘸料和设备。仅方子的定价就是五万两,大于七十余个县府,那就是三百五十万两,以后木炭和火锅底料的收益将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