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伏笔未来
几天后,何老师意气风发的在课堂上宣布。
“我们的这一期黑板报办的很好,学校领导对我们班提出表扬,无论是内容和形式都表达了人民公社的精神风貌。”
“石月河同学下课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校长对我们的黑板报很满意,尤其是那首诗和插画。”何老师在办公室面对着站着的石月河说。”农民都是向花这首诗,你从哪里抄的?”
石月河一直盯着何老师的脸,捕捉其中细微的表情变化。
可以肯定何老师没有接触过这首歌或者这首诗,也间接肯定了这首歌这一世是不存在的,否则不会上一世唱遍大江南北,这一世会默默无闻。
“那个~嗯~是我胡编的。”要不怎么回答呢?
“嗯?你胡编的?你是说为做黑板报你写了这首诗?“何老师一副白日见鬼的诧异。
“嗯,我找了,没有找到合适的。”
“撒谎不是好孩子,你肯定是你自己写的!“何老师还是很有见识的,三年级学生写出这样的诗,的确是不可能的,有点过于妖孽了。
这一点,石月河完全能理解,也在他的预料之内。
搞事情,总是要有各种预案,不能自己找死。
“就是我写的。“石月河肯定道。
“哦,你先去上课吧。“
石月河出了语文老师办公室,走出去几步,又悄悄返回来,贴在门外听着办公室里的动静。
只听何老师说:“周老师、边老师、甄老师,你们有没有见过农民都是向阳花这首诗?”
“没有。”
“会不会是家长写的?石月河这才三年级啊。”周老师的声音传来。
石月河又悄悄地离开办公室,内心更加坦然。
果然不出所料,早晨放学前,何老师通知让石月河的家长下午来学校一趟。
这就是传说中的找家长,两世为人,第一次被老师叫家长,多了一种人生阅历。
可是心没有一丁点忐忑不安,谁让石月河心里住着一个60多岁的灵魂呢。
“那首诗是怎么回事?”晚饭后,爸爸很郑重地问。
石月河小心翼翼地回答:“学校布置办黑板报,我想有一首就不太单调了,没找到合适的,就写这个。”
“你的草稿给我看看。”妈妈神色有些紧张眼光在石月河和老公的脸上来回切换。
“没事了,写的不错。”老爸仔细看过稿纸上多处涂改过的草稿,神色阴晴不明地说。
这时候的人们总是对于文字文章这些东西,有些敏感和疑虑。
石月河知道,诗歌事件这就算过去了。
下一步,就是掀起更大的波澜,这是在资料室的时候他就已经谋划过的,一步步试探,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最后达成他的目的。
他要跳级。
虽然时间对他来说是有利的,可他也不想有一点点浪费,许多时间节点需要更早的做准备。
上一世77年底就有恢复高考这样一个大节点,石月河顺其自然的话,要到78年底才能高中毕业,随着78年高考改到夏季举行,也就是要到79年的夏季,石月河才能参加高考。
这期间一年半的时间差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初中和高中都只有两年,实施跳级的计划有很大的阻碍,小学三年级或者四年级是最佳时机,其中又以三年结束直接上五年级最为合理。
石月河需要参加77年高考,成为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届大学生。
留级很容易,跳级却阻碍重重,一个是年龄这个硬伤是客观存在的,另一个就是具有足够说服力的成绩,并且要足以弥补年龄硬伤的成绩。
农民都是向阳花,就是石月河抛出的第一块敲门砖。
然后,还有第二块、第三块,直至达成跳级的目标。
时间一天天过去,石月河的生活格外的充实。有时候也常常和同学们一起打打闹闹,玩一些低龄的幼稚游戏,其实也挺好玩,少年郎总是充满欢笑的。
尽管石月河知道以后将完全不同,他仍然希望阳光和欢笑能够洒满生活的每一天。
这天下午上学刚进校门,就听到门房王老师喊:“石月河,有你的信。”
两封信,一封来自秦省长安,另一封来自燕上。
同行的李学成一把抢过去,“怎么会有你的信,哪来的?”
“真是你的信啊!三年级二班,石月河,没错。”李学成眼中放射出八卦的光芒。
来自燕上的信封上是端端正正的小学生字体,发信地址是燕上小学三年级二班。
秦省长安的则是来自秦省《三秦文艺》编辑部,厚厚的,字体就有些潦草,扭扭歪歪的,还不如那个小学生字体。
“谁给你写的信?”好奇猫要抓耳挠腮了。
石月河把信夺回来,道:“课间再看,迟到要罚站的。”
课间休息,石月河首先拆开秦省来信,抽出一本折叠着的薄薄的杂志,中间还夹着一页纸。
“石月河同学,你的稿件已被采用,于十月份《三秦文艺》刊发,随信赠送同月刊物一册。另计有写作补贴2元已汇出,请注意查收。欢迎下次投稿。致敬礼。“
翻开杂志,农民都是向阳花,刊登在第八页,总共十八行一百多字,逐字逐行阅读了一遍,经典就是经典,只修改了一个词汇,看着铅印的石月河三个字,没有喜悦那肯定是假的,没有喜形于色罢了。
最关键的居然有写作补贴!不管是叫稿酬还是写作补贴,都是有钱啊。
一道财富之门就此打开!这可比捡破烂高效多了。
石月河可是清楚记得,上一世这一时期前后十年是没有稿酬的,时空在这里再一次扭曲了。
“妈呀,还给你钱啊!”李学成非常能够抓重点。“这不就是黑板报上那首诗吗怎么变长了?”
前后左右,一双双好奇宝宝的眼睛都看向李学成,保密是不存在的,这时候哪里有秘密可言。
再说,石月河本来就是在故意搞事情,那里怕被人知道。
李学成完全被2元钱和铅字震惊了,此时早就忘记了还有一封燕上来信。
百无聊赖的日子里,一件小事情都可以被迅速传播。石月河写的诗歌上杂志这件事,不到放学,就已经满校皆知。
总归是小地方,你是他的姐姐,他是他的哥哥,沾亲带故,学校里四百多号学生大多都是认识的。
石月河放学被留校问话,也就成了理所当然。